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举制度赋予农村教师传统身份价值,在社会融入语境下农村教师保持了高度的身份认同。民主革命、阶级斗争和现代化肢解了农村教师的传统身份价值,但并没有有效地型构现代身份价值,结果带来农村教师的身份焦虑。在新农村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专业化建设语境下,必须赋予农村教师新的身份价值,使其重新融入农村社会,成为对农村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山西省临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身份认同低的,其缘由比较复杂,其中教师的主观因素、社会对农村教师的认同程度、教师实际生活困难及相关政策的不完善是主要诱因。为此,文章提出从提高农村教师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氛围;深化相关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来提升农村教师身份认同感。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从身份认同的视角解释目前人们不愿当农村教师这一现象。文章借助已有文献概括出当前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的现状,并在已有文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炼出影响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这些因素是如何交互作用于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的构建。最后,本文据此就如何提升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留住农村教师提出相应启示。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苏北一所普通农村小学的实地调研,呈现了当前农村小学教师身份认同的现状,发现农村小学教师在自我身份认同上存在一个"U"型的发展曲线,在他者认同上遭遇到尴尬的困境。农村小学教师身上存在的这种状况已经产生了不少负面的影响,导致了教师职业倦怠、创新能力下降、社会责任分裂等很多不良后果。为此,有必要从国家政策层面、学校管理层面、教师自身调节层面等方面对教师身份认同情况进行干预,提高农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度。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育研究》2015,(6):72-78
本研究以一位农村教师的口述史,研究中国农村教师身份认同及其影响因素。发现教师的身份认同是个体与所生活的时代、社会现实环境,他人、师道传统等互动中形塑的。本研究的个案说明,个体的理想、自我意识在与宏大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现实生活环境的互动中显得被动且无力,而传统师道又让他的身心分裂。但无论如何,面对强大的社会现实,农村教师的身份认同需要更多的外在支持。  相似文献   

6.
农村教师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都比较低,体现在社会阶层认同、职业地位认同、职业文化认同等方面;社会财富分配制度变迁与社会二元结构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政府、学校和农村教师个体应采取切实措施来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提升农村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相似文献   

7.
乡村教师作为社会群体的存在拥有多种身份,其中文化身份是农村教师作为"知识人"的典型特征。追本溯源,聚焦传统教师文化身份的本应具体形象是必需的;是回应与体现当今时代下乡村教师文化身份最直接的证明所在。乡村教师传统文化身份表现为乡村社区文化的启蒙者、传播者以及革新者和公共文化服务者。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乡村教师文化身份出现旁落现象。为了符合社会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的需要,政府以及社会必须构建乡村教师文化身份认同所需要的支持体系。乡村社会本体作为乡村教师自身存在的环境,需优化乡村本土文化;同时乡村教师自身也需增强技能、转变观念,才能重塑乡村教师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8.
工匠的身份认同包括了工匠对其身份的确认与表达,以及社会对工匠身份的确认与表达。工匠伦理建构中认同工匠至少包括生产力、交往及社会认同三种维度。从工匠的自我认同来说,工匠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升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但是,社会对工匠的认同,还存在认同度不够高的现象。认同工匠使普通的工匠得到普遍关注,为工匠精神向工匠伦理的转换创造条件,会提升工匠的内在驱动力,促进劳动生产率,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具伦理规范性。如此,认同工匠会培育出适合工匠伦理生长的环境系统。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们的调查,大连市外来人口的心理归属感整体不高,中等收入和居住在原开发区的移民身份焦虑感较强。收入高低与移民的身份认同度不成正比,拥有户籍可一定程度上增强外来人口身份自信,居住地和本地市民的眼光会对其身份认同产生明显影响。因此,调控移民规模需要强化文化层面的考虑。  相似文献   

10.
文化身份问题是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现代性话语。文化身份是其既有稳定性又有变动性的构成因素(阶级、性别、国别、年龄、性、种族、道德、政治立场等)在异质文化冲突中的嬗变及其组合。文化身份在异质文化的冲突中发生嬗变,广告、消费文化在文化身份问题中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超级女声》通过“超级”确立身份,通过交往构建身份,通过自我身份认同达到社会身份认同。文化身份危机的根源在于自我认同的建构与社会认同的背离。个体文化身份要超越符号认同的屏障,重建文化身份的深度模式,摈除焦虑;社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为个体身份的重建开辟绿色通道,最终达到个体文化身份和社会文化认同的双重建构。  相似文献   

11.
胡倩  胡艳 《教师教育研究》2021,33(1):99-107
本研究以新中国成立后农村中小学民办教师身份为对象,主要是在符号互动理论视角下形成了以国家政策、乡村社会与民办教师为三方互动主体的农村中小学民办教师身份历史研究的概念框架。继而通过身份追问、身份建构和身份认同进行了互动中民办教师身份产生、形成与感知的研究。本研究中的身份追问是关于农村民办教师是谁,农村民办教师如何产生的追溯。身份形成研究是关于民办教师身份是如何在国家政策话语建构、确立的,如何在与乡村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身份认同是关于不同时期乡村社会中民办教师身份感知与认同的研究。反思提出:乡村社会更能着力改善乡村教师地位身份;有效融入乡村生活有助维护乡村教师身份角色;强化在职培训学习制度有助于改善乡村教师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rural teachers is a key factor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rural educatio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rural teachers is the basis for strengthening their development. It is possible to obtain a more holistic understanding of rural teachers’ work and life through their identity. Based on a wealth of case-based information, rural teacher identities are conceptualized as rootless transients, hometown educators, and rural knowledge workers. Rural teacher identity is influenced by a number of social, school-based, and individual factors. A holistic identity for rural teachers requires the integration and balance of traditional rural culture and urban culture.  相似文献   

13.
农村中学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中学教师职业认同问卷》对230名农村中学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农村中学教师对教师职业基本认同;(2)不同职业动机的教师在职业认同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3)不同工资满意度在职业认同程度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4)不同职务教师在职业认同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5)农村中学教师职业认同在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及工资水平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角色认知是身份认同的基础。新生代乡村教师开始或即将迈入"不惑之年"却遭遇角色认知的困惑,表征为行走在城乡之间的"边缘人"、身陷乡村却心寄城市的"异乡人"以及疏远乡村社会生活的"旁观者"。帕特南的社会资本与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具有高度的逻辑契合和深度的内在关联,是促进身份认同的重要资源。其中,互惠规范是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制度保障,社会信任是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心理基础,关系网络是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社会桥梁。基于此,建立"普遍互惠"规范、提升"单薄信任"水平以及拓宽"横向关系"网络,进而建构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不惑"的制度保障之路、内生动力之路以及现实效用之路。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农村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农村教师职业认同与离职倾向相关关系及职业认同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程度,目的在于帮助农村学校管理者有针对性提高管理水平,制定满足农村教师需要的管理政策以增强其职业认同感,降低离职率。文章首先在较早研究者编制的量表的基础上经过访谈、专家咨询、项目分析、因子分析、信度和效度检验等方法对教师职业认同量表进行了修正,得出一个包含八个维度的量表。再通过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农村教师职业认同与离职倾向呈显著负相关,并建立了以职业认同为自变量,离职倾向为因变量二者关系的标准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6.
利用课题组自编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查问卷》,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师职业认同感、教育教学观念、教师成长等方面对河北省沧州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进行调查,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官学与私学中的蒙师展现出不同的身份特征,但却都遭受到"舌耕者"的境遇,为学入仕是其安身立命之本,而蒙养治生是其不得已的无奈之举.即便在"舌耕者"的窘境中,蒙师仍能恪守儒家的"德性与伦理",实现为师者的道德期许.当代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身份与价值追求,尤其是教师职业的文化身份建构,可以借鉴我国古代蒙师的身份特性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学教师职业认同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对441名大学教师职业认同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我国大学教师职业认同总体水平一般;(2)大学教师的职业认同中,职业价值认同明显低于职业能力、职业情感、职业地位认同;(3)教授、助教、副教授的职业情感认同高于讲师;(4)教师的职业能力认同存在显著的学历差异,学历越高,其职业能力认同水平越高;(5)职业价值认同存在显著的教龄和职称的交互效应;(6)不同职称教师在能力认同上存在显著的教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