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天都市报》是一个奇迹,是一个神话。这个奇迹、这个神话是在短短八年时间内创造出来的。审视《楚天都市报》八年来艰难跋涉的足迹,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总结其成功之道。但在我看来,概而言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楚天都市报》创造奇迹、创造神话的秘密之所在。《楚天都市报》正是用深沉厚重的"百姓情结"铸就自己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几乎与网络在 中国的迅猛发展同 步,都市报在全国 各城市异军突起, 呈现出一派勃勃生 机。自1995年元旦, “一报在手,尽知天 下事”的《华西都 市报》创刊起至 2001年,《楚天都市 报》、《南方都市 报》、《燕赵都市 报》、《江南都市 报》、《大河报》等 在各地竞相开花, 目前全国的都市报  相似文献   

3.
2月21日,趁着春天万物复苏、百舸争流之势,已走过15年发展历程的楚天都市报再度改版。这次改版的突出亮点是一举推出《楚天深读》、《楚天调查》、《楚天关注》、《楚天视点》、《楚天人物》、《楚天广角》、《楚天扫描》七个版头,由此聚合构成本地新闻的深度报道高地。其规模大、题材重、力度强.较充分体现了该报“权威、重大、深度、及时、贴近”的办报主旨。  相似文献   

4.
王虹 《新闻前哨》2020,(1):10-11
楚天都市报2018年推出全新专栏《当年今日》,至今已刊发相关报道近百篇,逐步打造成为新的品牌栏目。在新闻高度同质化的情况下,楚天都市报另辟蹊径,深度挖掘"历史上的今天",把"旧闻"做出"新闻"。专栏选题巧妙,策划到位,稿件风格鲜明,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5.
《楚天都市报》作为武汉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长期以来,以其贴近性的新闻报道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楚天都市报》的"跑腿"栏目以其平民化的视角、以民为本的报道精神、强有力的舆论监督给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帮助,充分反映出了《楚天都市报》的百姓情怀。本文选择了2017年2月3日到5月18日的"跑腿"栏目内容,用具体案例和统计数据对报道进行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6.
赵雨婷  刘锦宏 《传媒》2016,(14):46-47
《楚天都市报》于1996年11月12日创刊,是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份面向市民的综合性报纸。《楚天金报》《武汉晨报》《武汉晚报》《长江商报》的相继崛起无疑加剧了武汉报业的竞争,不仅抢占《楚天都市报》的内容优势,也促进了《楚天都市报》转型的决心。自2007年以来,《楚天都市报》正式拉开主流化转型的序幕,近十年间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主流化转型之路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8月10日上午,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6份报纸,以崭新的面貌通过荆楚网上线发行。只要键入数字报的地址(www.cnhubei.com),读者就能在网上"翻看"《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农村新报》、《体育周报》和《三峡晚报》。这标志集团的发展翻开了全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2011年1月20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在头版头条刊登由该报记者曾革楠撰写的《肩负社会责任引领主流舆论——〈楚天都市报〉探索主流化转型纪实》长篇通讯,并配发评论,向全国新闻界推介楚天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的成功经验。 该报配发的评论称,"《楚天都市报》一系列主流化转型的实践,让党和政府关注,让同行瞩目,让读者叫好,为都市类报纸主流化转型提供了范本。"并指出"《楚天都市报》的转型并非回归传统‘主流报纸',也不是单纯地吸引受众眼球,而是转向打造报纸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这一办报理念,对于提升报业竞争力,加快中国报业产业化进程,乃至整个媒介市场的完善和提升,都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报刊图书     
《传媒》2007,(1):74-74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新浪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广州日报》社区报诞生;《楚天都市报》创刊十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相似文献   

10.
2010年7月24日至29日,《楚天都市报》、《扬子晚报》对在贵州山区支教遇难的武汉大学江苏如皋籍女生赵小亭的事迹进行了集中报道。本文试图从两报关于"志愿者小亭"报道的定位、主要新闻事件叙述、背景材料处理等方面对比分析两报的相关报道,探讨大众化报纸报道差异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2007年,<楚天都市报>提出主流化转型后,提出"大事看楚天、服务看楚天、活动看楚天、深度看楚天"的口号,如今,品牌活动已成为<楚天都市报>发展壮大的核心武器和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韩少林 《传媒》2012,(7):31-34
随着中国报业的集团化发展,一个报业集团内部同时拥有几家都市类子媒体已经并不新鲜,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状况也由此出现。2001年,《楚天金报》诞生在荆楚大地,与"同门师兄"《楚天都市报》一样成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博弈武汉报业市场的两张"王牌",但他们之间却也存在着"相煎"的关系,报纸头版时有类似,资源内耗令人担忧。直到2012年,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将两报总编辑的身份归于一人,着手对两报重新定位,明确各自的不同特色与定位。在"融通改版"策略的指导下,两报逐渐走出"相煎何太急"的"囚徒困境",迎来各自发展的崭新空间。本期《报业观察》栏目就将带您走进"两报"改版的"现场",揭开其和谐发展的"秘密"。  相似文献   

13.
任浩 《新闻前哨》2011,(12):10-10,14
楚天品牌襄阳味道楚天快报前身为2009年3月2日创刊的楚天都市报寰樊版。这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具有独立刊号的楚天都市报首个地方版,鄂西北地区发行量最大的纸质媒体。2011年5月27日更名为楚天快报。创刊以来,楚天快报以责任和公信为立报之本,  相似文献   

14.
江城武汉,活跃着被誉为“江城四小”的四大都市报,它们分别是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的《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和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武汉晚报》、《武汉晨报》。同城竞争,四大都市报皆使出浑身解数,以期在竞争的残酷中生存、壮大。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在当下江城报业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和“观点时代”来临的境况下,率先在其子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分别推出言论版《声音》和《说吧》。  相似文献   

15.
刘九州 《今传媒》2003,(5):20-22
笔者以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对《新民晚报》与《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以下简称江城四报)4月17日至29日第一版的内容进行了分类分项统计(其中,笔者缺22日的  相似文献   

16.
在2013年传统纸媒经营形势吃紧,国内各大主流媒体在传统经营和内容建构上,纷纷探索新媒体转型之际,楚天都市报编委会发扬平媒优势,紧扣潮流脉搏,在2014年2月下旬改版之时,以16个常规版的大手笔,打造时尚生活消费周刊《I尚周刊》,践行了"责任媒体百姓情怀"、"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办报宗旨,提升了楚天都市报的时尚度、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增强了广告吸纳能力和造血机能,同时也为《I尚周刊》成为都市报新的报道品牌、活动平台、盈利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周末版的兴起和都市报的出现是90年代中国报纸副刊变革中的重大事件。1991年,周末版热潮兴起。90年代中期,面临危机的省委机关报纷纷创办都市报,走上“小报养大报”的路子。《华西都市报》、《楚天都市报》、《大河报》等发展势头迅猛。有研究者认为,如果说晚报是中国的“半大众化”报纸的话,都市报则是中国真正的“大众化”报纸。  相似文献   

18.
1999年12月28日,《楚天都市报》创刊三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汉举行,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缪合林等省市领导,省市新闻单位负责人,部分高校和新闻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120多人参与会议。 会议由湖北日报社副社长、楚天都市报总编辑杨卫平主持。楚天都市报常务副总编辑蔡华东代表该报编委会向大会作了创刊三周年工作汇报(本刊另发)。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缪合林在讲话中热情洋溢地祝愿“明天的楚天都市报比今天更好”(讲话全文本刊另发)。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记协主席李德华,代表省委宣传部对都市报三年取得的辉煌…  相似文献   

19.
《楚天都市报》是一个奇迹,是一个神话。这个奇迹、这个神话是在短短八年时间内创造出来的。审视《楚天都市报》八年来艰难跋涉的足迹,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总结其成功之道。但在我看来,概而言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楚天都市报》创造奇迹、创造神话的秘密之所在。《楚天都市报》正是用深沉厚重的“百姓情结”铸就自己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 《楚天金报》创刊5年,发行量不断攀升,利润指标连创新高,成为全国第二代都市报中的佼佼者。11月19日,在“《楚天金报》创刊五周年暨全国第二代都市报发展研讨会”上,“金报现象”引起了来自全国部分第二代都市报的老总和专家学者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