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情景导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卢梭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创造的非智力源泉。情景的创设。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组合,模拟创设历史场景或历史情景,使学生得到历史体验并进行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情感,从而培养各种学习能力和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上《雅典的民主政治》时,设问:2004年奥运会在哪个城市举办?以此先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相似文献   

2.
著名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讲过: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而现今飞速发展的新时代需要大批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因此,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并使其获得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一、诱发兴趣,想创造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一个创造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儿童只有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时,他们的创造能力才能得以发挥。因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利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在一问.”爱因斯坦也曾说法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和指导学生质疑问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那么,如何让学生问出兴趣呢?  相似文献   

4.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笔者充分认识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浓厚的兴趣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强大的学习动力,创造一种对学习起推动作用的活跃气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5.
要把创造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必须把创造性教育融注在日常教学中。一、激发兴趣,诱发思维创造教育的先驱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的前提是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主动性、启迪智慧的动力。要激发兴趣,就要创设求知的情境,使知识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要激发兴趣,就要想方设法把枯燥抽象的知识变为愉悦性的内容,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1. 直观感知,诱发思维。直观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它可以…  相似文献   

6.
情境是使人的心理状态高度兴奋的重要条件,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催化剂,也是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触发因素。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创设展示个性的情境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使学生好学、乐学呢?初中生不同于小学生,他们的兴趣需要以创造性的探究活动去激发,教师应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其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为此,教师应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如课…  相似文献   

7.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还对学生的智力起着促进作用,是开发智力的钥匙。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呢?  相似文献   

8.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说出不同见解。善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和谐教学过程。为此,我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谈几点看法。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培养敏捷的思维能力,丰富的相象力和坚韧的意志力。所以在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9.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对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形成共识: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是促使学生智力、能力发展的内驱力,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最活跃、最现实、最直接的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在学习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兴趣,也要在学习实践中进行。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提高教学实效呢?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推动学生探求新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养成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坚韧的意志力。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进他们的求知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教育家程颐也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可见,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努力学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呢?经过实践,我摸索到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情境教学以其“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鲜明特色,在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有独到之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以创设情境为突破口,激发兴趣、发展思维、培养创新呢?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13.
以往的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忽略情感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使得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因此 ,要想培养出符合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必须创新语文教学 ,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一、导入创新 ,诱发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创造的前提是兴趣。要激发学习的兴趣 ,导课就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 ,使知识对学生产生吸引力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1.手段多样 ,直观诱发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在激发学…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过程。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事实上,爱提问题的学生就是善于积极思考、富有创见的学生。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会学生质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一、设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教学过程中若能抓住时机,设疑引导,促使学生存疑、质疑,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二、质疑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质疑”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培养学生敏捷地、主动地、灵活地、独创性…  相似文献   

15.
浅议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王艺丽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点,必须使学生感到有学习数学的迫切需要和兴趣。”可见,作为数学教师,要想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一教学目的,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培养兴趣是激励学习的重要手段,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就会给教学创造有利的条件。一、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想学生之所想,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在教学中介绍我们祖先对数学发展所作的贡献、数学家的故事,介绍几何知识和几何图形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对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国旗上的五角星你会画吧?屋顶为什么是三角形的?人的鼻子为什么在脸中间就好看?报幕员为什么不站在舞台中央报幕?等等,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一门应用广…  相似文献   

17.
在自然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一环是实验教学。因为“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自然教学的特点。学校、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参加观察和实验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和锻炼能力。”(大纲语)在实验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应怎么做?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尊重。1尊重学生探究的情感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兴趣”。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一事物、一现象只有在打动、震撼学生的心灵,满足其喜好时,才可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积极地、主动地投入到探…  相似文献   

18.
王华 《黑河教育》2004,(3):14-14
创新人才的培养依靠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教条条、背条条,搞“一言堂”式的灌输,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因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应富有创新意识,通过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  相似文献   

19.
章分析了《大学美术》课程目前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教学内容单一化;教学“专业化”,课堂教学过分强调兴趣,教学“随意化”,提出了该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接受艺术教育,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教学要从“纯粹艺术”教育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获得美感体验;《大学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美术本身,而是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利于学生能积极灵活地适应社会的变化,使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学会生成。  相似文献   

20.
自然课实验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种形式训练的可能。人的创造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而自然实验课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的优势则更加明显。怎样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们的拙见。1利用实验,启迪学生的创造欲望“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广泛的,遇到问题总爱刨根究底,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首先得激发兴趣,唤起求知和创造的欲望。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一是用生动感人的故事向学生介绍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