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爱的类型:中学生更多地体会到了师爱、父爱 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所描述的“爱的类型”中比例较高的依次为:对他人、国家、社会之爱(38.3%),教师对学生的爱(23.5%)、母爱(11.4%)和父爱(9.4%),其余类型均在7%以下(见图1)。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对爱心教育的含义进行了阐释,对爱心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教师在工作中实施爱心教育的方式.即教师对学生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教师对学生的爱必须公平无私.不能偏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必须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相似文献   

3.
课间交流     
1.教师心理修养探析 2.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3.用“三算结合”培养思维灵活性 教师心理修养探析包志娟(作者单位:宁远县电教馆) 要有爱心。爱心是指爱教育事业、爱所教学科及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同时要爱所教的每一位学生。一个感情贫乏、冷若冰霜的教师给学生的印象常是凶恶、严肃、冷漠、可畏而不可亲,学生难以产生敬仰之情,更不敢向其敞开心扉倾吐自己的衷肠,自然难以达到心理指导与教育的目的。 要有耐心。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诸如学生调皮捣蛋、恶作剧、恩将仇报、逆反对抗、违纪犯规等…  相似文献   

4.
魏丽萍 《甘肃教育》2013,(23):24-24
一、班主任对待学生要有爱心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从事班主任工作十几年里,我深深体会到“爱”真正的含义和师爱在教育中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一个微小的“爱”的举止,传到孩子们心里.  相似文献   

5.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他君子。”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只有奉献爱心,才能架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灵之桥,点燃学生自尊。自强、求知、进取之火。那么,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应如何奉献爱心呢?1.对学生奉献爱心要有科学的理智,爱而有格,严而有序。真挚的爱心、宽广的胸怀、高尚的品德,是一名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在学生看来,教师的拳头和辱骂,表达的感情不是爱,而是恨、是厌恶。但是奉献爱心不是溺爱、偏袒,而应定严相济,爱而有格;对学生的爱必须有利于…  相似文献   

6.
学生需要爱.更需要教师去培养他们的爱心。懂得去爱的人.生活总是充满朝气、活力和喜悦的。没有爱就没有世界。大作家雨果说:“人世间没有爱,太阳也会死。”学生心中爱的种子,除了家长以外,还要靠老师来播种。老师应对学生从小进行“爱”的熏陶和教育,  相似文献   

7.
教育家巴特尔说:“爱和信任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教师拥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他们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教育就是爱,唯有爱才能改变一个人。教育离不开爱心.犹如鱼儿离不开水。另外.人天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在幼儿时模仿父母,在学校模仿老师。学生在教师给予的关心、热爱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同时也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体会到如何待人。同时.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也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心田里播种下爱的种子,收获的是学生对这个世界的爱。  相似文献   

8.
“甘为春蚕吐丝尽,愿做蜡烛照人寰。”教师爱学生,需要春蚕的风格,需要蜡烛的精神。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用爱心托起祖国的未来。”教师应该做一名“爱心使者”,随时向学生播撒爱的种子,让学生萌发爱的嫩芽。  相似文献   

9.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师要“爱满天下”。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够唤醒学生的爱心,萌发学生善良的美德和高尚的情操。情感教育在学生的发展中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提前。如果说教师的榜样作用来自于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的话,那么教师的爱心则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爱更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核心内容。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都需要老师的爱。如何用爱心去滋润学生心灵,结合多年的教师生涯.谈一下体会。  相似文献   

11.
要做一个好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有魅力的教师。教师每天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忙忙碌碌,默默无闻,何处体现其魅力呢?答案就在教师这一份神圣的职责中。
  一、爱能产生巨大的教育魅力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对于一名教师来说,爱是事业成功的必由之路,因为教育本身就应该是温馨的,教育本身就应该洋溢着浓浓的爱意。这种爱应该是有使命感、有责任感的爱。教师要把爱注入到整个教育的全过程,所有教育都应该是爱心教育。爱心教育是给学生真情的母爱,是用友情去弥补亲情的教育;爱心教育是用鼓励去驱逐畏缩,用爱心去抚慰创伤的教育;爱心教育是用智慧撞击学生思维波澜的教育;爱心教育是用回避保护学生自尊的教育;爱心教育是承认差异、开发潜能的教育,是走进学生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教师成为学生朋友、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爱心教育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的教育。爱心教育是具有学生的利益高于一切,学生的需求先于一切,学生的困难急于一切的服务意识和行为的教育。教师的职业本身就意味着“无私与奉献”,所以选择了教育职业就注定了与“奉献”牵手;加入了教师的队伍就意味着与“无私”齐驱。所以教师最大的魅力就是“无私奉献”的爱。  相似文献   

12.
一、爱心关注“学困生” 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感之一。教师的爱,不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健康的人格,使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之旅中以积极的人生态度,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受一切美好的事物。我们对“学困生”的爱体现在对“学困生”的理解、尊重、赏识、接纳和宽容上。具体要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谈情感教育     
教师若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就会关爱学生,就会充满激情。实践证明,一个忠于职守的教师,必定会关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有慈母般的爱与情。对学生的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只有教师对学生倾注真情与爱心,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爱心是教师构建课堂教学的重要支点。老师爱学生。学生也会喜欢老师.这又会促使老师用饱满的精神状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教学活动中,我总是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有时候会直接用“孩子们”代替“同学们”来称呼他们,学生不仅能接受而且会感到亲切。  相似文献   

14.
师:(在黑板上画一颗爱心)看到这个画面,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爱”! 师:(迅速画出许多颗爱心)这回,你们又有什么新感受? 生:(纷纷回答)我感觉好像有许多亲朋好友围在自己的身旁!我感受到了温暖!这么多爱心.我感到很热闹!……  相似文献   

15.
一、倾注爱心,多给学困生一些偏爱 西方教育家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的情感也会消融。”没有爱,  相似文献   

16.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即师魂。教师是否有爱心,这是成功实现爱心教育的关键因素,即必须遵循以爱育爱这一原则。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一位教师,教授学生知识,更要付出爱心,关爱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17.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教育仅仅靠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专业的懂得学生的智慧。高尔基说得好:“单单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所以,当我们不断谈论教师对于学生的“爱心”时,一定不能忘记对于教师专业智慧的关注。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漠视教师工作的专业性,教育被人为的简单化了:我们用“敬业”替代“专业”,用“天然爱心”替代“专业智慧”,其结果是让教师所有的“爱心”被无智慧的劳动所冲散淹没。  相似文献   

18.
高校德育是学校德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1995年12月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明确将大学生“人生观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审美教育”列入其中,并列为《大纲》第五条、第六条与第九条,但在实施中效果却不尽人意。据对上海地区十所高校(共4019人,其中学生2459人、教师1560人)的调查结果显示:占88.8%的学生和86.7%的教师认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得比较差。对美育的评价则更低,约有92.1%的学生和95.3%的教师认为开展得比较差。①如何改革高校德育和美育,已成…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热爱生活,首先要从培养爱心开始。我们以教研室倡导的“演讲评一体化”教学理念为契机,确立了“爱心做桥,搭建生活化作文平台”课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爱,在作文中表达爱,抒发对爱的感悟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用爱心去教好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本职工作之心。当今时代要教好学生得讲究方式和技巧,这么多技巧都要从教师本身的内心深处发出来的,简单说起来就要有“爱生”之源,在我们乡村小学里实施“爱生”之源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爱”。真正的爱是“智慧的爱”,是恰到好处的爱,是能够激发学生真挚情感的爱。在与学生的接触和交往中,我感到,像因材料施教一样,爱也应该“因生给爱”,由此本人在十几年教学工作当中归结出来以下十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