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研究强调了系统描写相对于发生学研究的优先性。然而其角色和功能分析取消了内容成分,导致了文本的极端缩减。20世纪60年代,列维*斯特劳斯针对普罗普的方法问题撰文申明结构与形式的差异,指出了普罗普故事研究中的形式主义因素特征。他认为形式主义的困境在于它不能重构其本身由以出发的经验。就口承文化传统研究而言,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及斯特劳斯的批评在对民间叙事作品的描述与分类及文本与语境的关系等问题上给人以多方启示。普罗普试图捕捉内在于民间故事的自治原则,而斯特劳斯则试图发现隐匿于作品(如神话)背后的观念形态。  相似文献   

2.
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一书开形式主义故事学研究之先河。他在此书中提出的故事形态学理论,具有伟大的创新之处。但这种创新是在继承和扬弃前人理论成果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一理论本身也在后世经历了接受与误解的境遇。文章在评述普罗普故事形态学理论的基础上,考察了这一理论的渊源和历史境遇。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及电子媒介媒介的发达,各类型的符号(包括文字符号和图像符号)都搭载上了高速度的传送工具,各类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频率对我们进行着无休止的"轰炸",而这些信息中的多数都是通过叙事来建构的。新闻作为一种现代人与外部世界互动的文本形态,它的倒金字塔叙事结构决定了叙事文本的主题功能对建构新闻叙事文本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将以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为基调,探讨新闻叙事文本主题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4.
普罗普故事学思想与维谢洛夫斯基的“历史诗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普罗普的故事学理论直接继承发展了维谢洛夫斯基“历史诗学”的某些重要思想 ,二者的学术渊源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梳理总结 :一、维谢洛夫斯基的“情节诗学”与普罗普的故事结构功能研究 ;二、维谢洛夫斯基的历史起源学研究与普罗普的“民族志主义”;三、方法论 :“归纳诗学”与历史主义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著名文艺理论家、民俗学家弗·雅·普罗普(В.Я.Пропп,1895-1970)通过研究阿法纳西耶夫故事集里从50号到151号故事,发现神奇故事具有结构上的同一性,指出故事的核心是角色的"功能",提供了故事的新的研究方法,对结构主义叙事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运用普罗普的研究方法分析俄罗斯神奇故事《美丽少女》,以此论证普罗普理论在新时期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著名文艺理论家、民间文艺学家弗.雅.普罗普(В·Я·Пропп,1895~1970)开故事文本形态研究之先河,通过分析《阿法纳西耶夫故事集》里从50号到151号故事,发现神奇故事具有结构上的同一性,指出故事的核心是角色的“功能”,提供了故事的新的研究方法,对结构主义叙事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薛凌 《考试周刊》2012,(19):10-12
从普罗普到热奈特,西方的经典叙事学从发端、发展走向全面繁盛,涌现出包括布雷蒙、格雷玛斯与托多洛夫在内的一批经典结构主义叙事学家,他们在不同层面,从不同角度丰富着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存在纬度。本文以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为主要分析文本,试图在同一文本的比较中发现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发展脉络与范式的演进轨道,探讨其主要成就与局限.  相似文献   

8.
蒙古族民间童话是蒙古族文化中的瑰宝。运用普罗普的形态学研究方法来观照蒙古族民间童话,可以让我们了解其与世界各民族民间童话的相通性,也使我们看到这个古老民族的民间童话在叙事功能上的成熟与完善。蒙古族民间童话的叙述不但具有各种功能的组合搭配,而且在回合的插入与衔接中也显得灵活自然,同时在不断吸纳其他民族故事元素的过程中依然执着地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民族个性。  相似文献   

9.
吕雯霞 《考试周刊》2011,(32):38-39
申丹教授名为《肖邦〈一小时的故事〉中的多重反讽与深层意义》的文章另辟蹊径,以肖邦的日记和其他作品为参照,详细剖析了《一小时的故事》隐含的多重反讽和深层意义。申丹教授的剖析以潜文本为出发点,本文试图从潜文本和微观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赵晓杨 《华章》2007,(11):213-214
本文采用结构主义批评方法,选取唐传奇中五个著名的豪侠类故事进行结构主义分析,认为:这类豪侠故事存在着模型化的发展情节及和与此对应的行动元,并执行着相应的功能;其结构模式存在着对立而又相辅相成的二元组合,如男尊-女卑、正义-非正义、无能-超能、束缚-自由等;作品情节的偶然性与结局的必然性印证了普罗普关于民间童话故事的神话原型的回归情节.  相似文献   

11.
张春蕾 《文教资料》2012,(10):91-92
普罗普关于童话故事"角色—结构"的理论可称为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开山理论。谍战剧与童话故事一样,虽母体变化多端,但故事中的一些功能却多有相同之处。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热播谍战剧《潜伏》和《悬崖》的比较分析,找出隐藏在谍战剧复杂情节下的相似的功能及形态。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故事类型研究中,"会唱歌的心"(singing bone)是一个重要的个案,在上世纪20年代,以芬兰学派为代表的一批经典民俗学学者围绕它建立了以西方文化观为中心的研究方法;与之相反,少数东方国家的学者提出了非西方文化中心的研究方法,包括钟敬文和普罗普。他们两人未曾谋面,但几乎同时提出了多元化的研究观点,并建立了符合自己国情的研究个案和故事分类方法。钟敬文的研究成果成为亚洲国家民俗学者研究民间故事类型的基础,普罗普的研究成果影响了法国结构主义和后芬兰学派的研究框架。这个故事类型至今是中国内地和新疆史诗《玛纳斯》民俗传承中的"活"传统。在今天强调多元化与一元化的区分并提倡维护多元文化的国际思潮中,对钟敬文和普罗普在这方面的著述加以综合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学批评形态研究,是运用形态学的观念与方法,对文学批评的系统结构及历史形态进行描述与分析。它的难点在于确立研究的理论基点及系统坐标。从韦勒克、艾布拉姆斯等关于文学批评坐标和系统结构的分析中,可以概括出四个基本的批评学理论范畴,即本体论、文本论、文体论、价值论,它们互相联系并以作品存在为轴心,构成文学批评形态学的元系统坐标。在进行具体的文学批评形态研究时,需要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转换,以“四论”中的某一个为基点和轴心,从而构建适用于研究对象的文学批评形态学研究坐标  相似文献   

14.
乔伊斯在“死者》中采用大量爱尔兰音乐素材,与小说文本具有互丈性。这是乔伊斯刻画人物、展现主题的重要手段。解读其互丈性,有助于挖掘和阐释音乐与文本间的互动和互涉意义、理解人物性格及作品主题。本文试图解读“死者》中音乐与文本的互文性。  相似文献   

15.
爱与死的关联──印第安原罪故事对阐释文学母题的启示叶舒宪列维一斯特劳斯收集整理的特内特哈拉(Tenete-hara)部落印第安神话中有一则标号为M77的作品《男人失去永生》.可作为原始版的原罪故事来看:造物主所造的第一个男人生活在天真无邪的状态,尽管...  相似文献   

16.
西方形式主义理论对传统美学、诗学中的内容决定论、作者中心论是一种有效的颠覆和突破,其对文艺自律的研究,为现代西方芙学的拓展和演进奠定了基础;然而,形式主义专注文学文本自身,仅仅用语言来处理文学全过程,显示了其理论的狭隘与偏颇。  相似文献   

17.
弗拉基米尔·普洛普(Vladimir Propp,1895—1970)苏联著名民俗学家.虽然不是俄国形式主义学派中的一员,但他于1928年出版的《民间故事形态学》一书在研究方法上与形式主义有相通之处.所以也被看作是20世纪形式主义思潮的一个推波助澜者。  相似文献   

18.
名噪一时的“私人化写作”已成明日黄花,陈染及其作品却沉静地留在了文学史的河床。本文以陈染的小说、散文及诗歌为研究对象,循着陈染写作理念的嬗变痕迹,将其作品的抒写主题归拢为命运与恐惧、孤独与残缺,在将陈染作品解读为女性经验文本的同时,试图阐述其突破性别框限所呈现的普遍性内涵。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王安忆小说《叔叔的故事》的解读,总结王安忆小说创作的心态,揭示文本隐含的深刻内涵,展示作品人物的复杂心理,试图在王安忆小说特质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全文着重从三个独特的视角体察《叔叔的故事》的小说特质,即"使命感"与"宿命论"——创作心态的复杂交织;"思想"与"物质"的重合——文本中隐含的"故事";人与自己的抗争——小说人物心理发掘的深度。  相似文献   

20.
西方20世纪文论在作者研究取得了卓著的成绩之后,代之而起的是关于作品系统研究的新的浪潮,其主要有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派、结构主义等,至今其理论仍有借鉴价值。作者以形式主义的部分理论为纲目试析当代作家阎连科的作品《耙耧天歌》,旨在探讨小说理论研究的新视角及作品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