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水两岸,是中国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046年)的都城遗址,为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殷墟以宫殿宗庙遗址和王陵遗址为核心区域,这两处遗址被同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宗庙不仅是举行祖先祭祀的场所,而且也是王朝世袭统治的象征.由于国家宗庙与郊祀、社稷一样,在国家祀典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说宗庙又是国家礼仪制度的一个重要基础.从宗庙的设置方式来看,其虽取决于祖先信仰这种宗教观念,但也受到国家的统治思想,政治与经济等现实因素的制约与影响.由此决定,不同朝代的国家宗庙必然有各  相似文献   

3.
都城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它的产生是聚落演进的结果.作为政治活动的中心,它又是国家演进的产物.中国古都的起源在聚落形态上表现为从部落联盟中心的大邑逐渐演进到王权国家的都城,时间形态上表现为从三皇五帝时代的丘墟文明发展到夏商时期的都城,地域形态上表现为从黄河上、中、下游的广泛分布渐趋集中于中游的中原地区,建筑形态上表现为宫殿、宗庙等大型夯土建筑物的出现.随着宫殿和宗庙的出现以及聚落中心功能的加强,至夏、商两代,真正意义上的"四方之极",即政治、军事、经济、典仪及文化中心的都城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在新乡辉县出土的一批带有"妇(婥)"铭文的青铜组器,是一组商代贵族使用过的青铜礼器.其铸造之精、形制之美、纹饰之华丽令世人赞叹.文章通过比照、研究,尤其是对该组青铜礼器器物上铭文的考证和分析,试图揭示"妇(婥)"组器使用者的身份、时间和地位,印证在商代晚期辉县一带"妇(婥)"一支贵族的活动范围,以及他们同殷商王朝贵族们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这一支被封在商王京畿一带活动的贵族群体,对维护京都的安定以及王朝的政治稳定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教师发展学校"是首都师范大学最早引进美国"专业发展学校"而建立的教师教育新模式.运行两年来,合作双方不仅在理论与实践上找到了切实可行的结合点,而且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双赢".本文从实践的层面,重点围绕教师发展学校的终极目的、对教师专业化的促进、实际操作原则以及实施范围的拓展四个方面,对"教师发展学校"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教师》2013,(21):130
福建省建瓯市房道中心小学位于建瓯市西北部,这里有一片常绿阔叶林,它就是被中外专家誉为"中亚热带森林博物馆""东南奇秀""绿色宝库"的神奇万木林。房道中心小学就位于这座雄浑常绿、苍郁秀翠的绿色宫殿之中。学校创办于1918年,近年来学校充分挖掘万木林地  相似文献   

7.
殷商亡国是中国上古史的大事件,历代学者持续关注殷商亡国原因问题,形成了不同的观点。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往往是由多重原因促成的,综合分析文献材料,"燕丧威仪"有可能是以往被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燕"是燕礼,"威仪"是殷商时期集神圣性与合法性于一体的宗教政治准则。"燕丧威仪"连根拔掉了殷商王朝的立国之本,出现了内部分裂危机,对殷商亡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燕丧威仪"之所以发生,是由于纣王的极度自负和极度蔽塞。李斯总结的"轻积细过,恣心长夜,纣所以亡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尚书·盘庚》篇内容分析为基础,论证了“天命”思想在商代中后期已经形成,并成为盘庚迁殷的思想渊源.目前学术界考证洹北商城即盘庚所迁之殷,结合有关考古发现、文献记载与甲骨卜辞,本文探讨了殷都的布局与宗庙建制,并提出洹北商城1号宫殿为盘庚时期祭祀“上甲十示”的集合宗庙.  相似文献   

9.
雍城考古     
秦公一号大墓以及正在发掘中的秦雍城宫殿和宗庙遗址,是近几年雍城考古中最引人注目的三大发现,人们称之为多层次的“立体考古”.随着发掘材料的陆续公布,雍城考古工作也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 雍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凤翔县境内,离西安市约一百五十公里.根据《史记·秦本纪》记载:从德公元年(公元前三百八十三年)迁都栎阳止,秦国共有二十个国君享国于雍城,历时二百九十四年.后来,随着统  相似文献   

10.
张廷贵 《天津教育》2002,(7):57-58,59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拥入教育战线的毕业生愈来愈多.从"象牙塔"中的"天之骄子"到为人师表的教育工作者是一次角色的转变.新教师能否尽快转变角色,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能否予以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实践证明,立足学校实际做好"帮新"工作,既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甲骨文加以比较研究说明,殷商时期已有专门的官方教育传播机构,教育传播人员主要由商王朝官员兼任,教学传播内容主要与"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有关.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一所学校而言,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是教师,即教师的整体质量决定了学校的教学质量.要提升教师的整体质量,重点在于"新"教师这个群体.要想让新教师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学校要给这些新教师提供成长支持的系统."和乐文化"强调的是尊重差异,多元统一,和而不同,各得其乐.学校发展的愿景、选择的战略、具体的管理以及具体学科的教学,都是在"和乐文化"的视域内进行的.基于"和乐文化"而给新教师提供的成长知识系统,应以实践性知识为核心.  相似文献   

13.
庙,进行供奉和祭祀的场所。包括以下三类:一是宗庙,即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处所。如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七庙"即天子的宗庙,《礼记.王制》中也有"天子七庙"之说。"七庙隳"即天子的宗庙被毁灭,也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在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就在太庙立室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学校乐教的全面兴盛是在西周时期,但人们对在西周之前的殷商学校乐教状况的认识却有些模糊不清.任何事物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正是殷商时期的铺垫,才造就了西周的辉煌.在记载殷商的历史文献中出现了“商人以乐造士”“殷人作乐于瞽宗,瞽宗殷学也”的文字记载,可见乐教在殷商时期就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从考证商代学校出发,继而考证其乐教场所、音乐教育内容,授乐者及“受众”,力图再现殷商时期的学校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15.
殷墟是商王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一带.1899年甲骨文发现和殷墟科学发掘以来,殷墟发现的大量都城建筑遗迹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展现了中国殷商晚期辉煌灿烂的文明,奠定了殷墟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古代都城的地位.殷墟这座商代都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晶,也是全人类的文化宝藏.  相似文献   

16.
学生应该在学校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各个学校都在为此而努力着,美国哥伦比亚学区内的学校也不例外.该学区正在以构建"有效学校框架"为手段,努力提高学校的运行效率以及教育质量.本文试图通过对该框架六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与运行方式的介绍,期望能对我国有效学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如果要问中国古代的知识份子们内心渴望什么,那么我们收到了两套答案.一套是放在祭坛或者宗庙里顶礼膜拜的先忧天下的情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而另一套答案无疑真实得多,"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  相似文献   

18.
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故宫原名紫禁城,古人认为紫微星(北极星)象征天子,而天子所在的地方是禁地,所以天子居住的宫殿就叫"紫禁城"。  相似文献   

19.
"十恶不赦"是人们常用的成语。然而何谓"十恶",却不是尽人皆知的。"十恶"就是十种重罪,最早见于北朝齐代的《齐律》,当时称"重罪十条"。它的主要内容有:一、谋反。指的是以各种手段企图推翻封建政权的,这历来都被视为十恶之首。二、谋大逆。指毁坏皇帝的宗庙、陵寝、宫殿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时下,生源大战已然成为各个学校的生死大战.为了取得较好的生源,各类学校使出了浑身解数,抢夺市场.有的学校以组成实验班、特长班吸引家长的眼球;有的学校对中考排名位于当地前列的"尖子生"给予重奖吸引优秀的学生等等."高中生源大战"大有愈演愈烈的架势.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