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15年日本政府对华提出的“二十一条”要求,以及有关的中日交涉,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外关系史、近代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袁世凯时期围绕着“二十一条”要求展开的交涉,其后形成了民国史上最为屈辱的一批不平等条约——“民四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有关袁世凯时期中日“二十一条”要求事件的研究,学术界给予了较多的关注。本论文试图在2007年前出版的已有的资料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袁世凯时期中日“二十一条”要求事件之研究状况,作一个系统的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2.
美国在“二十一条”交涉中的态度,学术界专文论述的很少。而在当时,北京政府又有意联美制日,因此尚未参加一战的美国,对中日“二十一条”交涉的态度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从美国对中日“二十一条”交涉中态度变化情况、原因及对中日两国的影响三个方面,作一个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观点认为:"二十一条"的签订是袁世凯为了实现自己的皇帝梦而以国家利益为代价争取日本支持的结果;条约使我国丧失了大量权益,同时也为袁世凯的倒台埋下了伏笔.我认为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对中日综合国力的差距的认识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袁世凯在双方交涉过程中,采用多种手段与日周旋,尽力减少损失,挽回利权,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日本并没有通过"二十一条"达到灭亡中国的目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袁世凯对于"二十一条"的交涉,应是一次不得已而为之的外交妥协.  相似文献   

4.
曹俊 《现代企业教育》2007,(5X):188-189
一战爆发后不久,日本即向中国抛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政府为了寻求国际舆论的支持,决定私下泄密“二十一条”。通过澳大利亚记者端纳的种种努力,“二十一条”最终曝光于国际舆论界。端纳为日本最终放弃“二十一条”中最为狠毒的第五号条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1915年初,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时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3000多人群起反对,并以集体罢学归国的形式表示抗议。他们归国后,通过向中央政府上书、请愿,筹划、组织召开国民大会,以及发起“劝用国货、抵制日货”运动等方式,揭露日本企图吞并中国之野心,力阻政府与日签订密约,鼓励国民坚持斗争到底。在留日学生的鼓动和组织下,反对“二十一条”斗争以上海为中心,迅速波及到全国各地。这是中国留日学生第一次因中日政治事件而大规模集体罢学归国,尽管运动最终失败,但它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有力地推动了国内人民反对“二十一条”斗争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袁世凯与日本的关系,从袁驻朝鲜起始终处于对抗状态,袁世凯对日本的敌视态度表现在各个方面。《二十一条》的交涉,不是袁对日妥协的产物,而是日本推翻袁世凯的重要步骤。袁对《二十一条》进行了相当的抵抗。日本排挤、打击袁世凯,则是袁仇日政策的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曹俊 《现代企业教育》2007,(10):188-189
一战爆发后不久,日本即向中国抛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政府为了寻求国际舆论的支持,决定私下泄密“二十一条”。通过澳大利亚记者端纳的种种努力,“二十一条”最终曝光于国际舆论界。端纳为日本最终放弃“二十一条”中最为狠毒的第五号条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1907年-1909年的“间岛”交涉是日本侵略中国的重大步骤,清政府在两年余的交涉过程中,驳斥了日本在“间岛”问题上散布的种种谬论,论证所谓“间岛”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挫败了日本侵占这一地区的阴谋。日本在交涉过程中调整外交策略,以“门岛”为筹码,逼迫清政府在东三省五案交涉上作出让步,攫取了大量路矿权利。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吴禄贞、宋教仁在这一交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或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政府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9.
在学界对美日之间归还冲绳问题的谈判和交涉的研究中,涉及到日美就是否“事前协商”、“撤出核武”等问题的交涉,对韩国的立场和态度研究较少。其实,美日在归还冲绳问题上达成的共识,如“韩国条款”、“不应妨碍美国有效地履行其保卫远东国家(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义务”等原则,本身就表明韩国对该问题的影响。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归还冲绳问题是美日韩三国之间交涉的结果,归还冲绳问题也折射出美日韩之间在安全上存在的三边“协作”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司法腐败导致法律权威的丧失。中国“法”在现有社会制度下,从价值的角度来看呈现为“政治化”和“道德化”;从制度运行的角度来看呈现为“交涉性”,这种“交涉性’’的制度本身就为司法腐败提供了契机。当代中国司法腐败是这种“法”的交涉性机制在社会变迁的作用下与各种力量的交换而导致法律解构。因此,应推行法制现代化,遏制司法腐败。  相似文献   

11.
和留日生相比,五四时期的留美生比较注重和平改革和基础文化的重建。这一方面和美国的重科学。倡民主的文化影响有关,一方面也是与1915年由“二十一条”引起的留美学生的争论中,稳健派占上风有一定的联系。1915年,当日本逼袁世凯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的消息传到美国后,留学生一片哗然,他们的《中国留美学生月刊》(TheChineseStudentsMonthly)立刻组织讨论如何高扬爱国精神,为国效力。有人主张以实际行动抗争,激昂慷慨地指出:“我们应该做对国家最有贡献的事,如果必要的话,甚至牺牲生命。”有的具体提出,放弃学业,终…  相似文献   

12.
1915年至1927年之间日本炮制了与中华民族关系甚大的两个重要件-“二十一条”和《田中奏章》。“二十一条”促使五四运动爆发,《田中奏章》则推动了中国全民族的抗战。其中《田中奏章》的制订与东京、大连两次“东方会议”的召开密切相关,《田中奏章》为中国所知并公布于世乃是台湾志土蔡智堪之功。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北洋政府执政时期的外交行为都被妥协卖国等一系列词语所定义,人们只记得二十一条民四条约或是北洋政府对外卑躬曲膝,殊不知北洋政府于对外交涉上也为争取国权做出了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德协约》签订及其后德国对中国赔款就是一例。这是1840年以来中国第一次以战胜国身份获得战事赔偿,在中国近代争取合法权益的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教育史上,“分层次教学”是一直为教育界有识之士所推崇和教育部门所遵循的一条办学准则。然而,在二十一世纪初的今天,这一准则却受到了来自我国一些职业学校的严峻挑战。要不要正本清源?要不要回归“分层次教学”的原有理性?这的确是职业学校走出办学低谷,最现实也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李庆本,男,文学博士。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点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文艺美学、比较诗学的研究,也致力于中国文化、学术思想的研究。2002年获霍英东基金(研究类)资助。近日,记者采访了刚刚参加在香港举办的“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归来的李庆本教授。记:最近几年,费孝通教授一再强调文化自觉问题。年前在香港举办的“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将文化自觉问题确定为会议的主题。您作为这次论坛的参加者,能否介绍一下为什么费老提出的“文化自觉”问题受到大家如此的关注?李:“文化…  相似文献   

16.
顾维钧是北洋时期杰出的外交家,其“联美制日”的外交策略在山东问题的交涉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联美制日”这一外交策略有其历史原因和现实可能性,在其实际操作中也尽可能地维护了中国的根本权益。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的门户进一步洞开,中外交涉日多。在此期间主持清政府对外交涉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对外交涉的过程中提出了“外须和戎”的主张,并在以后长期的对外交涉中以此作为对外政策的基准,推行其和夷政策。李鸿章的“外须和戎”政策的提出与实施,在中国近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李鸿章本人也因此受到褒贬不一的评价。本人将就李鸿章“外须和戎”政策提出与实施的原因、目的作一点探析,以期有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李鸿章的这一政策和李鸿章本人。一、“外须和戎”是强弱形势比较下的变策近代中国,西方列…  相似文献   

18.
日俄战争后,日本挑起“间岛问题”争端,妄图侵占中国的长白山地区。为此中国政府与日本多次交涉,最终粉碎了日本的美梦,维护了领土的主权。在中日交涉中,吴禄贞、宋教仁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岳麓版《历史》必修I第17课列举了“二十一条”五个方面的内容,然后说,“5月9日,除第五条内容有所保留外,称帝心切的袁世凯接受了‘二十一条’的其他内容”。有的学生提出疑问:“‘二十一条’书上怎么只说五条呢?其他十六条呢?”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绝大多数称“第五号”或“第五项”,而不称“第五条”。  相似文献   

20.
周贤良 《广西教育》2007,(4B):37-38
中西交涉是中国近代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中西交涉的历史基本上是中国不断丧失各种主权、西方列强不断攫取各种侵略权益的历史。从客观方面来说,“弱国无外交”,在英法等西方列强炮舰外交的威胁下,中国主权的丧失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但在主观方面,当时的清政府不愿意主动了解外部世界,不懂得利用正当的交涉来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