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高职教育中植入通识课程,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路径.高职教中通识课程的设置,应从遵循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和职业教育规律切入,将通识教育与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后续教育过程中的可持续性有机结合,将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融合、彼此渗透,在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不同的课程形式中体现职业发展所需的能力、人格培养的教学目标,建立高效、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高职院校中科学构建通识教育课程新体系,对于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构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新体系,必须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实际状况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从遵循高职院校的类型特征和职业教育规律切入,将通识教育与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及其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有机结合,将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有机融合,使课程建设与环境优化相互渗透,综合体现高职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高效而科学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通识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应基于职业教育的特点,不能简单模仿或复制普通高校通识教育的观念和模式,应围绕人文素养、品德素养、审美素养等理论教学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等方面设计教学内容,拓宽教育途径,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更贴近企业、行业、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进步、职业岗位群变化、新型工作组织与管理机制的出现,要求高职院校实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通识教育。为此,高职院校应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对通识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专业教育中贯穿通识教育的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动其实施通识教育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通识教育教学现状,加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十分必要,其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较强职业通用能力和较大自我发展潜力的高职人才.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内涵、现状和必要性,并重点探讨了其目标定位和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是顺应当今社会终身化学习的要求,顺应大类招生、大专业培养的综合需求,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开展高职特色的通识教育应转变观念,确立通识教育的地位,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构建高职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加强通识教育教学管理,建立科学的通识教育评价机制,加强通识课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高职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等。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通识教育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基本素养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建构网络化通识教育平台是现代信息化教育条件下的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新举措。认清网络化通识教育的现状、趋势及其实践意义,研究网络化通识课学习模式,有利于进一步建构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要培养具备自我发展素质的"职业人",单纯依靠技术教育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将通识教育纳入其中。由于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对人才培养目标认识的错位、理论研究的不足和师资等方面的原因,高职通识教育出现诸多缺失,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以"育人"为基点,以培养学生既"会做人"又"会做事"的能力为目标,重构通识教育体系,是高职院校必须认真面对和努力解决好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国内外大学通识教育及其课程开设的状况分析,根据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开设的特点,指出了目前高职通识教育课程存在的核心问题,进而研究了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一系列基于任务的通识教育课程,分析了课程的机制设计、存在问题和改进以及实施效果,给出了实现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核心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高低对贯彻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摇篮。本文结合了国内外关于高职院校综合职业能力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在高职院校的背景和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基础素质的责任,高职院校加强通识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当前,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有效性与其预期目标有很大偏差,主要源于通识教育目标模糊、评价制度不健全、应试教育的惯性以及师资队伍素质薄弱。提高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有效性的措施有:构建高职通识教育目标体系,构建通识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专兼结合的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建立通识教育教学资源库。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推行通识教育:目标、内容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职教育要实现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职业人"的目标,必须将通识教育纳入其中。通过职业(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共同作用,使受教育者具备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扎实的职业技能基础,以及通观全局、灵活应变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施行通识教育的基本着眼点应该是:常识的普及和文化氛围的营造。其实现途径是:通过课程、活动、环境的共同作用来完成一个完全意义上的"职业人"的塑造。  相似文献   

13.
通识教育就性质而言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旨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积极参与生活的、有责任感、全面发展的社会人。高职院校不仅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职业人,还要开展通识教育培育受教育者的职业素养,使受教育者顺利成长为社会人。但目前,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还面临着培养目标不清晰、管理制度不健全、校园文化环境单调等问题。高职院校应该明确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加强师生对通识教育理念的认识、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营造通识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等举措,为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实施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要实现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职业人”的目标,必须将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纳入其中。通过职业(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共同作用,使受教育者不仅具备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身心素质),扎实的职业技能基础(职业素质),还具有通观全局、灵活应变的综合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基于这个设想,高职院校施行通识教育的基本着眼点应该是:常识的普及和文化氛围的营造。因此,高职教育中的通识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自我发展潜力的职业人,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人文常识、社会常识、科学常识。各高职院校可根据各自不同的学校特点、地域文化、行业优势、专业特色等自主选择、组合,形成具有各个学校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其实现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通过课程体系来实现相关常识的获得;二是通过大量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实践中锻炼和体会通识教育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作用;三是通过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来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和价值取向。通过课程、活动、环境的共同作用来完成一个完全意义上的“职业人”的塑造。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以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素质为前提和保证.职业素质由职业意识、综合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三个模块构成,其中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文章主要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社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论述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教育教学环节中应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本研究从高职教育的特征入手,论述了通识教育与高职教育的高度契合,提出了高职院校要走通识教育发展的特色化道路,并从理念、途径和主要借鉴对象上展现了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独特之处。此外,还简述了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通识教育特色化道路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高职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自我发展潜力的职业人,通过职业(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共同作用,使受教育者具备扎实的职业素质和相应的社会文化素质。实施通识教育可采取以下途径和方法:明晰目标与理念,建立通识教育的管理体系;从院校实际出发,构建具有少而精、综合性、渗透性,适宜高职教育的通识课程体系;建立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体系;改革考核内容与方法,设立科学的通识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彭振宇 《职教论坛》2007,(7X):11-15
高职教育要实现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职业人”的目标,必须将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纳入其中。通过职业(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共同作用,使受教育者不仅具备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身心素质),扎实的职业技能基础(职业素质),还具有通观全局、灵活应变的综合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基于这个设想,高职院校施行通识教育的基本着眼点应该是:常识的普及和文化氛围的营造。因此,高职教育中的通识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自我发展潜力的职业人,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人文常识、社会常识、科学常识。各高职院校可根据各自不同的学校特点、地域文化、行业优势、专业特色等自主选择、组合,形成具有各个学校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其实现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通过课程体系来实现相关常识的获得;二是通过大量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实践中锻炼和体会通识教育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作用;三是通过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来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和价值取向。通过课程、活动、环境的共同作用来完成一个完全意义上的“职业人”的塑造。  相似文献   

19.
通识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并未得到应有重视,高职院校也大都偏重于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而忽视了人文教育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这与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不相符合。通识教育的核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高校实行通识教育,才能让大学生今后更好地成为"职业人"而生存于社会,贡献于社会,也才能与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相契合。进而言之,在高校实行通识教育,还是践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应有之义,也是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质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职院校应担负起地方文化的传承。在高职通识教育课程中融入地方文化的内容,是创新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拓展地方文化传承渠道的有效途径。泉州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积极融入闽南文化,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文化素质,完善学生人格;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拓宽闽南文化的传承渠道;有助于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闽南文化与泉州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对接,需着力开设校本通识教育课程、开发校本通识教育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通识教育课程实践活动,加强通识教育课程的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