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李庄小传     
李庄,河北徐水县人,1918年生,共产党员。1938年参加新闻工作,相继在《民族革命》半月刊、民族革命通讯社、《胜利报》、《晋冀豫日报》、《新华日报》(华北版)、《新华日报》(太行版)任记者、编辑、编委;1946年开始在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华北《人民日报》、新华通讯社华北总分社任记者、编辑、编委、副主任;1949年在《人民日报》任记者、编  相似文献   

2.
马学清 《青年记者》2012,(27):85-86
李庄(1918~2006),河北省徐水县人。他一生从事新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培养教育的老一代新闻工作者。李庄于抗战初期在太行山参加革命。1948年,党中央决定将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改组为中央机关报,李庄由华北局《人民日报》编委进入组建班子,历任《人民日报》记者、总编室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  相似文献   

3.
《新闻与写作》2008,(5):I0004
李庄同志1918年7月1日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1938年到山西民族革命大学学习,1939年作为《民族革命》通讯社记者报道抗日救亡运动。1942年1月至1945年5月,任华北新华日报编辑、记者、采访科科长、通信科科长、编辑科科长、编委会委员。  相似文献   

4.
李庄同志简介李庄,出生于1918年7月1日,河北省徐水县人。他一生从事新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培养教育的老一代新闻工作者。李庄于抗战初期在太行山参加革命,是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创始人之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前期,先后在《民族革命》半月刊、《胜利报》、《晋冀豫日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太行版)、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华北《人民日报》改组为中央机关报,李庄由华北《人民日报》编委进入组建班子,历任《人民日报》记者、总编室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2006年3月3日15时5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相似文献   

5.
何以是李庄?当然与他张扬的个性有关,不愿配合重庆"打黑"大局,还多次与公安顶撞,逼着重庆警方非拿下他不可。他的牢狱之灾,更与他从事的刑事辩护有关,况且还是为涉嫌黑社会犯罪的头目辩护。《刑法》第三百零六条"律师伪证罪"如同悬在律师头上的一把利剑,使得许多律师不敢从事刑事辩护。刑诉法泰斗、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陈光中认为,法治发展、人权保障的状况如何,首先要看辩护制度贯彻得如何。重庆"打黑"中,辩护制度受到严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的老领导、老战士李庄同志离开我们一年了。李仁臣同志充满真情实感的《真舍不得你走》,为我们再现了这位令人舍不得的好人和他身上令人舍不得的作风。  相似文献   

7.
我留存有李庄前辈的两封来信。李庄先生去世以后,很想写点儿什么,以表达对他的敬意和对他热心支持《新闻爱好者》编辑工作的谢意。但是,一直也没有写成。前不久,清理办公室的杂物,整理朋友们寄来的书信、贺卡等可资纪念、可做资料的物品,准备打包搬回家去。不承想,翻到李庄的来信以后,摩挲再三,捧读再三,竟把满桌子、满地的字纸旧稿丢到了脑后。  相似文献   

8.
李庄漏罪案以撤诉而中止,出人意料,又在法理之中。回顾李庄案第一季、第二季全过程,世人会发现这桩发生于重庆的案件,其影响并不局限于重庆,在过去近一年半中几乎搅动了整个中国。大众被其裹挟,因之分化。有人大骂李庄"无耻讼棍",有人却为其鸣冤不平,当然也有人选择旁观。社会涌动着一股强烈的激动、不安、紧张的情绪,尤其是法律界人士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关注。在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今天,李庄案的出现耐人寻味,其标志意义必将载入中国法治史。李庄案曲折跌宕、幽明交替的情节发展令观者心惊并感慨;而其新局又使人们对法治未来保持着憧憬和期待。它让人真切地看到了一个冲破阻力,坚毅前行的中国。  相似文献   

9.
1946年夏天.我和夫人宋琤到了晋冀鲁豫解放区.中央局组织部把我们分配到创办不久的人民日报社。报社的同志们大都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太行山从事新闻工作的.编辑部和通讯采访部的骨干.大都比我们大三五岁.我们自然把他们当作老大哥老大姐.李庄是其中一位。我们原先在“大后方”重庆读大学新闻系。喜爱南方局的《新华日报》,间或也能看到解放区的同名报纸《新华日报》华北版、太行版,心向往之,可谓神交已久。我们在南方局青年组带领下从事民主运动.抗战胜利以后.在一度看来“和平民主新阶段”即将到来的时候.经南方局批准.到河南开封参与创办民间报纸《中国时报》,一边办报一边依托这家报社建立秘密工作据点.半年后大规模内战爆发,我们在国民党统治区难以存身.转入早已向往的解放区。到了人民日报社以后.曾经看到过开封《中国时报》的一些同志对我们说,他们猜想这家报社里一定有“我们自己的人”。虽然我们来自“另一个天地”.但是到了这里并没有格格不入的感觉。没有怎么“磨合”就融洽起来。我们觉得.老大哥老大姐们对我们是理解的.爱护的。  相似文献   

10.
李庄漏罪案以撤诉而中止,出人意料,又在法理之中。回顾李庄案第一季、第二季全过程,世人会发现这桩发生于重庆的案件,其影响并不局限于重庆,在过去近一年半中几乎搅动了整个中国。大众被其裹挟,因之分化。有人大骂李庄无耻讼棍,有人却为其鸣冤不平,当然也有人选择旁观。社会涌动着一股强烈的激动、不安、紧张的情绪,尤其是法律界人士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关注。在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今天,李庄案的出现耐人寻味,其标志意义必将载入中国法治史。李庄案曲折跌宕、幽明交替的情节发展令观者心惊并感慨;而其新局又使人们对法治未来保持着憧憬和期待。它让人真切地看到了一个冲破阻力,坚毅前行的中国。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宜宾市翠屏区档案馆迎来了30多名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们是上海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开展暑期调研李庄文化实践活动,专门到区档案馆查阅从民国开始至今李庄镇的珍贵档案,更多角度了解李庄历史。李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战时中国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国立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等10余个知名文化科研机构均内迁至此。  相似文献   

12.
用道德礼仪去教化开导民众,让他们轻松愉快地生活,懂得廉耻,高高兴兴地去遵纪守法。这才是法治的最高境界采访开始之前,李庄伸出小拇指。《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以为是握手。他一摆手,说是要拉钩。"我们得订个君子协定,所有涉及到我的内容都要我看了你才能发。"原因是,身陷囹圄之时,他认为很多报道都将"李庄"妖魔化了。李庄神情严肃,言语之间,分明含  相似文献   

13.
陈尚忠 《今传媒》2006,(9):32-33
1986年,李庄从《人民日报》总编辑岗位上退下来,时年68岁。他当时是退居二线。他对夫人培蓝和孩子们表示,退就完全彻底退。何谓“完全彻底退”?他用行动表明,首先是完全彻底地把党和人民曾交给自己掌握和使用的那部分权力交回给党和人民,连交权后全力运转的惯性驱动都自觉加以警惕。他说绝不能以“发挥余热”对新领导及报社的工作有半点干扰和麻烦。他还说也不要因不甘寂寞去“发挥余热”,“在这里挂个社会闲职,那里兼个团体闲差”。他认为热衷于挂“闲职”兼“闲差”图虚名赶热闹打发寂寞是现象,实质是可从中获取好处(利)。李庄深知“挂名…  相似文献   

14.
陈尚忠 《今传媒》2006,(9X):32-33
1986年,李庄从《人民日报》总编辑岗位上退下来,时年68岁。他当时是退居二线。他对夫人培蓝和孩子们表示,退就完全彻底退。何谓“完全彻底退”?他用行动表明,首先是完全彻底地把党和人民曾交给自己掌握和使用的那部分权力交回给党和人民,连交权后全力运转的惯性驱动都自觉加以警惕。他说绝不能以“发挥余热”对新领导及报社的工作有半点干扰和麻烦。他还说也不要因不甘寂寞去“发挥余热”,“在这里挂个社会闲职,那里兼个团体闲差”。  相似文献   

15.
16.
3年前的"12月12日",是他的"蒙难日",他被王立军执掌的重庆警方从北京带走;3年后的"12月12日",辽宁锦外,李庄与王立军昔日部下聊"英雄"往事,感慨"天意昭昭"这是2012年12月12日下午时分,站在辽宁锦州的街头,抬眼望处,"沟帮子熏肉"的广告闪入眼帘。李庄说自己突然想吃熏肉。李庄漏罪案(第二季)控方撤回起诉后,李庄即将被转至监狱服刑(李庄第一季终  相似文献   

17.
《四川档案》2006,(4):F0004-F0004
李庄位于宜宾市城区东郊19公里的长江南岸,地处川黔要冲,是省级历史化名镇。它历史悠久,一是座有着1000年多年建置史的古老城镇。这里有“九宫十八庙”为代表的历史化遗存,珍贵而独特的古代建筑;有体现明清时期川南民俗的古街、古巷、粉墙、青瓦的四合院;还有闻名世界,被世界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称为“颇足傲于当世之作”的旋螺殿。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明、清时期川南庙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新闻界有一些知名的老战士从第一线、从领导岗位上退下去了。他们的近况如何?他们怎样安排新的生活?这是新闻界内外的许多同志所关心的,本刊将陆续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9.
有幸在李庄同志领导下工作了十几年,他是我的领导、长辈、老师,也是我的同志和朋友.按说我应当称他"李总"或"李老师",但是报社早已约定成俗,众口同音,连工厂的工人都叫他李庄.  相似文献   

20.
5月上旬,刚卸下人民日报总编辑职务的李庄同志,南下福州,来到曾同他共事多年的老战友邓拓同志的故乡。他是和胡绩伟、丁一岚、范荣康、王若水等同志一起,前来参加邓拓学术思想讨论会的。人民日报的同志都知道,李庄在任期间,经常是白班夜班连轴转。如今,因年龄大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