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什克洛夫斯基和布菜希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陌生化”概念。前者将诗语的“陌生化”上升到文学本体论的高度,视“陌生化”为一纯粹的美学、文学范畴,是文学作品的生命之所在;后者则把“陌生化”作为一个认识论范畴,认为“陌生化”不是目的,而是消除陌生,达到对事物更深刻熟悉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2.
广告语言的"陌生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随着信息产业化和商品化的不断升温,广告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作为传播信息、劝导消费的重要方式,一种特殊的语言技巧一“陌生化”经常在广告中运用。本文旨在语言符号性的基础上,试论广告语言的“陌生化”这一特殊现象产生的可能性、根本动因及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3.
形式主义中的“陌生化”与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些观点有着某种程度的契合。共同的求新目的使得“陌生化”和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始盛终衰”的文体演变观有着相通之处,但也有着本质的区别。“隔”与“不隔”之区别全在于境界,而“陌生化”力图通过扭曲变形,让审美感受增强。审美感受过程越长,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就越强。由此而来的“陌生化”与“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也有着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项挥 《文学教育(上)》2009,(21):119-119
“陌生化”的概念是20世纪初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首先提出来的。所谓“陌生化”,就是“使之陌生”,即指摆脱习以为常的惯性化的思维制约,采用创新的方式,使人们即使面对熟视无睹的事物也能够有新的发现,从而缓解甚至彻底走出审美的疲劳状态。“语言陌生化”,简而言之,就是语言的变异和创新。以此理论为指导,我们对于文章语言的锤炼就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陌生化是文学理论界广为关注的艺术表现形式,它要求译者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处理以移植原文本的陌生化特质,延长目的语读者的审美感知历程,增加审美愉悦.文学翻译对陌生化语言的恰当处理,其实质是对源语语言文化异质性的追求,也是文学翻译满足读者期待视野所具有的内在特质和当然要求.文学翻译对陌生化的解码和编码都依赖于语境的解读与制约.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既要充分发挥目的语优势,使译语读者能够顺利理解源语语篇的陌生新奇之处,又要充分照顾源语语篇的社会文化语境,充分尊重源语符号所承载的文化差异,这样才能使对陌生化的处理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防止过度归化或异化,避免文化冲突或文化错位等情况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文学语言是不同于日常语言的话符和语符链,文学语言或诗歌语言是原生性的、充满隐喻特性的语言,这就决定了文学语言的特殊表现手段:陌生化。陌生化是通过对普通语言的“扭曲”即“有组织的违反”,造成对事物感觉的“惊奇感”,从而达到“更新我们对生活和经验的感觉”。在这样的理论支持下,“陌生化”在对文学的阐释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短篇小说《苍蝇》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横光利一的成名作之一。作品以崭新的表现技巧以及充满活力和新鲜感的语言冲击了当时文坛。作家巧妙地应用“陌生化”手法,使《苍蝇》获得了独特的审美效果。本文拟用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从叙述视角、小说语言两方面浅析《苍蝇》的“陌生化”技巧,从而探讨该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广告是传播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与文学、美学、心理学和市场营销等学科和活动紧密相关的、具有鼓动性的艺术语言。仿拟模仿现成的语言形式,进行语言创新,从而达到似曾相识,又耳目一新的传播和文体效果,被广泛用于英语广告。文章通过论述修辞中的“零度”和“偏离”理论、陌生化理论,分析了仿拟的模仿和创新的机制。介绍仿拟在英文广告中仿词、仿语、仿句和仿篇等表现形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晚清至五四的白话文运动都肇始于批判“言文分离”,倡导“言文合一”。然而,文学语言本身内在的“陌生化”要求使其具有天然的偏离日常语言的趋势,同时“陌生化”使得“言文合一”运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遭遇了危机,“言文合一”只能是一个政治谎言。  相似文献   

10.
般而言,奇崛美是一种硬语雄奇之美。“看似寻常最奇崛”实际上是一种诗学悖论现象。“奇崛”与“寻常”是如何调和在一起的呢?刘大魁的“气奇则真奇”说提供了一种解释的可能。中国古典诗学话语中的“奇崛”与“寻常”是与俄国形式主义诗学中的“陌生化”和“自动化”相对应的一组概念。俄国形式主义肯定陌生化否定自动化,而中国古典诗学在“奇崛”与“寻常”之间采取的是辩证统一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情为词心之源、词章之核,情既是词创作的内驱力,又是词表现的内容之一。一代词人李清照的词情可谓真挚而厚雅,是一种由衷的生命感发之情,也正是缘于此,李清照虽然在词中"肆意落笔","浅俗之语"随处可见,但其词章读起来却不俗,反而达到了一种浑成清雅的艺术境界。从李清照及其他词人的创作中可以看出,词情的雅化实际是词章雅化的主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女词人,其作品的语言风格自出机杼,在运用叠字、口语入词和善用典故等方面,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和极高的造诣,创造出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  相似文献   

13.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中古时期的一部重要语料.其中被动句的使用情况很具有代表性.通过对<水经注>中具有被动结构标志的被动句进行了穷尽性的调查分析,并从汉语发展史的角度,比较研究<水经注>被动句的语法特点,从而窥见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被动句的使用状况,这对于系统研究汉语被动句式的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炜 《唐山学院学报》2005,18(3):29-32,44
以李清照词作的花姿意象为分析文本,探究李清照狭窄的视觉意象所护持眷顾的体验意趣、内在情感,并渐次梳理当下诗性文字连类生发的欣赏限度,即惟有疏落其词作与其人生的间架关联,才能更贴近其实是意识书写的文学真相。  相似文献   

15.
醉酒诗词是我国古代文人抒情寄志的常用形式。作为女性作家,李清照一如众多男性作家之风格,也创作了大量有关醉酒的词作,这类词展示了词人真实自我的一面,流露出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质,同时也极具女性性格特征,当为易安词中值得注意的部分。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是宋代最为杰出的女词人,南宋婉约派词人的代表。她的词内容多以描写闺阁情思、离情别苦为主,题材比较狭窄。然其风格独特、艺术价值很高,有“婉娈清新”、“隽秀”、“高雅”的称誉。本文拟结合词作者的出身气质和诗词的创作理论,并与柳永等婉约词人加以比较,以凸显清照词“婉娈”细腻的女性特质和“高雅”、“清新”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从李清照看男权语境下女性的言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清照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文人 ,一方面 ,她把自己摆在士人阶层的位置上 ,与男性文人共同分享规范君权的话语权利 ;另一方面 ,她又以女性独特的方式进行自我言说 ,传达了一个时代女性共同的心声。在她身上积淀着传统的社会集体意识和个人生命的自然冲动  相似文献   

18.
二语习得研究表明母语正迁移在二语习得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全面认知促进正迁移的各种条件和探索科学运用迁移的策略是实现有效迁移的基础。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发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现有效迁移不仅需要具有较强的迁移意识,充分接触母语与目的语使其反复结合并深入研究其异同而进行对比,同时还要了解大学生的特点,从而灵活地运用母语正迁移。  相似文献   

19.
弗雷格在区别语句之思想和指称的前提下认为语句的指称就是真值,并认为简单句和复合句的指称都是由其组成部分的指称决定的,而他的证明却非常牵强。罗素对包含摹状词之语句的分析说明语句中语词的指称并不能完全决定语句的指称。在自然语言中,用真假值相同的简单句对复合句的组成部分进行替换不改变原句的真假这其实只是某些逻辑学家的一厢情愿。维特根斯坦曾经对弗雷格所讲的“真值”概念直接提出过批评。本文认为:语句的指称就是维氏所讲的事实,而事实又表现为各种各样不同的关系。语句的指称和语词的指称一样同属于对象世界,而真值只不过是人们对语句与事实是否相符的一种判定。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词中大量描绘了各样的花卉,尤以咏梅为著。她常以梅自比,梅成了她的化身。结合李清照一生的经历,探析女词人大量咏花词中所反映的其前、中、晚期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