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课文《孔乙己》里,有一句嘲笑、讥讽孔乙己的话:“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那么,“半个秀才”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2.
古时候有个秀才,虽才华横溢却又有点目空一切。他的老师发现了这一点。就决定找个机会教训教训他。 有一年,秀才参加了科考,自感考得不错。就故意在考试之后问了老师一句:“听说您会测字算命。能否给学生算算前程?”老师问:“但不知所问何事?”秀才回答:“我想请问录取名次。”老师听了。看了看他,说:“如此请先写一字。”秀才并不谦让。而是立即挥笔在纸上点了一点.老师看了看这一点,立即开口算道:“由此看来,你有望考上一等。”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相似文献   

5.
<正> 贾谊《论积贮疏》一文中有如下一段话: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高中语文第四册给“请卖爵子”作注云:“(朝廷)卖爵位(来增加收入),(百姓)卖子女(来度过日子)。卖爵,汉朝有公家出卖爵位以收取钱财的制度。”我们认为,此处是“民”卖爵,而非朝廷卖爵,理由如次。  相似文献   

6.
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  相似文献   

7.
清明节那天,一位秀才坐车出门踏青,路上见到一群小朋友在做游戏。一个小不点,搬来一些石头在路当中筑起一座“城”,自己站在“城”前,见有人来就得意地说:“我是‘护城将军’。”秀才笑着招呼道:“喂,‘护城将军’,你的‘城’为什么挡着我的车不让开?”“护城将军”扬了扬眉笑着说:“看您老文质彬彬,准是个有学问的人。自古只有车让城,哪有城让车的道理呢?”秀才无奈,只好驱车从“城”边绕过。他随口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叫成成。”“今年几岁?”成成伸出拇指和食指。“啊!八岁啦!小小年纪,真聪明啊!”听了秀才的…  相似文献   

8.
有一则故事说,清代,有个青楼女子病逝了,秀才、商人、屠夫、和尚四人各怀心事,聚在她的遗体前。“风流”的秀才情难自已,吟诗悼念:“一点香魂坠玉楼。”商人脱口接上下一句:“腰缠万贯下扬州。”跟着,和尚吟道:“阿弥陀佛西天去。”屠夫叫起来:“我的肉来我的油。”这个故事显然是文人杜撰的,虽然没有什么思想意义,但诗的语言却很有特点。秀才的句子文绉绉的:“阿弥陀佛”是和尚的口头禅;  相似文献   

9.
宋代有个纨绔子弟,以“诗才”自居。人称“酸秀才”。他听说欧阳修吟诗作赋如流水,就想找欧阳修比试  相似文献   

10.
“捐监”是花钱向封建政府买“监生”学历;“捐官”,是用钱向封建政府买官职。“监生”只是“出身”而不是官职。明清时,称出任宫职以前的学历叫出身(如科班出身、捐班出身),如秀才、举人、进士,它同现在说的学历或学位相近。秀才、举人、进士这些学位,都需经过严格的考试,不是用钱买来的。“监生”也是封建时代的学历的一种。它是“国子监的学生”的简称。“国子监也叫“太学”“监生”也叫“太学生”。国子监的对象有两种:一是秀才经地方挑选推荐,当时  相似文献   

11.
这一天,老师带我们在教室里玩“击鼓传花”,传到谁谁就要说成语,一口气说出五个就当“小秀才”,三个都说不到就当“大青蛙”。  相似文献   

12.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92年版的《红楼梦》第三回 ,在第一段中有这样的文句 :“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的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 ,复抬起轿子。”而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5 7年 1 0月第 1版《红楼梦》第三回此处的文句是 :“另换了四个眉目秀洁的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抬着轿子。”此版本是以程乙本为底本点校的。比较二处的文句 ,有两点不同 :( 1 )前处的“三四个”“衣帽周全”在后处作“四个”“眉目秀洁”。 ( 2 )前处的逗号、“复”字在后处没有。在其他版本的《红楼梦》中 ,此处文句或同前或同后。《红楼梦》自写成即广为传抄…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课文《孔乙己》里,有一句嘲笑、讥讽孔乙己的话:“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相似文献   

14.
借“东西”     
古时候,有个人很喜欢附庸风雅。一天晚上,浓云遮月,伸手不见五指。他随口吟道:“黑白难分,叫我怎知南北?”这时,恰好隔壁的穷秀才来向他  相似文献   

15.
《宋定伯捉鬼》一文中有这样两句:①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②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句中加点的“之”字应怎样理解呢?与人教版教材配套的《同步练习册》(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10月)把①句的“之”解释为:代物,指“水声”。既然是“了然无声”,又何来“水声”可听?岂不前后矛盾?其实,“之”在句中是代事,指“鬼渡”,可不  相似文献   

16.
杨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他年幼时聪慧过人,虚心好学。有一次,他想向一位秀才学习算学。秀才见他还小,便出了一道题难为他:一块长方形地,面积864平方步(当时的面积单位),长比宽多12步,问长宽共有多少步?谁料,杨辉稍微演算一番,便立刻回答:“长宽共有60步”。秀才看了杨辉演算的草稿,非常惊讶,大声赞叹“:神算,神算!”弦图解题法杨辉把4个同样的长方形,围成一个“中空”的大正方形(如右图),其中每个长方形的长都比宽长12。大正方形由四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和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组成,它的边长等于长方形长与宽的和,它的面积等于一个长方形…  相似文献   

17.
<正>从前有个老实人,不懂得丈人说客套话的意思。有一天,他向一位秀才请教:"‘令尊’二字是啥意思?"秀才看他没什么学问,便耍他说:"这‘令尊’二字是称呼人家儿子的。"说完,秀才暗暗得意,掩嘴而笑。老实人信以为真,便回问秀才:"你有几个令尊?"秀才闻听此言,非常生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第三册《阿Q正传》(节选)是鲁迅《阿Q正传》的第七章和第八章。节选中有这样一句,“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大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将“小D”读作“小Di”。其实不然。《阿Q正传》第一次出现“小  相似文献   

19.
“半个秀才”就是半个秀才王棘孔乙己穷困潦倒,落魄到只能在咸亨酒店柜台前站着喝酒的地步。这在实质上已经和“短衣帮”没有什么两样了,可是他却羞与“短衣帮”为伍。一袭长衫,虽然又脏又破,仍不肯脱下,以显示自己的读书人身分与众不同。但因此孔乙己也就受到“短衣...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曾说过这样的话:“不惜以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今是昨非,不敢自默”。确如其所说,梁启超可谓是中国近代以“善变”著称的杰出风云人物。梁启超,广东新会人。祖父是秀才, 父亲是一位饱学的乡绅,梁启超幼承家教,9岁能写八股文,11岁中秀才,16 岁中举人。1890年梁启超17岁,拜康有为为师,成为康的得意门生。也就在此时,梁启超有了自己一生中一次重大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