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世界优秀女排强攻手扣球技术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世界优秀女排强攻手扣球技术的运动学综合分析,揭示世界优秀女排强攻手扣球技术特征,为丰富扣球技术教学与训练理论以及指导扣球技术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扣球技术的运动学研究(摘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扣球是排球进攻的主要手段。不少国外学者曾就扣球技术的运动学特征作过许多工作。然而,迄今为止尚未见到有关我国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扣球技术运动学定量研究的报道,也没有发现正面扣球与快球技术比较的定量分析文章。而这些问题对于提高和改进扣球技术,科学地指导排球运动训练,都是重要的。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就以下问题进行探讨:一、研究我国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正而扣球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和动作结构;二、比较两种扣球技术运动学参数和动作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提高排球强攻扣球技术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强攻扣球是排球比赛中攻击对方的最主要手段之一 ,也是得分的主要手段。在当今攻势排球的发展趋势下 ,强攻扣球的实力 ,是称霸排坛的关键。强攻扣球技术是我国排球运动中的薄弱环节 ,探讨提高强攻扣球技术 ,改变我国强攻水平上的落后 ,是当前排球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对体育学院男排强攻扣球现状的研究华东船舶工业学院谢国卿,周映春1前言扣球是排球的基本技术之一,在比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扣球能力是表现一个队攻击力强弱的主要方面,是左右胜负的关键因素。比赛中通常将扣球技术分为强攻和快攻两大类,强攻是指一般较高弧度扣球,...  相似文献   

5.
对排球的换手扣球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换手扣球技术在排球比赛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应该进行推广。并对这一技术将会给我国排球4号位强攻和2、3号位的集体进攻战术带来一系列变化和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扣球技术在排球运动中,是一项进攻性技术。是夺取发球权,进而得分的主要手段。在动作上,有以速度为主的快攻扣球;有以力量为主的强攻扣球,还有在集体配合下变化多端的战术扣球。当代排球扣球的威力,主要表现在速度、力量、高度、变化和技巧等几个方面。每个队员都应全面掌握多种多样的具有强大威力的扣球技术。  相似文献   

7.
优秀男排运动员沙滩排球扣球技术的运动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高速摄影与影片解析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排运动员的沙滩排球与室内排球扣球技术动作进行了运动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沙滩排球与室内排球扣球技术动作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助跑与起跳两个关键的技术坏节上。其原因在于,沙滩排球助跑过程对重心的稳定性要求较高;起跳过程中的体能消耗较大,纵跳高度低于室内;击球时对控制球的能力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年男子排球运动员强攻扣球技术动作的关键;方法:使用两台高速摄像机和表面肌电仪对7名青年男子排球运动员强攻扣球手臂挥摆动作进行运动学和表面肌电学同步分析;结果:运动员在引臂后拉期主要由三角肌前束和三角肌后束完成,在甩臂击打期和击打作用期,肱三头肌、背阔肌、前臂屈腕的这些主动肌的电活动明显增强,起拮抗作用的肱二头肌和前臂伸腕肌群的电活动也非常强烈,而且,在各个阶段每对主动肌/拮抗肌表现为较好的协调性;背弓角为130.2°±4.7°、挥臂角为113.2°±6.1°、最后出手球速为23.5±0.7 m/s;背弓角,挥臂角与最后出手球速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512(P<0.05)和0.484(P<0.05);结论:在强攻扣球手臂挥摆过程中,扣球臂的拮抗肌发挥着重要作用,起跳后挥臂的背弓角和挥臂角是影响最后出手球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排球扣球是在完全动态的空间无支撑的状态下完成的复合技术动作,要求扣球点高、力量大,击球点准确,且要求运动员空间感知要清晰。传统的训练方法难以给运动员提供深刻的空间感知,阻碍了运动员空间感知能力的提高,降低了扣球的效果为解决我国排球运动面临的强攻不强的突出问题,提出创设平台扣球训练方法,以弥补传统扣球训练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排球强攻空中姿态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将排球强攻和扣球的空中姿态主要分为两种,分别称之为“〈”型和“[”型。研究数据表明,空中击球姿态为“〈”型的选手具有髋的移动幅度大、击球点高和球的出手速度快的特点,并且符合运动生物力学特征。本文认为,空中击球姿态是评价强攻扣球技术高下及是否合理的一个表观标准,并据此提出了改进技术训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运用生物力学的分析方法,对排球扣球技术动作,特别是对助跑、起跳、空中击球和落地等动作进行了研究,总结和归纳动量矩定理及动量矩守恒定律运用到排球扣球技术中的一些规律,其目的是规范排球扣球技术动作,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扣球技术动作,提高扣球的质量和效果,丰富排球教学与训练的理论和方法,推动排球专项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优秀男排队比赛中得失分与胜负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B.E.P评价法,将我国优秀男排队比赛中的发球、扣球、拦网等技术,与世界男排强队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我国优秀男排队除拦网外,在发球、扣球等方面有一定的差距。提示我国男排队员的基本技术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和专家咨询的方法 ,辩证地分析了现代排球运动技战术的发展趋势和福建男排与中国排坛前四名在身高、弹跳高度、扣球时间的差异 ,从中找出新的突破口 ,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 ,以期福建男排早日进入中国甲级前八名。  相似文献   

14.
中外优秀男排选手前、后排扣球技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三维高速摄影方法对中外优秀男排选手前排扣球和后排扣球技术的比较分析 ,揭示了前排扣球与后排扣球的不同特征 ,后排扣球比前排扣球具有助跑速度快 ,前冲距离大 ,击球点高、肩速快、击球速度快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数学计算等方法,对优秀排球运动员防守诸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表明:防守(男排)对方27m/s;(女排)18m/s的进攻来球,距扣球点6.8m和4.5m,分别为优秀男女排球队员的有效防守距离;进攻队员扣球出手后,再移动防对方的高速度进攻来球,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不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把排球正面扣球动作排列成相互串连的单元序列,运用"排球正面扣球双向串连教学模式",突出初学者在学习排球正面扣球技术过程中,以"保持良好的人与球关系"为学习重点,建立具有"共同要素"的单元序列,体现扣球技术的完整性和连惯性.通过教学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高速摄像与解析法,对广东男排队员后排强攻技术动作,即助跑技术环节、起跳技术环节(起跳时间、速度、方向、腾起角、角速度、击球时的手臂挥动)等进行运动学研究。认为应加强前、后排扣球技术动作一体化;加强扣球技术基本功训练;加强运动员右膝的力量训练;改进扣球时身体后转不足和增强扣球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全国青年女排联赛江苏队扣球技术的分析,以了解目前我国青年女排扣球技术的现状,从中找出差距,以便改进训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排球为质点,建立强攻的击球点空间位置与有关参数之间的数学模型,该软件能为主攻队员的强攻训练和实战运用提供量化数据。  相似文献   

20.
中外优秀男排选手后排扣球技术的三维运动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三维高速录像研究表明 ,中外优秀男排选手后排扣球均以两脚不同步前后依次着地蹬地的踏跳方式起跳 ,这是后排扣球的重要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