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和数额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和数额的确定,理论界及司法实践者见仁见智。本文认为精神损害的适用范围应该突破《民法通则》第120条文规定,对于侵害公民生命权、健康权及侵害知识产权等,也可以适用精神损害赔偿;主张立法机关尽快完善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并对如何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逐渐增强 ,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权利的价值 ,重视个人感情和感受对于人存在的价值 ,重视精神创伤、精神痛苦对人格利益的损害 ,当事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屡屡见于各种媒体。当事人在请求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存在着对精神损害赔偿理解的一些误区 ,甚至给当事人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本文从法律的有关规定对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范围及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等三个方面谈谈初浅的看法。一、精神损害赔偿是什么精神是与物质相对应的范畴。我国民法通则规定 ,民事主体享有财产权和人身权 ,而对人身权的侵害…  相似文献   

3.
我国行政赔偿范围比较狭小,有必要予以适当拓展:在行政赔偿事项范围上,应明确规定行政不作为损害赔偿,增加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损害赔偿;在行政赔偿损害范围上,应增加精神损害赔偿和间接损害赔偿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用物质赔偿精神损害,我国的法律对此已作了明确的规定,在保护的范围、广度和深度等方面尚存在不足之处。我们应在法律或司法解释中明确“精神损害”或“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应对权利主体作出恰当的规定;应从立法上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应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应通过立法明确规定,死者的权利受侵害的,其近亲属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处在发展过程中,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我们应加强对人身权制度的理论研究,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采用财产方式和非财产方式并重的双轨制,确立刑事附带民事精神赔偿制度,完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我国精神损失赔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损害的赔偿是侵权的民事责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我国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过于原则、笼统甚至欠缺,有的还相互矛盾。完善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法学界对未来民法典的热诚希望。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权运动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和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案例中涉及到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而我国法学界对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致使长期以来,我国民事法律对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规定得过于狭窄,不足以维护人身权利;对赔偿的数额标准也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本文着重探讨了精神损害赔偿在适用范围和数额确定上的立法缺陷,并就这两个问题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8.
精神损害赔偿是一方违法侵害他方合法权益(主要是人格权益),造成他方精神损害后果严重,侵权人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文章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之规定。阐释了侵权行为导致精神损害赔偿的诉讼主体,赔偿的客体范围及其在立法和实践上的突破,以及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与赔偿数额的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范围限于自然人。客体范围原则上限于人身权益.同时包括与精神利益有关的特定财产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以侵权行为造成严重后果为构成要件。赔偿数额由法官根据解释确定的几方面因素自由裁量。  相似文献   

9.
《民法通则》第120条确认了精神损害可以要求经济赔偿。这为人民法院审判精神损害赔偿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且为广大公民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拓展了新的空间。2001年最高法院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确认了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并在许多方面作了比较完善的规定。本文以此为基点,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性质和功能、范围、原则作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当前的法律实践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越显突出。这就需要我们尽快建立起适应时代步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并针对我国的现状,借鉴国外的法律制度,制定出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赔偿的主体,以及通过各种依据和原则来明确赔偿的数额等相关条款,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1.
郑云 《培训与研究》2007,24(11):75-76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建立的时间很短,存在着赔偿范围有限,缺乏对刑事案件受害人和国家财产保险相对人给予精神损害财产保险的规定。为完善我国的精神财产保险制度,应适当扩大其财产保险范围,给予刑事案件被害人和国家财产保险相对人以精神损害赔偿的原则,同时配套建立精神损害鉴定制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比较的方法,详述了英国已比较成熟的违约精神赔偿制度,回顾了我国现有的有关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司法判例及理论争议,比较了两国在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和赔偿范围,虽然两国均限制了其适用范围和赔偿范围,但我国现行立法的规定存在模糊不足之处,需要明确化。  相似文献   

13.
一、完善精神损害赔偿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之有法可依 我国对于学生伤害引发的精神损害赔偿并无明确的法律规定。司法实践中法院判决的赔偿金远不足以弥补受害人(尤其是未成年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歧视和不公平待遇。笔者认为,处理机制应该在统一框架的基础上,区别成年学生与未成年学生,对其适用不同的赔偿方案。  相似文献   

14.
精神损害赔偿是我国民法学上一个新课题,精神损害赔偿是对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人进行精神抚慰的手段。精神损害赔偿,就其法律性质来说,是一种财产赔偿责任,即经济补偿。同时它兼具补偿、抚慰和惩罚的三重功能。随着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案件的增多,其请求的范围也在扩大,但是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标准等我国法律还缺乏明确统一的规定,从而造成理论界及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法律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争议,笔者就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与民法相比,《国家赔偿法》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在赔偿范围、赔偿方式、赔偿数额标准等方面存在缺陷。应在《国家赔偿法》有关章节增设精神损害赔偿的原则性规定,同时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6.
本对医疗损害赔偿的范围特别是对精神损害赔偿进行了论述,并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0条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有关规定、关于赔偿费用的计算方法及遗漏了死亡补偿费等提出了自己的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7.
精神损害赔偿本质上属于精神创伤的赔偿。《国家赔偿法》修订首次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其赔偿范围,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体现了人们自主意识的增强,是社会正义和效率的要求,实现了对人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全面保护。笔者依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着重从实例中看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国家赔偿的重要性,进而说明精神损害赔偿在国家赔偿中的象征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过于原则和笼统,在精神损害赔偿主体范围方面存在着明显缺陷。国家应当成为赔偿主体,国家侵权行为可适用民法规定,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成为受偿主体。建议修改现行的《国家赔偿法》,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当前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9.
因旅行社违约造成旅游者精神损害问题日益突出,但目前我国立法上、法学理论界、司法实践中大多不认可违约之诉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具有法理上的价值。借鉴域外法关于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我国可将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合同法保护领域,并在立法上明确该类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适用情形及赔偿标准。  相似文献   

20.
精神损害虽然无形却是客观存在的.对于一些受害人来讲,精神上的损害远甚于物质上的损害,如果不对其进行精神上的抚慰和赔偿,有失法律的公平.我国私法领域的精神损害赔偿已在立法、司法上得到了肯定,而在公法领域国家对公民造成的精神损害,是否应该进行赔偿,法律制度上却是不置可否.精神损害赔偿既然已在私法领域得到了确认,那么就不应因侵权主体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法律标准.国家精神损害赔偿是法治社会所需,且我国实施国家精神损害赔偿的条件已经成熟,不存在阻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