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前言最大吸氧量的测定,近所来已在运动员中广泛作用,尤其对有氧能力很强的游泳运动员,进行最大吸氧量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47名市少年优秀游泳运动员及155名区体校少年游泳运动员进行了心肺功能的检查。目的在于了解我市游泳运动  相似文献   

2.
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的无氧阈和有氧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了我国235名青少年运动员的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的测定结果。少年运动员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的绝对值都有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子高于女子;耐力性运动员的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都非常显著地高于少年运动员;无氧阈如用相对值(%Vo_2max或%Wmax)表示时,则性别差异消失。提示:在运动中女子有氧能力的百分利用率与男子相近。把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相结合,对运动员的可训练性和易训练性进行评价,在耐力性项目选材中可能更为有效。本文提供了我国男、女少年运动员无氧阈的正常值,可供科学选材及运动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黑龙江省24名男女少年滑雪运动员进行了PWC_(170)机能试验和最大吸氧量(Vo_2max)的测定,对其结果进行简单分析。少年滑雪运动员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的均值较高,而且冬季两项滑雪运动员的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明显较高。这是因为冬季两项运动员的胸肺发育完善,呼吸功能训练良好,通气能力较强。少年越野和冬季两项运动员PWC_(170)和最大吸氧量的均值均无显著性差异。这表明两个项目之间运动员的心血管机能差别不大。少年滑雪运动员PWC_(170)和Vo_2max的均值与国内耐力性项目的少年运动员相比,处于低水平,Vo_2max则明显低于国外少年越野滑雪运动员。这是我国少年滑雪运动员成绩不佳的原因之一。少年滑雪运动员的训练安排应符合他们的解剖和生理特点。早期专项训练应着重全面身体训练及专项素质的训练,不要过早要求出成绩,以免影响身体发育和将来创造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4.
王丽平 《冰雪运动》2000,(1):5-5,12
以具体的实验,阐明了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身体工作能力,并间接推算出其最大吸氧量,为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85名大学生最大吸氧量的直接测定结果与间接测定结果的比较,研究了最大吸氧量间接测定法的准确性。为大学生网络健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连续递增负荷的踏车运动,测定了34名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在不同工作负荷时的通气量、吸氧量、心率、最大吸氧量、无氧阈、氧脉搏曲线和呼吸当量曲线,确定了最大氧脉搏和最佳呼吸效率点及生理参数。探讨了最大氧脉搏、无氧阈、最佳呼吸效率点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为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训练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少年中长跑运动员最佳呼吸效率点及对应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伟 《体育科学》2000,20(5):60-62
以连续递增负荷的踏车运动,测定了34名少年中长跑运动员在不同工作负荷时的通气量、吸氧量、心率、最大吸氧量、呼吸当量曲线,确定了最佳呼吸效率点及生理参数,从理论上探讨了最佳呼吸效率点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为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我省126名,其中男75名,女21名优秀划船运动员最大吸氧量的测定,和对不同项目划船运动员最大吸氧量的差异性检验,为我国优秀划船运动员的选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羽毛球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最大吸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学者对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曾有过很多研究,但对羽毛球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的研究尚少见,我们仅见到瑞典(1)及瑞典和丹麦(2)羽毛球运动员最大吸氧量的报告。为了探讨我国羽毛球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我们对亚运会羽毛球集训队八名男子优秀运动员进行了最大吸氧量的测定。实验方法对象:参加第八届亚运会羽毛球集训队的八名男子运动员。实验方法:测定最大吸氧量之前,对  相似文献   

10.
法国学者对高水平运动员和田径跑步专项的少年运动员及新手的心率、最大吸氧量和跑步速度指标进行了分析于比,以确定青年运动员的运动负荷量。考察结果察得出以下结论:无论是高水平动运员,还是少乍运动员或新手,其跑步速度、最大吸氧量和心率指标均呈直线上升趋势,其比例却不一样。在青年运动员和高水平运动员心率指标同样增加的情况下,青年运动员的速度和最大吸氧量的指标增加更为明显。换句话说,当速度不太快时,少年运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根据参加全国速滑锦标赛的68名优秀少年运动员的最大通气量、去脂体重及身体形态指标的直接测试结果,以最大通气量、肺活量、去脂体重为因变量,以测定的形态为自变量。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了儿童少年最大通气量、去脂体重、肺活量等机能指标与各形态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建立了与速滑运动员运动能力相关的多元回归方程式,可用于该年龄段速滑运动员运动能力与潜力的间接测定与译价。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99名男子和192名女子赛艇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值及其相关指标,并对17名女子赛艇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值进行了连续6年的观察。结果显示:我国男子赛艇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平均值为4.621±0.67 l/min,20岁以上组的平均值为4.841±0.74 l/min,均明显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我国女子赛艇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平均值为3.711±0.531 l/min,18岁组和20岁组的平均值达到了4.011±0.531 l/min和4.031 0.351 l/min,与世界级优秀选手的最大吸氧量值相近;赛艇运动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值,但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3.
最大吸氧量是评定运动员耐力水平的最重要的客观指标。最大吸氧量水平的高低与耐力项目的运动成绩关系密切。但是最大吸氧量的测定方法较为复杂,仪器设备昂贵,不易普及。测定最大吸氧量所采用的运动负荷又很剧烈,也不易被人接受。因此,国内外学者都曾探索间接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山东省游泳队18名队员的心电图、脉搏图、肺活量以及最大吸氧量等指标的测量分析,研究了游泳运动员的心肺机能,并与文献报道结果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山东省游泳运动员的身高、体重、肺功能、女性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高于文献报道;而男性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低于文献报道结果。游泳运动员的心电图的异常率为28%。提示:山东省游泳队女性队员的训练应着重提高最大吸氧量的利用率;而男性队员同时还应注意加强心泵功能的训练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不同年龄男子和女子速滑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值及其相关指标,并对17名女子速滑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值进行了连续4年的观察。结果显示:男子速滑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平均值为4.621±0.671l/min,20岁以上组的平均值为4.841±0.741l/min,均明显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值,女子速滑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平均值为3.711±0.432l/min,18岁组和20岁组的平均值达到4.011±0.531l/min和4.031±0.341l/min,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值相近。  相似文献   

16.
划船运动主要是有氧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最大吸氧量(VO_2max)被公认为是决定运动员有氧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和耐力成绩呈显著相关。研究表明,耐力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比其它项目的运动员为高。但由于最大吸氧量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所以耐力运动员所具有的较高的最大吸氧量主要是由于运动员自然选择、自然淘汰的结果而不是训练的结果。近年来进一步研究发现,耐力运动员的成绩与无氧阈的相关比最大吸氧量更为密切。研究还表明,无氧阈可通过耐力运动训练得到提高。所以测定耐力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无氧阀尤为必要,无氧阈  相似文献   

17.
有氧供能是能量供应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而最大吸氧量是反映有氧能力的最好指标。近年来各国学者较一致认为,最大吸氧量是反映人体在极量负荷时心肺功能水平高低的一个主要指标,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运动实践和选材。最大吸氧量的直接测定需用精密仪器,需让受试者事先学习,确定最大吸氧量“顶点”很难,年龄较大的运动员不宜使用,也不便在运动场上大量进行。许多学者创立了各种间接测定法,其中(?)stand在1954年根据负荷后的心率与运动员体重制订出推算最大吸氧量的列线图已被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连续递增负荷的踏车运动,报告了少年速滑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通气无氧阈及相关生理参数。从数学、最大吸氧量百分利用率、绝对和相对有氧代谢能力三个指标探讨了男、女间最大吸氧量、无氧阈指标的差异特征。  相似文献   

19.
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测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14名女子赛艇运动员为受试者,分别在跑台、自行车和赛艇测功仪上以一次最大负荷和递增负荷方式对其进行了有氧能力测量。根据测量结果,作者建议赛艇测功仪是赛艇运动员最大吸氧量测量的首选负荷器;一次最大负荷更能准确地测出赛艇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同时测出的实际耗氧量占最大吸氧量的百分比在评价赛艇运动员有氧训练水平时较VAT、LAT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对1997~2003年3105名男女新生的最大吸氧量进行直接测定.结果:男女新生的最大吸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男女生分别降了(0.3士0.09)L/min和(0.21士0.07)L/min;体形有逐年瘦长的趋势;经统计处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建议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应加强体育锻练,增强体质,改善营养,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