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从银行产业特点及其存在理论出发,详细论述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商业银行的能力表现,银行核心竞争力分析倾向于能力品质和银行通过动态能力寻求持续核心竞争力优势,银行持续竞争优势获得,是依靠对银行动态能力的管理,推动核心竞争力实现动态演化,使之获得超过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动态核心能力的演进与集群持续成长的关联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实现持续成长的关键在于其持续的竞争优势,而集群持续竞争优势获取的内在机制是集群的动态核心能力。在分析集群动态核心能力内涵及其演进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集群代”(cluster era)的概念来探讨集群动态核心能力的演进与集群持续成长的关联机理。  相似文献   

3.
基于知识的企业核心能力分析与培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祥建  徐晋 《情报科学》2004,22(6):653-656
企业核心能力在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知识系统,其形成过程就是知识的创新、交流、累积和转化的过程。基于知识的企业核心能力具有“硬性”和“软性”两种特征,并表现为核心市场能力、核心技术能力和核心管理能力三个层次。企业可以通过实施知识管理、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与积累等方式来培育符合自身特点的核心能力,以取得持续竞争优势和超常规跳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企业核心能力不能是静态的,必须进行动态更新和持续演化。企业动态核心能力表现为企业对内外部资源进行高度技术创新和组织整合的能力系统,外部环境层次的能力是其构成的必要条件。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要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首要的条件是要具备很强的外部环境信息预见分析和处理能力;另外,企业还要根据自身所占有的资源状况进行合理的动态配置,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构建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并进行有效战略管理,对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研究缺乏对我国产业情境和数字化情境的充分关注。基于综合优势理论,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探索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综合优势形成机理。研究发现:系统经历数字化创新“蓄能期—赋能期—扩能期”演化;基于我国制度、技术、市场情境的特色驱动机制,系统沿着“主导优势选择—核心能力培育—综合优势形成”的战略路径循环发展;伴随主导优势“数字资源—数字平台—数字生态系统”动态选择,系统依次培育了分布式创新、重组创新和跨界融合创新的核心能力,并促进综合优势同步形成与持续演化。研究旨在推动本土战略管理理论创新,丰富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竞争战略研究,并为新兴产业创新战略及政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高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成为全世界各国竞争的核心与学术研究的热门。为了探究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演化过程,本文根据经典物理力学理论,构建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三维动态模型,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主导逻辑思维出发,以能力广度、能力深度、能力的生命周期三个角度,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模型进行维度分析。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过程在空间内形成类似于S型的曲面。  相似文献   

7.
动态核心能力的形成及其更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在动荡多变的竞争环境下,为了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动态地更新。文章揭示出动态核心能力的形成及其更新机制在于:通过综合学习过程建立起动态核心能力,通过以补充性资源(或能力)为媒介,表层能力与核心能力的相互转化而更新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8.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过去的静态竞争演变到动态竞争,核心能力成为竞争优势的最终来源和动态竞争的根本驱动因素。这就要求企业将过去的产品中心战略转变为能力中心战略,利用汲取机制和组织学习.通过对现有核心能力的保护以及核心能力的纵向提升这两条途径持续提升核心能力.保持和扩大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从动态能力的概念和特征分析出发,将企业知识网络的动态能力划分为知识创新能力、网络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三个维度,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其不同维度与知识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关系,构建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知识网络知识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模型,进而探寻动态能力在知识优势演化中的作用机理,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战略管理和知识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浩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12):203-205
核心知识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源,它的积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企业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共同决定。虽然存在影响企业发现最优路径的因素,通过分析可以确定核心知识的积累路径。知识水平增长和学习能力提升相结合是促进核心知识积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王建华  王方华 《软科学》2002,16(3):63-66,86
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提升是中国经济建设和迎接世界范围的竞争的客观需要。竞争力的提升有赖于企业竞争力的科学评价。本文在竞争优势理论的指导下,指出竞争力评价的维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以核心能力为主导逻辑的战略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毅 《科研管理》2001,22(3):13-19
在以能力为基础的竞争范式中,企业如何培育核心能力,并把核心能力转化为持续竞争优质是战略管理的主要内容。为此,本提出以核心能力为主导逻辑的战略管理,详细探讨了其准则与基础、基因与方法、以及4P战略规划这一核心过程。  相似文献   

13.
基于知识的核心能力载体和特征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魏江 《科研管理》1999,20(2):55-60
本文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以及核心能力理论提出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核心能力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两个方面分析入手,提出了以知识为基础的核心能力将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源泉。由此,本文分析了知识的特征和载体,以及核心能力积累和激活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核心能力是构筑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的基石,本文基于综合优势理论思想,运用解释性案例和专利计量嵌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的回顾,揭示基于主导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能力形成机理。研究表明,伴随产业主导优势经历碎片化网络、单一辐轴网络到多中心小世界网络的动态演化,产业核心能力依次从小生境产品模仿创新能力、产品系列化自主开发能力到全面拓展的产业协同创新能力,二者共同进化,并且与产业综合优势同步发展,在创新驱动力、需求拉动力和政策引导力三重动力作用下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优势特色不断升级和核心能力的持续积累。本研究旨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能力培育和基于核心能力的综合优势战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产品创新是由企业外部还是内部因素决定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产业经济理论认为是外部环境决定产品创新,战略管理理论认为是核心能力决定产品创新,在此理论分歧上将外部环境和核心能力同时作为自变量来判定到底是哪个因素决定企业的产品创新,以及怎样调和上述两种理论之间的对立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利用127家企业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外部环境对产品创新的正向影响显著,而核心能力对产品创新的正向影响不显著,但是核心能力会负向调节外部环境与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摘 要:产品创新是由企业外部还是内部因素决定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产业经济理论认为是外部环境决定产品创新,战略管理理论认为是核心能力决定产品创新,在此理论分歧上将外部环境和核心能力同时作为自变量来判定到底是哪个因素决定企业的产品创新,以及怎样调和上述两种理论之间的对立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利用127家企业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外部环境对产品创新的正向影响显著,而核心能力对产品创新的正向影响不显著,但是核心能力会负向调节外部环境与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兴通讯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科技企业,面临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行业的激烈竞争,必须不断培育和促进公司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在逐步实现由技术追随型企业向技术领先型企业转变的同时,瞄准国际化方向。并要立足掌握核心技术,致力于新技术的研究跟踪和新产品的研发,保持领先优势,才能不断提升产品竞争能力和赢利能力。  相似文献   

18.
当前自主创新已成为我国企业提高核心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性选择。本文以济南二机床自主创新实践为例,在对企业创新所面临的产业环境、国内外竞争态势以及企业的优劣势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培育和增加自主创新能力的作法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结合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实效,重点对企业创新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最后对我国机床行业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核心能力理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但它难以对企业竞争力的动态变迁等问题给出满意的答案,所以有必要对该理论进行拓展。本文将企业家能力纳入企业竞争力的理论框架,并基于283份有效问卷就企业家能力与企业核心能力、竞争优势、企业绩效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核心能力直接地贡献于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企业家的经营能力不仅对企业竞争优势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它还是核心能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aims to contribute to the literature on the long-deb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et competition and fir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by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competitive market pressure on firms’ incentives to invest in R&D. The paper shows that a firm's R&D response to competitive market pressure depends primarily on its level of technological competence or R&D productivity: firms with high levels of technological competence tend to respond aggressively (i.e., exhibit a higher level of R&D efforts) to intensifying competitive market pressure, while firms with low levels of technological competence tend to respond submissively (i.e., exhibit a lower level of R&D efforts). The differential effect of competitive market pressure on firm R&D, conditioned primarily by the level of firms’ technological competence, is empirically supported by unique firm-level data from the World Bank. Furthermore, the role of firm-specific technological competence in conditioning the R&D-competition relationship is more evident and statistically more significant for firms facing consumers whose utility is relatively more elastic to product quality than to pr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