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嘿与白 《学习之友》2009,(12):17-17
金岳霖是位逻辑学家。他在十几岁时便曾指出“金钱如粪土,朋友值千金”这句话在逻辑上是站不住的:既然前提是“金钱如粪土”,而“千金”就是金钱,那么得出来的结论只能是——朋友如粪土。  相似文献   

2.
男女婚姻是古代文学中一个古老而不朽的话题。在《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中,魏、蜀、吴统治集团在挑起一场场军事冲突的同时,又不择手段地进行着一场场婚姻交易,由此造成了众多三国女子的婚姻悲剧。具有近代现实主义色彩的《金瓶梅》,其内容很大程度上也是围绕着主人公西门庆一再地谋财娶妇而展开的。《三国演义》所反映的婚姻问题,以彻底的悲剧来完成每场政治婚姻的结局,是古代妇女对其悲惨的婚姻命运极为沉痛的一次呼喊。西门庆谋财娶妇的事实表明,商人用金钱关系击败了封建主义的伦理等级关系,加速了封建没落贵族家庭的分裂解体。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的贡献 ,在于塑造了一个具有多重社会身份和广泛历史内涵的不朽形象西门庆。从赚钱方式与金钱用向角度来看 ,西门庆不仅不能称为新兴商人的代表 ,相反 ,他的所谓经营对社会发展起到的主要是负面效应。他的人生轨迹始之于贪恋女色 ,败之于贪恋女色 ,而以经商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4.
小说《热爱生命》写了两个淘金者输掉钱后陷入困境,而主人公的朋友比尔贪慕金钱,背信弃义抛弃了他。比尔在金钱与朋友之间自私地选择了金钱。主人公则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一切困难,在绝境中将生命延续,在风雨中艰难前行:累  相似文献   

5.
《中国德育》2013,(3):10-15
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和金钱打交道。马克·吐温说:“如果你懂得使用,金钱是一个好奴仆;如果你不懂得使用,它就变成你的主人。”财商教育就是教人做金钱主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童心姐姐:我最近很烦,不为别的,只为钱和朋友。我从来都不愿意用金钱来衡量朋友,因为这样做我觉得是对友谊的玷污,是不相信朋友的表现,但现在我不得不将金钱和朋友摆在同一个天平上来衡量。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的贡献,在于塑造了一个具有多重社会身份和广泛历史内涵的不朽形象西门庆。从赚钱方式与金钱用向角度来看,西门庆不仅不能称为新兴商人的代表,相反,他的所谓经营对社会发展起到的主要是负面效应。他的人生轨迹始之于贪恋女色,败之于贪恋女色,而以经商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8.
人生喜怒,变化无常。你的朋友,你所喜欢的异性,甚至你自己,一旦生气起来,你懂得如何拿捏、如何掌控吗?赶紧看看他(她)的星座,来场扭转星座朋友生气的大革命吧!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是写世情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它象一面镜子照射出了明季世(以宋写明)封建社会的政治腐败、人欲横流、色情泛滥、道德沦丧的世风和人情。书中男主角西门庆便是熔铸了明世纪末无数个官僚、恶霸、商人、淫棍的共同特点和“精神骨力”。而且,明末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中国大地上萌芽时期。西门庆正是这个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怪胎”,在他身上必然打上这个时代的烙印。因此,这个作为市井恶霸的封建末世人物,又呈现出具有资产阶级色彩的狡诈、贪婪,崇拜金钱,有着疯狂的占有欲和挥霍无尽、纵欲无度的阶级劣根性。从而真实、深刻地反映了明末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0.
法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刻画的葛朗台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成功的守财奴形象之一,这个形象的成功塑造不仅得力于作家本身丰富的生活阅历,还与他那非凡的艺术创作手段密不可分。我们在学习课文《守财奴》,欣赏葛朗台这一典型形象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一大宗旨——金钱至上。对金钱的疯狂追逐、聚敛、守护完全支配了葛朗台的心灵,黄金的占有欲贯穿于他全部的思维活动和行动之中;“除了快快发财他不知道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损失他不知道有别的痛苦”。一方面他占有金钱、支配金钱,是金钱的主人;另一方面,他不懂得享受金钱…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是一个热情的理想主义者,《边城》是他充满深情唱出的一曲生命的理想之歌,是他出于"怀旧"的主观诗情并把它凝结成的"诗",是沈从文梦里故园的产物。他写湘西,实际上是通过故园风物的眷念来补偿人生的失落,以慰藉他那魂灵深处的创伤。主要从画中人、画中物、画作者、画外意三个方面来解开这个梦,为读者打开神秘之窗。梦是美丽的,而"美丽的东西总使人忧愁",为了淡化这宿命的悲剧,沈从文以"善"与"美"进行了巧妙的阐释,从而圆了这个作于都市的"乡下人"的梦。  相似文献   

12.
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是对文学起源简洁而生动的概括。然而,生活在现实社会,始终坚持"不平则鸣",却确属凤毛麟角。因而倍显出韩愈的难能可贵,请看他的屡贬屡"鸣":爱民之鸣,得罪权臣,被贬阳山终不悔;忧国之鸣,直达天听,甘冒斧钺不惜身;为友之鸣,传遍四海,自古至今传佳话;为死者鸣,悼亡慰亲,些须误会又如何?  相似文献   

13.
"诗佛"之称,让我们对王维其人其诗产生了很多误读,实际上他并不是一直如《辋川集》中所表现的那般安然恬淡,感伤情绪在他的作品中时有流露。其感伤情绪或者表现为人伦上对亲友分离的感慨和悲伤,或者表现为个人政治遭际中名声受累的失意和愧疚。诗人投身山水、寄身宗教,以消解感伤,但终其一生,也未能解开情感之结。同时,感伤情绪的融入,也让王维诗作中增添了"有我之境"。  相似文献   

14.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是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的最新畅销作品。此部新作讲述了36岁的工程师多崎作,在李斯特的钢琴曲《巡礼之年》引导下,探寻自己十六年前突然被4位好友"断交的原因",从而克服心灵创伤,打开心扉的过程。文章通过分析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挖掘当代都市青年正趋于变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求探究村上春树作品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5.
陈宏谋是清代有较大影响的一代名臣、学者和诗人。陈宏谋一生交游广阔,如尹继善、徐树屏、张延玉、鄂尔泰等人都是他的交际对象,这些群体在他的一生中起了重要作用。根据《陈榕门先生遗书》、《清史稿》、《陈宏谋家书》等相关文献,从同仁僚友、前辈宿儒、重臣权要这三个群体来考察陈宏谋的交游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交游对陈宏谋思想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邵逸夫先生是一个大慈善家。开始只是散财积德,后来向教育事业倾斜。他认为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将财富回报社会的重点是用于培训人才。邵先生对教育的捐赠发挥了显著效益,为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以人为本,要善于运用“校长情感投入”来激励教职工的积极性,校长通过建立平等的,同志式的关系,与教职工既要“共事业”,又要“交朋友”,竭诚为教职工办实事,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充分发挥自己的非权力影响的作用等方式来发挥“校长情感投入”的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是世界东方的大河文明之子,是以江河为视阈梳理中华文明的文化巨匠。在《史记》中,"中国山川东北流,其维首在陇蜀",阐明了山川地理大势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关系;"河灾衍溢,害中国尤甚,唯是为务",治河即治国,故《河渠书》以河为中心;"世隆则封禅","祭名山大川",故《封禅书》折射出大河文明背景下人们的山水文化心理。总之,黄河壮美的山水文化孕育了司马迁,使他成为中国水文化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19.
桐城是一个诗人辈出的地方,方苞之父兄师友许多都是杰出的诗人,方苞在其影响下很早便对诗歌创作产生了兴趣,并且终身没有中断过诗歌的创作。其诗作流传不多,就目前所存诗作看来,可谓义正辞雅但韵味稍逊,因此其诗歌也受到了一些人的批评。作为一个文论家,方苞的诗论继承了传统诗论中“诗如其人”、“文以载道”的观点,重视诗人的经史根基和诗歌内容,又与其古文“义法”理论中之“言有物”一脉相承。方苞诗作和诗论成为后来桐城诗派的先声,值得学者研究和重视。  相似文献   

20.
徐祯卿的诗歌创作,以登第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所作,沈酣六朝绮艳诗风;登第后与李梦阳等交游,改趋汉魏、盛唐,兼有南北诗风之长。其乐府诗、送别诗、抒怀诗尤多佳制。其诗论著作《谈艺录》虽仅四千多字。但论“诗之源”与“诗之流”、“因质开文”与“因情立格”、“广其资”与“参其变”诸问题,均具卓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