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世超  苏竣  蔺楠 《科学学研究》2011,29(12):1854-1864
 为澄清学术界目前关于不同控制方式如何作用于产学合作绩效的模糊认识,文章尝试通过将控制细化为行为和产出控制,并引入显性和隐性知识转移作中介变量,来打开控制方式、知识转移与产学合作绩效间的关系黑箱;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的大样本数据检验,厘清了行为和产出控制对产学间显性和隐性知识转移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差异;进而提出在以知识流动和共享为主要特征的产学合作中,应调整传统的控制思路,代之建立起以行为控制为主同时辅以适度产出控制的合理控制结构。  相似文献   

2.
论文将网络关系区分为工具型与私密型,将人际信任区分为认知型与情感型,将知识共享区分为显性知识共享与隐性知识共享.基于179份来自江苏高科技企业管理人员的有效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网络关系、信任与知识共享的作用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工具型关系与私密型关系均对信任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工具型关系对认知型信任、私密型关系对情感型信任的影响程度更高;认知型信任对隐性知识共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显性知识共享作用不明显,情感型信任对显性知识共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隐性知识共享作用不明显;工具型关系与私密型关系均对知识共享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私密型关系对两类知识共享的影响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合作中的成功知识转移是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途径,以正式契约和信任为代表的合作治理机制是影响校企知识转移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两种契约维度(契约协调和契约控制)、信任与两类知识转移(显性知识转移和隐性知识转移)关系的理论框架,并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其探讨,从中归纳出相关的理论命题。研究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中信任对隐性知识转移的正向影响大于对显性知识转移的正向影响;契约协调仅与显性知识转移存在正向关系,与隐性知识转移没有直接关联,而契约控制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转移均产生负面影响;企业的学习意愿和吸收能力对两种契约维度、信任与两类知识转移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契约协调和信任的共同使用会增加校企知识转移,而契约控制和信任的共同使用会减少校企知识转移。这些结论为现有研究的矛盾观点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从联盟治理机制的角度研究产学研联盟中契约和信任对知识转移的影响,对于促进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知识向企业成功转移,进而实现我国企业技术能力提升意义重大。本文在前期案例探索的基础上,采用大样本实证研究方法,从细分维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不同维度契约、信任对不同类型知识转移的直接效应和交互效应。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契约协调机制对产学研联盟成员的显性知识转移有积极作用,但对隐性知识转移没有显著效应;契约控制机制有利于提高显性知识转移效果,却会抑制隐性知识的转移;信任对两类知识转移均有促进作用,但对隐性知识转移的作用相对更强;契约协调和信任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转移均会产生正向交互效应,而契约控制和信任对两类知识转移却会产生负向交互效应。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5.
张力  刘新梅 《科学学研究》2011,29(5):756-763
 作为知识转移和知识商业化“前哨”产学合作机构,其知识转移究竟是依赖于边界巡视者,还是取决于合作双方的信任和内部的一体化机制。通过对216家“产学合作机构”的知识转移绩效及其相关数据的收集,运用计量模型分析了边界巡视者、一体化机制、合作各方信任与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并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机理。结果显示:一体化机制和边界巡视者均能显著影响合作体的知识转移,并且边界巡视者在一体化机制和知识转移间有明显的中介作用,但是,合作各方的信任只是一体化机制的前导变量,并不能直接影响合作机构的知识转移。研究结论为进一步研究“产学合作体”知识转移和知识商业化提供了新的视角,推进了在产业界和学术界合作背景下对知识转移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将信任视为多维变量,构建了多维信任、知识转移与软件外包绩效的影响关系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及对京津冀地区97个软件外包接发包企业的有效问卷调查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多维信任对知识转移、软件外包绩效的正向影响存在差异性;显性知识转移与隐性知识转移相比,对软件外包绩效影响更显著;知识转移在多维信任与软件外包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其中知识转移在能力信任与软件外包绩效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计算信任、善意信任与软件外包绩效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认知和情感信任对知识共享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共享是知识创新和组织竞争优势的源泉,如何促进知识共享是组织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应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326份知识员工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探讨认知和情感信任对显性和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情感信任对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更显著,认知信任对显性知识共享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论文把团队知识异质性分为团队显性知识异质性、团队伪隐性知识异质性、团队真隐性知识异质性,研究了其通过团队互动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团队显性知识异质性通过团队互动最终影响团队创新绩效的作用并不显著;团队伪隐性知识的异质性对于团队沟通、团队知识共享、工作冲突、团队协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最终促进了团队创新绩效;团队真隐性知识异质性阻碍了知识共享,引发了团队人际冲突,这些都阻碍了团队创新。调节变量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团队信任能够显著调节团队沟通、知识共享、人际冲突、工作冲突、团队协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9.
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在给予第三方物流报酬性激励和非报酬性激励双重激励的情况下,第四方物流激励第三方物流共享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问题.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得知:报酬激励系数与共享显性知识努力以及非报酬激励系数与共享隐性知识努力分别成正相关关系;第三方物流共享显性知识成本与共享显性知识努力成负相关关系,共享隐性知识的成本与努力的关系依赖于共享显性知识的成本;非报酬激励系数与第三方物流的分享系数成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249家具有合作研发项目的企业为调查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合作研发中的控制机制、技术知识转化与合作研发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契约控制对技术知识显性转化具有正向作用,但对技术知识个体隐性转化和协同隐性转化没有显著作用;信任控制对技术知识显性转化、个体隐性转化和协同隐性转化都具有正向作用;技术知识转化对合作研发创新绩效和能力获取绩效均具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企业-大学间的知识转移既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科研院所的知识资源实现价值的途径。本文首先探讨企业与大学合作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与大学合作中知识转移机制的理论模型。最后以某勘察设计院与某大学科研机构合作研究项目管理模式为例,对知识转移机制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2.
大学网络能力对产学知识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凯  胡赤弟  陈艾华 《科研管理》2019,40(8):166-178
有关产学合作与大学技术转移的研究忽视了以“知识双向动态流动”、产学创新能力提升为导向的协同创新模式。本文基于能力和网络的理论视角,分别从20个省级区域抽取科技经费收入前3的大学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网络能力对嵌入性关系与知识协同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的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网络能力对产学嵌入性关系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内部交流和大学领导的作用比较有限;嵌入性关系在网络能力与知识协同创新绩效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构建嵌入性关系是提升知识协同创新绩效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企业和高校拥有资源的异质性所引发的校企合作资源配置策略的多重选择问题, 本文在知识流动的视角下构建了企业和高校两类创新主体演化博弈模型,深入探讨了校企合作资源配置策略的演化路径,分析了支付矩阵各参数变化对资源配置策略选择结果的影响,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的选择与校企双方的行为策略密切相关;企业和高校在资源配置选择中具有自组织的特性;校企双方获得利益,高校获得政府奖励和企业获得额外收益的增加对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有促进作用,相关资源消耗的提高对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策略有抑制作用,而共同收益分配比率与选择知识嵌入型资源配置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产学研合作必须在有效的模式下才能真正发挥推动创新的作用.本文以地处苏北的宿迁学院为例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了这种地方性高校在产学研联盟中的困境,并提出了创新驱动战略下的产学研联盟运行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江剑  官建成 《科学学研究》2010,28(3):381-387
高校上市公司是我国特有的"产学"合作类型。为研究大学在多大程度上推动高校上市公司的自主创新活动开展和市场业绩成长,本文提出了大学与高校上市公司"产学"合作关系的模型,并对三个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高校上市公司的自主创新成果与相关大学的技术水平呈弱正相关;(2)高校上市公司的自主创新成果与其经营业绩不相关;(3)高校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与相关大学的技术水平呈弱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影响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的行业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收集了珠江三角地区各行业中参与产学研合作的399家企业客观数据,从行业的角度对产学研合作绩效进行评价,并将表征行业特征的行业中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及资本密集度作为研究变量,利用相关理论模型分析验证以上三个变量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和资本密集度较高的行业其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在借鉴技术创新动态U-A模型理论,运用主导设计(dominant design)概念识别出了影响面向产学合作创新绩效的三个关键可控因素,包括合作机会窗口把握、技术领先、市场创造,并对关键因素作用于创新绩效的路径进行了定性研究,创新性地为大学和企业提供了把握合作创新核心规律的重要理论指导。最后以绍兴轻纺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为例,验证了三大要素作用于产学合作创新的机理,并为以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协同创新为视角,分析英国科技教育形成和发展的动态演化过程,探讨其基于产学研合作的相关特征,并通过构建作用机制模型从内部资源整合和外部主体协同两个层面对产学研合作机制进行剖析,以此提出促进我国科技教育体系发展与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企业-高校合作创新的信息不对称博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叶小青  徐渝 《科研管理》2003,24(5):88-91
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创新是企业获取技术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运用博弈论基本理论和模型对企业和高校间的技术交易这类合作创新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了研究,并解释了企业高校基于技术交易这一合作创新过程中的逆向选择现象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