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标准化是数字出版行业的一个标准,是各个工作细节活动的标准,在实际情况中,做好数字出版标准化策略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制定一系列合理、有用的出版条件。数字出版标准化使得各个企业能够完成利润均衡,在分工上也比较合理,为企业赢得了最大的经济效益。要不断加强数字出版中技术兼容和数字内容相互结合、共享的功能,这是发展数字出版标准化的最有力条件。数字出版标准化具体包括标准体系、电子书标准、手机出版标准、标识类标准、MPR出版物标准和元数据标准这几个方面,这些标准都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大大的扩大市场的发展,政府和标委会要积极的参与到数字出版标准化的宣传工作中去。数字出版标准化工作决定数字出版在生产、流通、交换、版权保护中起着决定因素的必要条件,数字出版标准化具有引进和自力更生共同独特的原则,得到了政府的重视,要不断加强数字出版标准化工作的推广。  相似文献   

2.
数字出版合作新趋势:从内容合作到技术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许多出版社已经着手数字出版战略的研讨和规划方案的制定,或筹组数字出版机构,尝试开发数字出版产品。尽管如此,对于我国出版界来讲,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也还存在着认知观念、体制机制、内容监管、数字版权、人才、资金、法律法规、标准化、产业链与商业模式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需求与制度、模式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出版业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对什么是数字出版、数字出版标准化、版权保护及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外部政策、制度等方面的需求,应在版权保护、盈利模式、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并在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以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数字出版的变革中,传统出版企业的优势日益削弱,利润空间不断萎缩。传统出版企业在新的技术变革中要想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就必须制定一套符合自身情况的数字出版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资金和内容上的优势。目前数字出版尚未找到可靠和稳定的利润模式,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还有很多发展的瓶颈亟待突破。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出版业正在不断超越传统书、报、刊等纸质出版的范畴,进人数字出版和跨媒体出版的新阶段。目前,国内出版社对跨媒体出版的认识和行动还处在启蒙和尝试阶段。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国内大型综合性出版社,目前正以数字出版为契机.在内容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探索跨媒体出版过程中的相关标准、技术、内容加工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数字出版正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技术因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认识数字信息处理的标准化、内容与形式的分离等数字出版技术的影响,有助于传统出版机构加深对数字出版的理解和认识,积极投身于数字出版大潮.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数字出版领域还没有建立起相配套的数字出版标准与法规体系,在数字出版标准与法规体系建设中,应坚持"基础、急用"标准先行原则,注意推进数字出版标准的国际化,注意数字出版标准与法规体系的预测性和合格评定体系的建设。同时,可以采取"先标准,后法规"、"事实标准转化为正式标准"的策略,建立"引标准入法"的程序规则,构建可持续改进和完善的数字出版标准与法规循环体系,建设数字出版标准与法规体系的信息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8.
在数字时代,传统出版越来越步履维艰,数字出版虽有急速发展的趋势,但目前的盈利依然不尽如人意。新的理念和技术带来了新的出版模式——按需印刷,它与传统出版、数字出版相互补充,带来新的出版和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9.
推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是推动我国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实现强国目标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条件,是应对国际挑战、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着发展模式不清晰、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化发展速度迟缓、利益分配机制有待完善、产业标准亟待统一、数字版权保护还不到位等问题。因此,要通过大力推动传统出版业升级转型,加快数字内容资源的深度整合,加强技术公司与出版机构的深度合作,加快数字出版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新闻出版产业基地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全力开创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努力实现中国新闻出版业的大跨越。  相似文献   

10.
赵杰 《新闻传播》2012,(7):10-11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出版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数字出版的应用,在推动出版社发展的同时,还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了出版业务流程,极大地提高了出版效率。本文从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两个方面出发,针对数字出版背景下的业务流程再造这一问题,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11.
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现状与存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翠芳 《出版广角》2012,(12):72-73
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数字出版是时代大势所趋,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发展势不可挡。文章分析了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现状,探讨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目前还存在的问题:科技期刊出版流程未完全数字化;产业链不完整,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数字化出版标准与法规体系不完善等,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数字出版:距离成熟还有长路要走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传统出版业与数字出版的距离,从面临的来自数字出版的威胁看,距离数字出版不远;从介入数字出版的深度和积极性看,距离数字出版还很远.数字出版距离成熟的数字出版产业链还有较长的发展路程.  相似文献   

13.
数字出版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出版行业、技术商、IT企业都在说数字出版。每个企业都有对数字出版的理解和认识。目前,对于数字出版是否完全能替代传统出版的疑问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数字出版多久能替代传统出版。在当前的一个时间段里,数字出版还存在投入大、见效小(见效慢)或者说没有见效的问题。如果要让数字出版完全取代传统出版,那么数字  相似文献   

14.
陈磊 《出版参考》2023,(5):17-19+10
当前,数字教材出版已表现出融媒体特征,生产过程数字化,传播过程网络化,完全颠覆了原有纸质教材的产业流程。原有纸质教材出版经验无法全部照搬到数字教材出版,整个教材出版行业都需要探索将数字科技创新成果与传统教材出版各领域进行深度融合的发展新形态。本文通过厘清行业状况,梳理出当前数字教材标准领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严玲 《采.写.编》2023,(3):136-138
随着网络技术与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出版业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商业形态——数字出版。数字出版的兴起,使我国出版业的商业模式更加多样化,但也给传统出版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面对快速发展的数字化出版所带来的新的挑战与机会,实现与数字出版的双赢发展,对于传统出版界来说显得十分必要。本文探讨了数字出版业对传统出版业的影响,以及如何推动传统出版业的可持续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蒋薇 《出版广角》2013,(11):30-32
在大范围数字产品标准无法迅速建立的前提下,各出版机构有计划、有目的地简化自己的初步标准,对于自身在未来数字出版领域实现发展具有关键意义。在传统出版内容分类中,教材出版是重要的出版门类之一,国内大型出版机构中,教材出版在其产品线中占有重要比重。我们学习数字出版,践行数字出版,就绕不开教材出版数字化这一问题。同时,数字出版在发展过程中广为业界诟病地无法寻找清晰盈利模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数字出版面临的六大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规模正在逐步扩大,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我们也应看到,数字出版在我国仍然属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同行相比差距还很大,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相当大的阻力。数字出版的范畴,包括原创作品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数字化和阅读消费数字化等。换言之,数字出版涉及版权、发行、支付平台和服务模式等环节,它不仅仅指直接在网上编辑出版内容,也不仅仅指把传统印刷版的内容数字化,又或者把传统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内地与台湾地区的数字出版产业均已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但目前两岸产业合作的规模小、层次低,虽然合作意愿强烈,但实际行动迟缓。深化两岸数字出版合作,关键环节在于协调数字版权保护的力度、数字出版格式的标准化和一体化、合作培养数字出版人才和成立两岸数字出版联盟,推动数字阅读与数字版权交易平台的共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黄先蓉  郝婷 《编辑之友》2013,(1):73-75,82
数字出版标准能够保证数字出版在生产、交换、流通、版权保护等活动中获得最佳的秩序和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数字出版标准的制定需把握好引进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包括根据数字出版的特点制定和维护数字出版标准、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推进模式、加强数字出版各管理部门的沟通,实现跨领域的数字出版标准化合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内数字出版总产值已经突破千亿大关。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依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与国外出版巨头相比,我们还存在巨大的差距。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国内数字出版这个大木桶,就会发现存在四块比较明显的短板:标准、内容、版权和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