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科技风》2020,(7)
本文以"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课程为例,以模块化教学内容作为教材结构核心,以项目为导向实现工学结合理念,以设置配套任务测评来加强师生交互建立工学一体化活页教材构架。通过活页教材灵活增改、内容组织、资源库建设,适应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带来的不同层级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需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职院校工学交替办学模式的特点,结合工学班课程实施中的诸多问题,结合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考虑工学结合下企业对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具体需求,对有关工学班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及课程优化整合等课程建设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及方略。  相似文献   

3.
刘双  闫红蕾  陈其明 《科教文汇》2013,(10):159-159,161
针对高职院校工学交替办学模式的特点,结合工学班课程实施中的诸多问题,结合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考虑工学结合下企业对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具体需求,对有关工学班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及课程优化整合等课程建设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及方略。  相似文献   

4.
牛大山  潘平平  张晋 《内江科技》2013,34(3):193+107
课程建设是保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的重要环节。加强产学研结合的高职课程建设,将使高职教育更好地与市场需求对接,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两个方面对高职院校课程进行了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师德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也是高职院校得以发展的基础.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关键在于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责任心,同时加强制度建设;结合高职院校特点,在工学结合过程中融入师德教育;通过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和舆论氛围,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高职数学在教学过程中,与传统的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有着较大的区别,在高职院校中,高等数学课程对于职业院校,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数学来说,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对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高职数学课程改革过程中,做好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有着十分显示的意义。本文主要就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数学的课程改革具体途径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并就高职数学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论述,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目前"工学结合"存在的问题独辟蹊径,以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为例,以现有餐饮实训设施为基础,按"工学结合"要求进行改造经营,将创业、教学和实训融为一体,从而创建一个真正的"工学结合"新模式。本文重点解决四大问题:一是许多高职院校投巨资建设的餐饮实训设施利用率不高;二是单纯不可持续的消耗性实训;三是流于形式的"工学结合";四是学生创业难。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最终达到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目的。文章从高职院校学生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的特点入手,具体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7,(18)
近年来,针对工学结合模式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市场变化以及对人才的具体需求作为依据,以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作为导向。文章具体分析了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网页设计教学实施的意义,并提出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网页设计课程教学设计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刘向红 《科协论坛》2007,(8):433-434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方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强调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和开放性,建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素质教育相统一的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建设和实践既要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又要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因此,在纺织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建设中,要秉承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对接、课程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评价与社会评价对接的教学理念,实现校企结合、工学结合。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职院校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建设的不足,结合纺织专业的课程改革经验,提出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向红 《科协论坛》2007,(6):148-149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方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强调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和开放性,建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素质教育相统一的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李殷 《今日科苑》2010,(18):92-92
本文围绕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提出积极倡导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与工学结合配套的管理模式,工学结合应作为高职院校办学的特色,工学结合需要深入企业的教师,工学结合为企业输送合格技能人才五个方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池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技术系"工学交替"教学改革实践为例,对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与教学实践体系建设、育人方法与教学考核方案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摸索,总结"工学交替"模式可行性经验、存在的问题和改良方案,为其他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阐述"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切入点与方向。提出图书馆必须摒弃传统的办馆理念,确立为"工学结合"服务的核心理念,在特色馆藏建设、文献信息服务等方面,注重"工学结合"内涵建设,彰显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独特定位和鲜明特色,顺应、支撑、服务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新要求,并提出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对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基本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薇 《中国科技信息》2007,(14):217-218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高职院校必须深刻理解工学结合的实质,制定工学结合的专业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戴慧娟  丁文 《科教文汇》2010,(1):157-157
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内涵建设,走"工学结合"之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本文介绍了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新路。  相似文献   

19.
高职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开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而工学结合校本教材的开发设计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要求。本文从高职教育的特殊属性出发,阐述了高职工学结合校本教材的设计理念,并从实践层面探讨了教材结构、内容、体例、练习等方面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陆国红 《科教文汇》2008,(20):45-45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而工学结合校本教材的开发设计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要求。本文从高职教育的特殊属性出发,阐述了高职工学结合校本教材的设计理念,并从实践层面探讨了教材结构、内容、体例、练习等方面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