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峰 《大众科技》2010,(11):184-185
和谐已成为当今社会唱响的一个主旋律。在和谐的环境里,人人谦逊礼让、和睦相处,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服务自己,服务他人。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微观组成部分之一的高职班级,构建其和谐已成为势在必行之事。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出发,依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原则,通过探讨构建高职院校班集体和谐的策略,从而实现高职班级中人与环境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自身和谐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人水关系的和谐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人水关系概念内涵及和谐问题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和谐论及其主要理论方法,提出了人水关系的和谐论理论方法研究框架。指出需要从人水关系的本质出发,结合和谐论的基本概念及蕴涵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探讨人水关系的和谐论机理,并在以往人水和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人水关系的系统模拟、和谐评估、和谐调控研究,建立一套人水关系的和谐论理论方法。最后以河南郑州市为例,进行实例应用。为人水关系研究及和谐论的发展与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吕露 《今日科苑》2007,(18):273-273
一个国家需要和谐,一个社会需要和谐,一个校园同时也需要和谐。大学学生干部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应从自己做起,做到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工作与学习等的和谐来与"和谐校园"接轨,使自己在和谐的状态中做到如鱼得水般的自如。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传统的和谐思想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这些思想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极富价值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现代的艺术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将设计作品自身作为一个个体而追求形武上的和谐,还应该上升到整个人类、自然的高度,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设计活动,使其成为一个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的媒介.  相似文献   

6.
纵观和谐的源与流可以发现,和谐思想经历了萌芽、形成、成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声乐相和,音调相谐是和谐的本义,也是和谐思想的萌芽;先秦时代是和谐思想的形成阶段,核心为自然无为,中和位育,这阶段的和谐思想由强调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统一,被延伸到人类社会当中,用来表达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协调以及国家治理、平定天下的一种理想状态;自秦汉到明清是和谐思想的成熟阶段,核心为天人合一,内圣外王,这阶段的和谐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和普遍的价值取向;清末及近代是和谐思想的发展阶段,核心为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这阶段的和谐思想已经不局限于伦理方面,它已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是一个将本体论、价值论、实践论融为一体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即生命线作用。  相似文献   

8.
林开慧 《金秋科苑》2009,(12):200-200
构建和谐校园是广大师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构建和谐校园必然要求具有和谐精神的人去实现。笔者从当前学生的和谐精神与构建和谐校园内在需要存在的差距,探讨如何从现实出发培养学生的和谐精神。  相似文献   

9.
和谐管理是以人为中心和目的,将组织中人和物的因素有机结合,将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有机统一的现代管理模式,包含组织内部人与人的协调以及组织与社会环境的协调,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辨证关系是其哲学基础.实现企业和谐管理,必须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  相似文献   

10.
杨磊 《科技风》2011,(4):196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一体,身心健的和谐发展的人。构建和谐社会要从和谐教育抓起,教师的和谐语言是构建和谐教育的基础,本文著阐述教师如何运用和谐的语言去培养人、感染人。  相似文献   

11.
嵇康美学本质上是一种建基于传统的“天人合一”文化理念基础上的和谐论关学观。嵇康美学融合了儒道思想的精髓,以“和”作为关的本质,以生命的和谐与充盈为美,以“至和”作为美的最高境界,强调真、善、美理想人格的塑造,始终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身与心、言与行、内与外、情与理的全面的和谐,是极具民族特色的优秀的传统关学资源。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校园是广大师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构建和谐校园必然要求具有和谐精神的人去实现。笔者从当前学生的和谐精神与构建和谐校园内在需要存在的差距,探讨如何从现实出发培养学生的和谐精神。  相似文献   

13.
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题,小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细胞。如何在小区规划中体现出和谐思想,是建筑设计界需要共同探讨的命题。建筑设计只有以人为本,做到人与住宅、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人才能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科学发展观角度,结合近期我国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探讨了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和协调发展问题。在倡导人与自然生态和谐依存上,要强化全民族保护生态理念、经济建设与保护生态应协调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构建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关系上,要认识到"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对自然要保护而不是征服;在推动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上,要坚持以人为本,搞好统筹兼顾,注重可持续发展,推进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协调、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系统的视阈看,城市和谐交通有两个层次:一是交通系统的和谐,主要包括交通工具之间的和谐、交通工具与道路的和谐、人与交通工具的和谐、交通管理与交通方式的和谐;二是交通系统与城市系统的和谐,包括交通与城市空间、城市形态、城市扩展方式、城市环境的和谐。两个层次的和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所以在城市和谐交通规划和建设中必须同时兼顾。  相似文献   

16.
孙丽凤 《科技风》2011,(13):213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而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在直接的物质交流和精神交流过程中,以感情为基础,相互尊重,诚信友爱,团结友善,和谐相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辛勤 《科教文汇》2008,(25):204-205
构建和谐社会,人与人的和谐是关键,而心态和谐是基础,良好的心态、健全的人格、积极的风貌是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构建和谐社会,我们既要注重和谐环境和氛围的创造,同时也应注重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的塑造。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到高校就是构建和谐校园及和谐管理。立足于"以人为本"的视角,结合高等学校管理的实际,着力讨论了以理念构建和谐校园,努力促进人与学校发展的和谐;以管理构建和谐校园,努力激励教师及管理者教书育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马新民 《科教文汇》2007,(9Z):219-220
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既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家园,更是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的历史渊源,挖掘先人的和谐智慧,凝炼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的和谐理念,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极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晓梅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1X):201-201,200
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到高校就是构建和谐校园及和谐管理。立足于“以人为本”的视角,结合高等学校管理的实际,着力讨论了以理念构建和谐校园,努力促进人与学校发展的和谐;以管理构建和谐校园,努力激励教师及管理者教书育人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