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耘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5):126-128
基于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框架,Gutt把翻译定义为语言交际是明示——推理行为,翻译是一种涉及大脑机制的交际行为,是一种寻求最佳关联的认知——推理活动。因此,译者应准确推测作者原意,推理读者的认知语境,采用最佳的翻译方法,给出最佳的关联译文。  相似文献   

2.
关联理论是1986年由Sperber和Wilson在他们合作出版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首次提出的与交际认知有关的语用学理论。本文旨在采用该理论的一些主要观点和明示-推理的交际模式,来着重分析人们在理解鲁迅的作品《阿Q正传》中阿Q的主要性格特点时所持有的两种不同观点,以此来说明关联理论不仅可以用来解释人类的自然语言交际,对于非自然语言,比如对同一文学作品的不同理解问题也有很强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3.
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试图从人的认知特点和过程来揭示交际的规律,而格莱斯首先提出的会话含意理论则引发了有关语用推理和对自然语言的研究。探讨关联理论与会话含意理论之差异,对于解释语用失误与交际失败现象,最终取得成功的交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围绕这两种学说的基本理论框架,在理论来源,推理模式,明说和暗含,语境四个方面讨论其差异,最后谈谈两种理论的不足之处.总结全文。  相似文献   

4.
对多义词理解问题的探究历史悠久。本文尝试以Sperber&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为理论框架来分析多义词的理解过程。文章认为多义词的理解过程是一个以认知语境为基础,寻找词义最佳关联性的明示-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刘银平 《现代企业教育》2007,3(10X):198-199
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试图从人的认知特点和过程来揭示交际的规律,而格莱斯首先提出的会话含意理论则引发了有关语用推理和对自然语言的研究。探讨关联理论与会话含意理论之差异,对于解释语用失误与交际失败现象,最终取得成功的交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围绕这两种学说的基本理论框架,在理论来源,推理模式,明说和暗含,语境四个方面讨论其差异,最后谈谈两种理论的不足之处,总结全文。  相似文献   

6.
关联理论是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有关言语交际的认知语用理论,是认知语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把交际看作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人类交往活动,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词汇衔接是指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互相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或重复,或由其他词语替代,或共同出现.在与人称相关的翻译时,按照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原则,从语篇分析中词汇衔接角度管窥汉语新闻英译中的人称翻译方法,不仅是新闻报道简洁和内容丰富的要求,更是语言表达地道性的要求,并且可对翻译的实践活动进行更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幽默作为人们日常言语交际的一种形式,是悖谬与和谐的对立统一。根据关联理论,言语交际是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幽默产生于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之间的反差。要想理解英语幽默话语,需结合语境推理,为符合最佳关联的期待找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张美 《考试周刊》2010,(47):36-37
当前,随着大众媒介和商品流通快速发展的需要,广告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密切相关。广告能否吸引读者,关键是在广告语言是否生动.而仿拟修辞格在广告语言的使用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广告交际也是一种明示一推理交际.分析了明示推理过程.以及最佳关联原则在广告仿拟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斯皮伯和威尔逊(Sperber and Wilson)的关联理论是一门新兴的关于认知和交际的理论,它已被广泛运用于口译和笔译研究。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委婉语口译是一个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一个语际间的阐释过程,一个寻求最佳关联的动态过程。其口译策略是:直接翻译法、间接翻译法和变通法。  相似文献   

10.
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开创了认知语用学,并被认为是人类交际的总的原则,它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自然语言的交际与认知。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翻译这种被誉为"宇宙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现象"(Richards,1953),是一种认知-推理活动,是一种涉及到大脑机制的交际行为。本文简要阐述了关联理论,并以关联理论为基础比较了分别由威廉、杨先益和戴乃迭翻译的《孔乙己》译本中的一个段落,意在进一步说明关联理论对翻译活动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衡量一个语篇是否连贯,既离不开对语言形式本身的分析,同时也离不开逻辑推理和对知识的记忆和调取等心理认知活动,因此,语篇连贯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又是一种心理认知现象。1986年,Sperber和Wilson合作出版了《关联:交际与认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一书。该书提出的关联理论对语言交际过程作出了全新的解释,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理论,它要求人们对语言交际  相似文献   

12.
张爱丽 《海外英语》2013,(22):195-196
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开创了认知语用学,并被认为是人类交际的总的原则,它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自然语言的交际与认知。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翻译这种被誉为"宇宙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现象"(Richards,1953),是一种认知-推理活动,是一种涉及到大脑机制的交际行为。该文简要阐述了关联理论,并以关联理论为基础比较了分别由威廉、杨先益和戴乃迭翻译的《孔乙己》译本中的一个段落,意在进一步说明关联理论对翻译活动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解释阅读理解过程,通过对认知语境、语境效果和最佳关联等方面的分析,揭示阅读理解是一种明示-推理、寻求最佳关联的动态交际过程。同时提出了在阅读教学中以关联理论为基础培养语用推理能力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关联作为一种认知语用现象,众所周知,它是从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中的支配原则之一的关联原则精炼而来。虽然关联概念最初被当作是一条互动的语用原则,然而Sperber和Wilson给予了它认知转向。关联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是两类语言在线处理理论,即可研究语言即时处理机制的理论。本文通过分析D.Sperber&D.Wilson关联理论中的认知语境,明示-推理行为和知识经济性这三个部分,从而对比了关联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中的关联原则。最后通过对比说明了二者异同,两种理论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了认知语言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对会话语篇连贯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本文从会话语篇连贯在关联理论框架中的三点表现即语用推理的结果、常识上的和语用上的相关性入手,认为会话语篇的连贯性涉及听话者在交际过程中的认知推理和心理运算,语境不是预先规定好的,而是在动态的推理过程中产生的认知。  相似文献   

16.
格特于1991年发表了<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一书,把语用学中的关联概念引入了翻译研究中.他认为翻译是语际间明示推理的阐释性二级言语交际活动,因此,他利用关联论的研究内容--人们大脑中的信息处理机制在交际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来解释翻译活动.他的核心理论是关联性,即处理努力与语境效果之间的关系.格特的研究不论在内容上还是方法上都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方法,使翻译研究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受到世界翻译界的关注和认同.本文介绍并举例说明了格特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7.
关联理论将隐喻视为一般性的话语,为其解释隐喻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新的视角与思考。本文基于关联理论的隐喻观,试用关联理论显性-隐性交际、明示-推理交际、最佳关联和认知语境等多个术语来阐释隐喻在言语交际中语义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8.
姜士绅 《考试周刊》2010,(28):28-29
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把言语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口译作为人类言语交际方式之一要求译者按照“准、顺、快”的原则在短时间内将自己听到的源语(SL)转换成目的语(TL)。寻找并构建最佳关联成为解决口译难的上佳途径。为了提高口译的质量。需要译者结合口译特点.探索在口译中如何构建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斯珀伯(Sperber)与威尔逊(Wilson)所提出的关联理论为视角,对马三立单口相声中的言语幽默进行深入分析。说话者与听者共有的认知环境是言语幽默产生的前提条件。关联理论将人类交际视为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言语幽默的产生在本质上也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说话者产生使说话者与观众都明白的言语刺激,通过这种刺激,说话者意欲使观众明示或更明白他的一套设想。观众的推理能够填补话语语义陈述与话语实际传达意思之间的缺口,一旦说话者的交际意图被观众确认,幽默便得以产生。  相似文献   

20.
从关联理论看言语交际中动态语境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perber和W ilson的关联理论把言语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并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提出语言交际是按一定推理规律进行的认知活动。关联理论的提出为语用学研究开辟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它的理据是J.A.Ford1993年在《人脑的单元结构》中所阐述的认知理论。虽然该理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