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今社会艺术的不断发展,数码艺术越发的脱颖而出,从传统的艺术不断发展,群众接受高贵的艺术作品和数码艺术的现象也逐渐增多。数码艺术不仅传播一瞬提供了通道,还赋予了崭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有了自己别具一格特征,提供了艺术家们不仅仅是自由的表现空间,并且数码艺术和高端的科学技术能够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宋铮 《美育学刊》2018,(4):44-49
受"法律与文学"运动的影响,法律批评经常被应用于艺术作品的批评中,但其相关成果却始终难以实现对艺术的有效应用,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艺术批评意识的滞后与开放性不足。杜威对于司法式批评的理论建构与反思工作,为法律批评应用于艺术提供了理论支撑,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中,批评寓于创作、批评具有司法性、批评的思路与方式基于司法、司法式批评与印象式批评的有机整合等思想对于解答法律批评与艺术批评的错位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实现两者的对话,可以尝试从"法律人物"的塑造出发,将法律知识的"硬伤"批评转移到"症候"批评的方向;突破法文化批评与法史批评的局限,将其提升至伦理精神的层面;同时开辟法律意象的审美批评的空间。只有这样,法律批评才能够更好地为艺术服务。  相似文献   

3.
在艺术的结构形式与艺术的本质之间存在着同构关系。在艺术作品中,形式结构具有双重含义,它使作品不但获得了美的外在形式,而且成为艺术家内在情感观念的承载和传达,与人的心灵同构,因而具有了超越形式的实质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表扬与批评都是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要手段。但我们更应把这种手段提升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艺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合理利用表扬和批评。  相似文献   

5.
艺术史的人文性质首先体现于其与历史的密切关联。一方面,艺术史源于历史意识对艺术的灌注;另一方面,艺术史以感性的方式储存着历史的信息,对于理解历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艺术史由具体的艺术作品构成,所以关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经验不仅是艺术史得以建构的基础,同时也构成了其人文性质的另一维度。艺术史是艺术作品的序列化、审美经验的系统化,以艺术史为线索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有利于建立系统性的审美经验和形式感知,从而促进学习者审美素养的提高。而艺术史与历史的亲缘关系及其体验性,可使学习者了解并参与传统,进而提升其人文素养。基于以上种种原因,艺术史成为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基本维度。  相似文献   

6.
艺术院校拥有艺术名师、艺术作品、艺术团体、艺术活动、专业学生、特色艺术专业等丰富的艺术资源,充分挖掘、开发这些艺术资源,是艺术院校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发展当地文化产业的需要.艺术院校要转变办学理念,将艺术资源的产业化开发纳入艺术教育之中,成立专门机构进行统筹管理,全力打造艺术院校的产业品牌,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陶瓷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装饰和器物紧密联系,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风格.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装饰艺术反映了各时代人们的审美精神和情感体现.通过对历代重要历史时期及现代的陶瓷装饰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创作者的情感内涵以及精神需求的分析,旨在指出一件好的陶瓷器装饰作品感动人甚至是得以流传万代的原因并不单纯是其形体、色彩、线条...  相似文献   

8.
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家的艺术作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现代艺术的很多样式和创作方法,思维观念对后现代艺术家的创作产生了极积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后现代艺术无论是创作方法和艺术样式多是在现代艺术的基础上传承和创造而来的.  相似文献   

9.
现代广告设计中,运用夸张、比喻、置换、对比、幽默、悬念等表现手法,有助于公众更好地理解广告内容,传播广告信息。恰当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于充分表达作者的设计内涵,促进广告目标的达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艺术散文的表现性、精粹性和无规矩性,在构成散文美的同时也使其自身具有某些局限性。作家群体和审美阶层普遍存在着高年龄、高文化倾向,传播形式和方法带有“语境依赖型”的诸多限制,适合印刷媒介的传播,而不宜于电子媒介传播,这些都使艺术散文在创作、审美和传播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困难和障碍,影响它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芙蓉风>中结构安排的古典小说式回归、人物描写的现实主义回归,以及话语表现的本源回归三方面入手,总结出长篇小说创作的一种溯源现象:长篇小说的自我形象树立及其发展,可以从多种途径来实现.而从本民族传统文化,从古典文学中吸取有生命力的东西来表现现代历史意识,也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庄子主张无用之用,一般人很难理解;但是由于他运用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很好地表达了他的思想内容,博得古今的赞赏.其具体特色是:意境开阔,想象奇幻;描写传神、细腻逼真;语言幽默、讽刺辛辣、巧用寓言、以喻说理.  相似文献   

13.
对歌曲演唱中的艺术处理,从基本要素、文化修养、情感表达、艺术风格、音色控制、曲目处理、语言形体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全面、系统地剖析了演唱艺术的原理和技巧.  相似文献   

14.
一篇好的文学作品给人带来的美好享受是多方面的,不仅体现在文字美,还有图画美、音乐美,要有一双审美的慧眼,才能领略它的动人魅力。  相似文献   

15.
艺术作品是创作主体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或产品,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互交融的产物。任何艺术作品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又可以从结构上划分为三个层次,即艺术语言层、艺术形象层和艺术意蕴层。它们各具独立性又互为一体,共同构成一部完美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6.
作家的创作个性和具体话语情境,总是受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制约和影响的,作家的艺术风格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时代、一定民族和一定地域的特点。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作家的艺术风格是特定历史时代、风情民俗和语言文化的修辞表达。  相似文献   

17.
谈艺术欣赏     
艺术欣赏就是通过欣赏主体(观众、读者)对欣赏对象(艺术形象、艺术意境)的感受、体验、领悟、理解,由浅入深,情理结合,得到审美愉悦和陶冶。如果说艺术创造是由“面”到“点”、由“多”到“一”,把无穷之意概括在有尽之言中,那么艺术欣赏则通过欣赏者“再创造”和“再评价”,做到由“一”见“多”,由“点”及“面”,由有尽之言领悟无穷之意,并且使艺术创造不断发展和完成。艺术欣赏既有愉耳、悦目的美的感受,又有陶情养志的情感的感动和意志的激发,还有赏心、怡神的理智的满足。艺术欣赏既是共鸣又是观赏,在共鸣中,更多的是情感活动;在观赏中,更多的是理智活动。艺术欣赏必须达到共鸣与观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吕天成认为"意境"是戏曲艺术整体美学效果的体现,又是戏曲品评中的综合标准和最终要求,是戏曲品评理论中的核心范畴之一。同时他也清楚地认识到戏曲意境论不等同于诗词意境论,它是叙事性境界和抒情性境界性的统一。这种符合戏曲艺术本体特征的观点,为以后独立、成熟的戏曲意境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一种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9.
马勒的艺术歌曲充满了浓郁的伤感和哀愁 ,体现了马勒的消极态度和悲观主义思想。交响曲以浪漫主义为主题 ,作品构思宏伟 ,有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展示出了马勒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从"真实的人生感觉"与"三位一体的生活圈"两个断面对"金瓶梅艺术世界"的生成和构成进行解析,并讨论了"金瓶梅艺术世界"之创造性开拓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