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汝纶一直在深州、冀州等地任州官,在此期间他极为重视地方的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冀州,他与自己莲池书院院长、同学派的张裕钊学术联系十分密切,这为他入主莲池书院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周宁 《历史档案》2012,(2):127-130
保定莲池书院始建于1733年(雍正十一年),为直隶省级书院①,其历任山长多为一时之选②。吴汝纶久慕莲池盛名,1889年主动辞官,接替张裕钊出任山长③。吴汝纶在馆期间师生关系十分融洽④,他对莲池一职也十分满意,曾言"此间书院园亭之乐,全省所无,弟以冀州易此,真乃舍  相似文献   

3.
王小荣  任福全 《兰台世界》2016,(11):120-122
近年来,保定莲池书院成为河北省首家复建的大型书院,也成为重点扶持的文化复兴项目。保定莲池书院的文化发展问题,亟待深入研究。从发挥莲池书院的文化教育与引领作用,树立莲池书院的国学园地形象,完善莲池书院的设施建设,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及开发莲池书院的文化产品,促进书院文化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加以探析,以期推动莲池书院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李鸿章于同治九年(1870)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间,前后三次出任直隶总督,共达25年。在此期间,他积极开展洋务运动,创办洋务学堂,同时也十分注重官方教育机构——莲池书院的改革和发展。本文试图从不同阶段去分析李鸿章与保定莲池书院学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保定市档案馆将有关古莲花池档案资料征集入馆。这次征集入馆的档案资料有:《古莲花池》、《古莲花池碑文精选》、《莲池书院研究》、《莲池书院法贴》、《莲池书院志略》、《刘春霖书法萃集》等六部。其中,由柴汝新、苏禄煊主编的《古莲花池碑文精选》、《古莲花池》、分别荣获保定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这次征集的古莲花池档案资料,与档案馆原  相似文献   

6.
黄彭年与莲池书院藏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学者黄彭年主持直隶莲池书院时增购藏书达33787卷,丰富了书院度藏。从现存的万卷楼书目中看,其内容涉及广泛,开阔了学生的学术视野。黄彭年指导学生读书,着重强调丛书在读书治学中的重要作用。自此莲池书院教育走上了经世致用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清朝直隶莲池书院作为直隶省的最高学府不仅是当时的教育、学术基地,后来也成为了文献收藏中心,培养了大量人才,直接推动了直隶地方文化发展。本文结合当时社会的教育内容,详述了莲池书院三个历史时期的文献收藏情况。  相似文献   

8.
莲池书院是清代北方书院的翘楚,秀丽的自然景观与厚重的人文积淀融为一体,它所承载的书院文化,绵绵延续,泽被后世。  相似文献   

9.
桐城派学者吴汝纶(1840—1903)光绪十五年(1889)接任保定莲池书院山长,时直隶士子纷纷来学,很快确立了以莲池书院为基地的桐城派在畿辅地区的"学府地位",不久出现了一批深受桐城派学风影响的直隶学者。直隶盐山人贾恩绂即为其中之一。贾恩  相似文献   

10.
吴汝纶在担任莲池书院院长期间,引导学生学习古文,积极引入新学、实学,以教学内容充实、改造书院,在以科举博取功名为目标的旧式教育机构的躯壳中,培养了大批新式人才,对直隶乃至全国教育及中外文化交流都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古莲花池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中心区,是全国著名的十大古代园林之一。自元代始距今已有七百七十年的历史。特别是设在莲池的莲池书院,在清代声名显赫,曾造就了个少学子。 关于莲池的始建时间传说较多。有一种传说认为莲花池是唐代开凿的,在现在的莲池位置唐代已建有临漪亭。不过,真正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元代始建。 在元代初年,保州城经宋元战争已破烂不堪。汝南王张柔在复建保定城时共建有四处园圃,其中种香园归自己占有,现在的莲池在当时叫雪香园,被作为张柔的部将乔维忠的别墅。芳润园和寿春院为其他部将占有。在开凿莲池时引一亩泉河…  相似文献   

12.
寂静的书院     
麻阳,锦江;兰里,书院. 自古英雄出草莽,寒门未必无丈夫.那位先是农家儿郎后是明末老臣的人就是史称"怪臣"的满朝荐.有关他富有传奇色彩的官场逸趣,不管正说戏说甚至传说,都流传市井,妇孺皆知.如今,他与一座书院连在一起,名字刻在一块石碑上--满朝荐书院.  相似文献   

13.
一、家世、经历、事功及以民为本之经世思想。清末民初,河北有经史文学大师,士林皆称王晋卿先生。先生名树楠,字晋卿,又号陶庐。先世于明永乐初自小兴州迁直隶之雄县。直隶今为河北省。万历时又迁新城,为新城著姓,自清道咸以来多以科名显。林则徐日记所称道光戊戌会元王振纲字重三者,即先生之祖。重三公养亲不仕,历任易县、涿县、新城书院主讲,弟子数千人。曾国藩为直隶总督,聘为保定莲池书院主讲,凡八年,终于  相似文献   

14.
梁鼎芬一生中多年掌教书院,先后主讲端溪、广雅书院,任两湖书院监督、两湖师范学堂监督,他极力倡导书院藏书,是书院藏书的忠实践行者。论文介绍了梁鼎芬致力予书院藏书的生平事迹,并分析了其推行的书院藏书之量大、面广、制度完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梁鼎芬一生中多年掌教书院,先后主讲端溪、广雅书院,任两湖书院监督、两湖师范学堂监督,他极力倡导书院藏书,是书院藏书的忠实践行者。论文介绍了梁鼎芬致力于书院藏书的生平事迹,并分析了其推行的书院藏书之量大、面广、制度完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从伯父召趋辽东"来到铁岭,入银冈书院读书六个月.1962年6月15日,周恩来总理在视察铁岭时几次提起"我12岁时在铁岭银冈书院读过书".当时陪同视察的邓颖超同志对铁岭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新田说:"周总理来铁岭前回想起少年时期在铁岭的情景,激动得一夜没睡好觉.他登的第一座山就是龙首山,他进的第一所学校是银冈书院.他早想来铁岭,这是他的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17.
章学诚(1738——1801)清代史学家、思想家。字实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进士。曾官国子监典籍,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归德正等书院。后人湖广总督毕沅幕府,协助编纂《续资治通鉴》等书。一生坎坷,迫于生计,依靠替别人撰述志书谱牒为生,自言:“三十年来,苦饥谋食,辄藉笔墨为生,往往为人撰述状志谱牒。”刁在这个过程中,他结合自己的史学、方志学理论,对谱牒学的一些至关重要的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唐细英  谢玲 《兰台世界》2012,(28):60-61
书院藏书是我国古代藏书的一个特点.书院之名起于唐代,北宋后书院发展成为一种读书、讲学新的教育组织,它的目的在于自由研究学问、讲求身心修养,是理学家或者学者讲学之所.明清时期,书院几乎遍及各省通都大邑,以至穷乡僻壤,这一时期出现了古代比较著名的书院,如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等有名的书院.  相似文献   

19.
书院是中国古代介于官学与私学之间的文化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机构.自唐至清,书院在中国古代存在时间达千余年之久.清代是中国古代书院的鼎盛时期,其书院数量之多、种类之全、规章制度之严密以及学术成就之突出,均是前代书院所无法比拟的,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书院主要有四种类型:以科举考课为主的书院,以讲习理学为主的书院,以博习经史辞章为主的书院,晚清西学书院.各类型书院均极为重视道德教育,其长期积累的一些有益经验,在今天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缪荃孙与泺源书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泺源书院在山东近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缪荃孙曾主讲该书院四个月,是该书院名师之一。他改造了书院的教学方式,为书院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斤。他还大力搜拓金石,推动了山东金石学的发展。《山东通志》的修志思想也渊源于缪荃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