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当赵堡太极拳的步法及运动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堡太极拳是众多太极拳门派中的一种,有着自己独特的技术风格和运动特点。本文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及专家访谈,运用运动力学、生物化学、中医理论、中国传统哲学以及技击等理论对赵堡太极拳步法及运动特点进行了分析。由此得出的这种步法运动特点既能显示出武当赵堡太极拳独特的养生之道,又能体现出此种太极拳的技击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太极拳教学中技击意识的涵义、作用进行了探讨。技击意识能提高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 ,提高分析套路动作的能力 ,技击意识是武术的精髓。重视技击意识的培养 ,是提高武术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观察法,从陈式太极拳的桩法、套路、推手和技击的关系出发,对太极拳的技击性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对太极拳的教学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实验法对攻防技击在太极拳教学中的作用以及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在太极拳课的讲解、示范、练习等教学过程中引入技击方法,使之与拳式的教学有机地结合,结果显示攻防技击练习对太极拳教学具有特殊的作用,表现在能增进对太极拳拳式和拳理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太极拳的效率,便于他们记忆的同时能培养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二十六式陈式太极拳套路创编理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式太极拳为各流派太极拳发源之本,其养生与技击并重的技术特点,深受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推崇,早已成为世界第一健身文化品牌。而目前的陈式简化太极拳或易或难,不利于初学者的学习和演练。经研究和教学实践证明二十六式陈式太极拳难易适度,完成时间为3~5分,运动量适中,其科学性更强,更加易于推广普及和竞赛。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华武术的推广和普及,愈来愈多的人们都喜欢演练太极拳,但对太极拳的技击术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不少人以为太极拳的技击功效很差,更多的人对太极拳的技击术存在着神秘的看法。所以作者就技击术所遵循的客观运动规律和太极拳的技击术的力学依据略作介绍,希望爱好太极拳者能有正确的认识。其次,太极拳的技击手法变化多端,笔者不可能做一手一手的介绍。因此本文只是担较为基本的几个要点根据个人体会做一些原则性说明。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太极拳对人体外部形态和人体器官生理指标的影响 ,太极拳的医疗、保健价值和延年益寿作用等方面对太极拳的健身功效进行研究 ,并对太极拳的技击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在融合传统拳术、传统兵学、传统哲学、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独特的技击思想体系,特别是《孙子兵法》对太极拳技击行为影响巨大。从兵学视角对太极拳技击中的"形"与"势"两大核心思想进行深入剖析:太极拳技击之"形"包括上善若水、避实击虚、巧计动敌三个方面,"势"包括气势、形势、虚势三个方面。通过对这两大技击核心思想的分析,可以将更多的兵学研究成果更好地融入拳法技击中,不断丰富太极拳技击体系,也可为中华武学与中华兵学的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普通高校简化太极拳教学只教授套路动作、忽视学生防身需要、影响学生学习热情的现状,通过文献资料、调查、对比实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技击内容融入教学过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将技击内容有机地融入到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正确理解掌握动作、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崔学臣  左洪志 《教学研究》2004,(4):368-369,373
针对普通高校简化太极拳教学只教授套路动作、忽视学生防身需要、影响学生学习热情的现状,通过文献资料、调查、对比实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技击内容融入教学过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将技击内容有机地融入到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正确理解掌握动作、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技击是太极拳主要功能,太极拳如果失去技击功能,就失去了根本。太极推手与太极拳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太极推手的重要性同等于太极拳套路。在太极拳训练中,要按照从小到大、从易到难、从形到意、从训练到实践循序渐进的次序进行,应以基础训练为根本,不可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具体技击用法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打破了依靠自然之能而取胜的传统技击观念,强调"四两拨千斤"、"借势打势"、"借力打力",追求以最少的消耗、最快的速度将对方击倒.通过对太极拳技击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几种情况的分析,研究太极拳在技击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一个传统体育项目,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人们通常只是掌握了太极拳的动作框架,而对其动作所包含的技击方法了解甚少,本文通过对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方法的剖析,希望能使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到太极拳的奥妙之处,掌握其精华。  相似文献   

14.
胡剑军 《考试周刊》2012,(16):104-104
在初中安排简化太极拳的教学中要先让学生了解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和这项运动的整体概念联系起来;太极拳运动的独特风格和技击攻防意义要向学生清楚讲解,让学生真正了解和喜欢太极拳运动。太极拳运动的"慢"不是没有"力"的道理应该向学生解释清楚。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动作分解和示范讲解法,个别对待,运用分层教学法把动作一一传授给学生。体育教师应该熟悉这项运动,让学生开心学习,让太极拳运动走进初中体育课堂。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文化之魂宝,合儒、释、道、医、兵五字之蕴意,集养生、健身、技击为一体,陈氏太极拳为现代社会上流传的陈、杨、吴、武、孙、和式太极拳之鼻祖。精要十八式是当代陈式太极拳掌门人陈正雷大师为了更好地普及陈式太极拳,在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基础上精造了十八个动作为精要十八式。本文通过笔者长期从事太极拳练习及教学过程中的体会,通过几个主要的发力动作,简要阐述太极拳的特点、发力及注意问题等。  相似文献   

16.
郗锋  魏菲菲 《陕西教育》2007,(7):42-42,55
陈式太极拳弹抖发劲的技击原理 1.弹抖发劲概述.太极拳的核心是技击,技击的核心是劲力.在陈式太极拳中,人体发出的力分为肢体力、气力、念力;将太极拳运劲发力的过程分为产生、运行和发放三个阶段,并根据劲力在三个阶段中的不同特征,将太极劲转化为爆发力发放出去.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是一项追求个体自身,以及个体与自然、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讲究礼教性、教育性的文化活动;是净化广大青少年心灵,培养青少年高尚道德情操的有效手段。技击不仅仅是太极拳拳术运动的本质功能,也是太极拳文化思想的载体。了解太极拳的思想渊源,全面认识太极拳技击人文思想内涵,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校园传播太极拳文化视域,分析技击在传播、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中之价值,为促进民族文化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以自身多年太极拳教学经验结合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研究二十四式太极拳的教学方法。以运动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分别从基本功组合教学法、攻防技击含义、分解教学法等方面对二十四式太极拳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论述,结合具体的实例对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练习和职业岗位身体素质要求对接进行了研究。旨在提高高职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录像资料分析法,对陈式太极拳国际竞赛套路各类动作及动作组合进行统计,分析套路动作各个组成部分的意义特征,重点讨论了单个动作和组合动作的技击性。研究结果表明:陈式太极拳国际竞赛套路全面包含了、捋、挤、按、采、肘、靠等技法,动作缠绕折叠、刚柔相济、爆发力强,同时具备了老架一路的缠丝劲和老架二路的弹性劲,有较强的技击性特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陈式太极拳的内容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
崔新强 《考试周刊》2009,(12):126-126
本文针对目前太极拳在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学习太板拳的积极性的方法,包括渗透技击意识。丰富教学方法,运用“互助式”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