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新媒体的迅速兴起,使媒介大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迫使广播在适应的过程中不断"进化"。逐步衍生出广播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类型化电台。类型化电台的出现是激烈的传媒竞争的结果。近年来,由于广播电台受到挤压,其生存的空间越来越狭小,但广播节目的伴随功能却越来越凸显。广州市广播电台青少年广播全新改版为类型化音乐广播电台,并迅速在广播市场中取得了可人的成绩,让听众无论在任何时候打开FM 88.0,都可以听到类型一致的音乐节目,大大提高了25-34岁年青的目标听众对整个频率的忠实度和接受度。类型化电台依靠的是特定的运作模式,走的是吸引固定听众的"窄播"之路。因此,青少年广播的前景是要坚定走类型化音乐电台的改革发展之路,打造有岭南地域特色的音乐广播。  相似文献   

2.
正类型化广播在国外早已是一种成熟的广播模式,其源于美国,原意是格式化的广播,也就是说频率不再按时段形成不同的栏目,而是整频率打造一种概念的广播。类型化广播也是当前我国广播界比较认同的成功模式之一,就广播频率从专业化向类型化发展的方向而言,类型化广播的特点较为适合于音乐电台的全新构建。类型化广播与音乐电台的结合为广播事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音乐广播电台的优势广播由于其可伴随性能够在人  相似文献   

3.
类型化广播是当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广播发展的一大趋势,在我国,近年来中央及部分省级电台进行了有益尝试,但在地方电台却少有涉及。随着广播改革和创新的进一步深入,广播在经历了大而全和频率专业化的发展过程后,分众化特点日益明显,借鉴国外以及中央和部分省级台的经验,类型化广播是在传统电台基础上更加符合听众收听习惯而又尊重传播规律的一种播出模式的改革,更是地市电台再次快速发展的契机和必由之路。本文介绍了类型化广播的定义及特征,分析了当前我国地方电台发展类型化广播的困难,提出了解决困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类型化电台就是节目只锁定一部分听众,通过“窄播”来实现广播。类型化电台,国际上称为Format radio,又被译为格式化、个性化、风格化电台。  相似文献   

5.
侯迎忠 《视听界》2008,(4):74-76
数字化使得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和信息接收习惯发生了变化。带给广播媒介全新的传播理念与传播方式。通过对长沙地区听众的实证调查发现,受众接触广播及与电台交流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与数字化的新特点。广播媒体听众比例下降,目标听众定位存在偏差。节目内容与服务方式改变缓慢。为此。广播媒体必须由单向传播向双向甚至多向传播转变。节目内容制作上从专业化向类型化转变。积极培育听众在数字化背景下收听广播的新习惯与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6.
张慧娴  张允 《新闻世界》2010,(8):140-141
我国广播业面临节目的同质化和媒体间的恶性竞争两大难题。类型化电台概念由国外引进国内,成为了解决两大难题,应对受众细分时代的重要法宝。本文通过分析广播电台在类型化转变过程中的实践活动,归纳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应注意的方面,以期为我国类型化广播电台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类型化电台,又称格式化电台、专业台、专业频率。与它相对的是栏目化电台,一般称其为综合性频率。通俗而言,听众对类型化电台的频率内容定位和品牌有明确的认知,收听无须节目表,可在需要时随时开机收听所需内容。而栏目化的综合性频率,则需要依照节目表收听,其播出的内容并非为特定听众所需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8.
张苏明 《视听界》2007,(5):42-45
2007年1月6日,江苏新闻广播FM93.7开播了,它是中国第一家省级广播、电视资源共享、联合打造的类型化电台。它的开播标志着江苏电台全面启动了以强化新闻宣传为重要价值取向之一的新一轮综合体制改革。江苏电台通过改革的实践,不断丰富新闻内容,完善新闻形式,升华新闻理念,新闻影响力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听众通过江苏电台了解新闻,获取资讯,广播新闻宣传的影响力在江苏大地“王者归来”。  相似文献   

9.
格式化电台,又称为类型化、个性化、风格化电台。它的特点是淡化一个个节目,凸现整个频率的面貌;听众不需要节目表,打开收音机随时收听所需内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已经成为满足听众听觉的要件。在传统的电台节目中主持人的个性化是这一电台或频率能否在听众中立足的关键,而自从类型化电台的引进,主持人的个性化已被削弱。这一不争的事实难免会让主持人倍感失落。抚顺音乐广播在2010年成为被类型化的Format  相似文献   

11.
随着各省级电台分众化.类型化战略的实施,原有的省级广播电台人民台纷纷转变为新闻频率.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各省级电台新闻频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如果将其置于媒体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中.不难看出地方广播还存在着不少差距和问题。  相似文献   

12.
荔枝FM在激烈竞争环境下脱颖而出,不仅抢占了市场和广告份额,而且赢得越来越多听众的认可。本文分析荔枝FM与传统广播优劣势,探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广播该如何借鉴荔枝电台发展优势,适应受众多重需求,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种新事物的产生,都有其相关的背景,类型化电台也不例外。类型化电台作为一种新的广播模式诞生于美国,它是当时电台生存发展的需要,不但满足了受众的需求,也符合当时的社会大环境;而且高新技术和经济因素等也为类型化电台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回溯类型化电台产生的媒介背景,来把握类型化电台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广播正在走向“窄播”的时代,尤其各电台的音乐广播更是随着电视的挤压和网络的发展日渐趋于个性化,听众对音乐广播的感知,从一个个单一音乐节目细节式的体验,逐渐变成了对各个音乐频率整体的感觉。听众不再有耐心地去等待某一个特定音乐节目,而希望一个音乐频率播出的音乐内容是相对恒常、稳定、带有陪伴性的,因此办类型化电台成为了如今音乐广播工作者常挂在嘴边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施斌  王峰 《传媒》2014,(15)
正所谓类型化广播(Format Radio),主要是指在内容、受众区分原则下对广播频率进行格式化的播出和市场化的运营。多年来,激烈的竞争使电台只能放弃"大数原则",转而寻求自己特定的目标受众,也就是从"广播"变为"窄播",从"大众传播"变为"分众传播"。交通广播是否具有类型化广播的特性?在类型化广播时代能否依然保持其生命力与发展前景?笔者将从类型化广播的三大特性对其进行分析。内容与受众的类型化交通广播是以交通资讯、交通服务、交通娱乐为主要内容,面向司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媒体环境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为与之相适应,传统广播电台也做出了相应的变革,在媒介形态变迁的大环境下引入了新的表现形式——类型化电台.类型化电台诞生于美国.最早出现的类型化电台是音乐台,与传统的专业化电台相比较,类型化电台强调节目内容的统一性,节目的定位更为细致和个性化.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类型化电台已成为传统广播中的一支生力军,是我国广播媒体的重要模式之一.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节目主持人结合类型化的相关特性,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成为了广播节目与听众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张勤 《中国广播》2006,(10):39-40
根据国内广播的发展现状,我们把类型化电台、格式化电台、专业台、专业频率统称为广播专业化。广播专业化可说是本轮广播中兴过程中用的最多的词。然而,如何科学地界定广播专业化,广播专业化的本质是什么,广播专业化的路该如何走,业内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并不多。中国广播人在缺少明确坐标的情况下,在广播专业化的道路上摸索前进,既有成功运作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到目前,在广播专业化的运作中,仍存在很多盲区、误区。笔者根据自己在广播专业化道路上的实践和思索,作一些理论上的探索,希望引起广播学术界的关注。一、广播专业化的本质广播专业化的本质是广播的市场定位问题。广播  相似文献   

18.
《中国广播》2008,(11):68-68
会议主题:类型化电台的生存与发展什么是类型化广播?类型化广播与频率专业化有什么不同?在众多电台中如何让听众死心踏地的锁定频率?如何由精准的市场分析了解竞争者市场,找到最适合的黄金定位,打造独一无二的Formation Station。  相似文献   

19.
广播实现类型化、专业化操作是近些年来发展的热点.广播的"窄播"定位使得广播的分化越来越多样和细微,随着专业类形态的基本格局逐步形成,频率经营者根据社会的需求、市场的变化以及效率原则对频率的内容进行大胆的调整.通过对听众类型的细分.从而确定电台的节目架构、播出方式、广告设置等,以达到最大的收听可能性和经济效益,这在广播的地位不断受到质疑的今天尤为重要.当然,各地广播专业化改革都已经陆续进行了10多年,电台改革和实践者们反复进行摸索,专业台陆续出炉;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挑战.电台类型化、专业化的走向和发展空间如何更成为让人思考的新课题;而面对各种新媒体、新传播渠道的出现,广播更应考虑如何与之结合、形成自己新的特色,结合广播的传统优势达到对受众的更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吴雨蓉 《新闻知识》2013,(6):28-29,75
无论是适应受众细分的市场发展方向还是面对新媒体迅猛崛起的尖锐挑战,类型化广播都必然作为传统电台的取代者而成为广播媒介发展的主要方向。如今,数字化广播技术的引入使频率资源大大增加,为类型化广播在我国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本文以媒介变迁为视角,分析类型化广播对广播媒介的传承与对广播固有传播理念的革新,探讨类型化广播在广播媒介形态变迁中的意义,从而引发对新时期的正确广播观念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