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企业核心能力生命周期论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郭斌 《科研管理》2001,22(1):92-100
本文提出了“企业核心能力生命周期”理论,通过研究企业核心能力的动态演化来揭示企业创新过程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技术过程与组织过程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企业核心能力演化存在较强的影响力,而产业动态则对核心能力的演化起着选择机制的作用,在产业演化的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的“产业竞争焦点”,预见产业竞争焦点的变化并进行适时的企业核心能力跃迁对于企业竞争优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企业为了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必须适时完成“跃迁”过程,使企业核心能力能够适应产业动态的更迭。  相似文献   

2.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过去的静态竞争演变到动态竞争,核心能力成为竞争优势的最终来源和动态竞争的根本驱动因素。这就要求企业将过去的产品中心战略转变为能力中心战略,利用汲取机制和组织学习.通过对现有核心能力的保护以及核心能力的纵向提升这两条途径持续提升核心能力.保持和扩大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环境下,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了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核心能力必须动态地更新.本研究采用聚类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方法,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动态核心能力的构成因素进行分析,运用评估能力、整合能力、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四个维度的内部指标,对动态核心能力构成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作一实证研究,研究得出13个影响高端装备制造业动态核心能力的重要内部因子.结果表明高端装备制造业为提高对外部环境的动态适应性,考虑核心能力提高时,对这13个方面的能力均应进行考虑,不能有所偏废,尤其是对知识转型能力、知识利用能力和引进吸收再创新能力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4.
基于动态核心能力的产业集群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回顾核心能力理论以及动态能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集群动态核心能力的"五力"钻石模型.从动态核心能力视角构建了产业集群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模型,并认为基于知识吸收能力、创新能力、市场能力、社会资本与集群文化整合而成的集群动态核心能力是产业集群保持持续竞争优势从而实现持续成长的核心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动态能力的理论分歧在于其对竞争优势产生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组织惯例是动态能力的核心,揭示其在不同环境不确定水平下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对解决动态能力理论分歧非常重要。鉴于惯例本身的复杂性和抽象性,以惯例视角探究企业竞争优势的衍生路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在揭示惯例本质及其衍生机理的基础上,以分组方式分别探究了不同环境不确定水平下,组织惯例更新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组织惯例更新是组织学习的结果。在适度的外部环境下,惯例更新对竞争优势产生积极影响。但在高度变化的外部环境下,惯例修正行为对竞争优势没有显著影响,惯例创造行为却会对竞争优势产生负面影响,此时的动态能力并不是竞争优势的直接来源。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分析局限于企业资源与竞争优势或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影响的单一研究,实际上企业资源、动态能力和竞争优势三者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以我国中药上市公司2009—2011年的财务数据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中药企业资源与动态能力对竞争优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动态能力在企业资源与竞争优势的影响中可以发挥中介作用,动态能力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作用大于企业资源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作用。其实践意义在于中药企业应该如何提升动态能力来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从银行产业特点及其存在理论出发,详细论述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商业银行的能力表现,银行核心竞争力分析倾向于能力品质和银行通过动态能力寻求持续核心竞争力优势,银行持续竞争优势获得,是依靠对银行动态能力的管理,推动核心竞争力实现动态演化,使之获得超过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动态能力的概念由来及其定义,构建了动态能力观的概念模型,并在动态能力观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包括有利的PEST-G环境外,还有企业的资源、知识、能力,核心能力,尤其是在核心能力基础上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动态竞争力,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  相似文献   

9.
针对企业如何在动态环境下获取持续竞争优势这一战略管理领域研究难点问题,首先基于危机管理理论四个阶段将动态能力划分为与之对应的感知能力、学习能力、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四个维度;然后构建动态能力、危机管理和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模型,揭示了动态能力在应对企业危机过程中重塑企业竞争优势的内在机理,并以丰田汽车公司为例,对所提理论模型进行了案例研究。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动态能力能够在企业危机管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能够使企业重获竞争优势,证明了所提理论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研究为动态环境下企业竞争优势相关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并有助于将动态能力理论向实践应用扩展,将企业危机管理向理论高度提升。  相似文献   

10.
核心能力理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但它难以对企业竞争力的动态变迁等问题给出满意的答案,所以有必要对该理论进行拓展。本文将企业家能力纳入企业竞争力的理论框架,并基于283份有效问卷就企业家能力与企业核心能力、竞争优势、企业绩效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核心能力直接地贡献于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企业家的经营能力不仅对企业竞争优势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它还是核心能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11.
物流整合与企业核心能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晓波  耿帅 《科研管理》2004,25(5):24-28,23
本文从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物流整合与核心能力之间的关系。首先,基于核心能力的资源整合观,阐明物流整合构成当今企业核心能力的主要内容;接着,引入企业物流整合概念模型,分别分析了内部物流整合与外部物流整合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内外部物流整合与企业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之间的关系,阐明借助物流整合扩充企业组织与社会资本,进而增强企业核心能力的动态机制。  相似文献   

12.
组织能力一直是创业与战略管理领域研究的焦点。然而,现有研究对新创企业和成熟企业如何在不同环境动态性水平下运用组织能力形成企业竞争优势尚未达成共识。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和环境动态性将企业所处的动态情境划分为C1(新创企业-低环境动态性)、C2(新创企业-高环境动态性)、C3(成熟企业-低环境动态性)、C4(成熟企业-高环境动态性)四种状态。基于能力的组态视角,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运营能力(资产性资源和职能能力)、动态能力(感知能力和利用能力)、即兴能力(创造性和自发性)六个前因条件在上述四种情境下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路径。通过对286份来自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无论哪种情境,任一前因条件均不构成企业高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但是运营能力在形成企业竞争优势方面发挥着更加普遍的作用。(2)研究发现了组织能力驱动企业高竞争优势路径的5种类型:双能力直接驱动型、即兴能力间接驱动型、即兴能力直接驱动型、动态能力间接驱动型、双能力间接驱动型。(3)无论处于何种环境动态性水平,新创企业和成熟企业能力组态均存在差异。(4)无论企业处于何种生命周期阶段,高环境动态性和低环境动态性下即兴能力和动态能力对企业竞争优势的驱动路径存在差异。研究发现对于组织能力驱动企业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集群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动态能力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动态能力的视角探究集群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首先从静态角度出发,指出基于集群自身特性所带来的集群竞争优势,其长时期会形成集群“静态优势刚性”,使集群竞争优势难以持续获取:引入动态视角,分析持续竞争优势的构成要素,构建出四维式集群动态能力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基于动态能力的集群持续竞争优势获取机制;最后指出今后相关领域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企业知识传导与动态能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积海  宣国良 《情报科学》2005,23(4):481-484
本文区分了运作能力、核心竞争力、动态能力等概念,提出和构建了知识传导和动态能力的互动模型,并详细阐述了动态能力的位势、流程和路径及其与知识资本的存量、流量、和运动方向的互动关系,使企业通过提高知识的透明性、流动性和传导的有效性来提升企业的动态能力和获取动态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江积海  刘敏 《科研管理》2014,35(8):75-82
动态能力是企业对运作能力进行管理的能力,即整合和更新运作能力以创造和持续竞争优势的高层次能力。本文从时间与空间动态演化的新视角演绎能力的动态性,即从能力广度、能力深度、能力演化速度三个维度重构动态能力的主导逻辑框架。然后,识别该框架的能力广度、能力深度、能力演化速度、能力交互度的"四度"属性,剖析了动态能力的"四度"属性与竞争优势、企业绩效及外部环境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同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实证检验结构关系,研究表明,能力广度、能力深度、能力演化速度、能力交互度通过对竞争优势的作用而影响企业绩效,环境动荡性在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有调节作用。最后,论文提出培育动态能力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王建刚  吴洁  张青  尹洁 《情报杂志》2012,31(2):114-118,147
在分析知识流、知识创新和动态能力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知识流、知识创新和动态能力的整合模型,分析得出知识流对知识创新和动态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知识创新与动态能力相互促进。三者之间的互动即知识流通过知识创新促进动态能力,动态能力通过反馈机制作用于知识流而对知识创新产生积极作用,其输出的创新性产出成果及提升的动态能力对企业的绩效和竞争优势产生积极影响。这为企业如何通过知识流管理来形成与提升动态能力,并为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提供了良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为案例研究对象,首先对于动态能力的内涵以及纬度进行了文献研究,然后使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动态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需要通过转移或复制协调及整合管理惯例以建立竞争优势;并且通过组织学习复制和转移惯例以建立学习型企业文化,进而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适应环境的变化重构和转变原有的惯例集合,从而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发展.总体而言,动态能力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张军  张素平  许庆瑞 《科学学研究》2012,30(9):1405-1415
动态能力是企业适应动态环境、维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内在基础。整合资源基础观与现代演化理论,本文认为动态能力的核心是以环境动态为参照与匹配目标,企业系统地产生并修改其运营惯例以寻求改善效果的才能。因此,感知环境动态并对其有效响应是企业动态能力构建的关键。基于文献述评,本文以"知觉—响应"模型为研究框架,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观察企业从感知环境动态到做出有效响应之间的过程,探索企业动态能力构建的管理与组织过程。研究发现:动态能力构建过程是不断导入外部新要素并与现有能力基础实现互换的连续过程;知识共享与集体性解释是企业动态能力形成与转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