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放日报"神六"特刊创意出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六”飞天,世人瞩目。上海新闻界在这一重大宣传报道中,殚精竭虑,全力投入,精兵强将赴前线,运筹帷幄于媒体,竞相运用最新传播手段、最佳彩色版面和声音图像,连续播发新闻报道。解放日报“神六”纪念特刊系列报道,在这次新闻大战中,以构思精巧、巧于传播、耐人寻味而独树一帜,受人称道。10月12日,解放日报在预发《“神六”今天上午发射》消息的同时报道,“《解放日报》今搭“神六”入太空,并刊登“特刊”头版版面照片:居中醒目位置刊发《申报》1872年创刊首月发表的《地球说》一文,以“传承文明,见证历史”。还介绍“特刊”二、三版用通版…  相似文献   

2.
2005年10月12日,“神六”升空.举国关注。这样的大事件,过去一般都采用宏大叙事的方法.即在角度上采用全方位报道。但这一次“神六”升空的事件中,一方面事件牵涉的方面很多,如发射、归航的全记录、航天英雄的介绍、太空生活的揭秘、航天事业的发展等等,每个方面都有很多信息,如何取舍、如何选择最能引起读共鸣的细节做突出报道,是对编辑最大的考验。  相似文献   

3.
2005年10月12日9时许,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第二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围绕这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可谓铺天盖地。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电视媒体全天候现场直播: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新闻网站纷纷推出神六专题报道,现场新闻滚动播出。电视媒体、网络媒体这种现场直播式报道,给以出“隔日”新闻为主的平面媒体带来空前压力。面对“神六报道”的严峻形势,我们潜下心来精心准备,《新晚报》在”神六飞天”成功当日出了6个新闻版,外加一个32版的“神六号外”,“神六“顺利返回又出了6个新闻版,这次报道无论从质到量都赢得了读者的认可。总结这次”神六报道”的经验,笔者认为,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地方报纸的时事报道同样能“出彩儿”。  相似文献   

4.
10月12日上午9时,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乘飞船在太空遨游5天,圆满完成“多人多天绕地球飞行”的任务后,顺利地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 对这次举世瞩目的航天壮举,国内各大主要媒体派出的强大采访阵容前所未有。中央电视台打破时空和版块限制,首次对“神六”发射、飞行以及着陆全程进行了直播;新华社则动用了“百人报道团”,“井喷式”发稿,10月12日“神六”发射当天就发稿220多条,创历史记录。 在这次新闻“大战”中,我们钱江晚报作为地方主流媒体,扬长避短主动参与。从10月7日飞船“转场”开始,到12日发射,直至17日凌晨“神六”顺利着陆,我和杨晓轩作为特派记者,一路  相似文献   

5.
吴静 《新闻知识》2005,(12):5-7
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中国第二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并顺利回收,国内媒体纷纷组织力量报道这场盛事。面对如此重大的新闻题材,广州各大媒体各施其法,力求在新闻竞争中脱颖而出。笔比较过城中几份重要报纸的“神六”报道,选取别具特色的《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和《新快报》从10月12日至18目的“神六”新闻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研究三报“神六”报道的不同特色,探索区域媒体在同题重大新闻事件报道的创新启示。  相似文献   

6.
2005年10月12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两位宇航员于17日安全返回地球,圆满地完成了此次任务。“神六”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重点,与此同时,互联网BBS也是异常火爆,不少网民畅所欲言,对“神六”各抒己见。热点话题在传统主流媒体与BBS上都成为焦点,本试图在详细研究人民网“强国论坛”BBS内容的基础上,揭示互联网论坛议程设置与传统主流媒体的相对独立性,并借此探讨两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当加加林飞上太空时,中国的第一枚火箭试射成功:当美国人登上月球时后9个月,中国成功发射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今天.“神六”使中国在世界航天“第二集团”中坚定地站在前列。  相似文献   

8.
10月5日.我受领了“神六”采访的任务。自此。我用自己的“第三只眼”.紧紧跟踪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  相似文献   

9.
读者来信     
““神六”飞天,群情高昂。我们应该怎样欢庆“神六”?注册“神六”及航天员名字的商标、用英雄名字给学校改名等庸俗化的炒作让人反感,中国还仅仅走在通往科技大国的路上,我们应理性地对待“神六”的成功。2005年10月17日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江苏宿迁孙正龙”  相似文献   

10.
“神六飞天”,举国瞩目。《南方日报》派出一支由6人组成的一线采访突击队.其中包括我和另一位摄影记莫伟浓。由于我没有正式的采访证,也就意味着这一次要在劣境中“作战”。  相似文献   

11.
在这次“神六”飞天的日子里,全国人民在中央电视台的图像新闻中,都看到了这样的事实:中国天文专家指导一群天文爱好者在北京附近的长城上用肉眼直接看到了“神六”飞船。他们证明看飞船和看北斗星一样容易。这几年,个别人曾提出:“由于长城尺寸小于500米,所以飞船上肉眼绝对看不见长城”。他们还称之为“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2.
“神五”发射时,独家挖掘“重庆造”为载人航天工程立下的汗马功劳;“神六”、“神七”时,在大漠航天城发回大量鲜活独家报道,贴身专访航天“大腕”,发射时近距离记录震撼瞬间——可以说,在载人航天工程的报道领域里,重庆晚报在本地媒体圈里一直保持着领先优势.相比众多国内知名媒体也不逊色。  相似文献   

13.
崔铁民 《记者摇篮》2005,(12):11-12
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进行我国首次多人多天宇宙飞行后。在全球瞩目下成功返航着陆,举国欢腾。当日辽沈地区出版的多家主要报纸中.只有辽宁日报独家即时报道了“神六”返回的消息。辽宁日报对这一重大新闻的处理体现了及时和突出的编辑思想,不惜一版整个版面.图文并茂,喜庆热烈,庄重大器。当天报纸到读者手后,各方反应良好。此事显示出辽宁日报作为省级党报多年磨练形成的应有的政治成熟和新闻敏感。本人作为当晚辽宁日报夜班带班编委,经历了应急编发处置“神六”返回消息的复杂过程。现对此做一回顾。供业内同行切磋参考。  相似文献   

14.
改版之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于2003年5月1日试播、7月1日正式开播,是我国第一个覆盖全国的新闻专业频道。自开播以来,以抗击“非典”、“神五”“神六”载人航天飞行、连宋大陆行、抗击台风海啸等一系列成功的重大新闻宣传  相似文献   

15.
曹阳 《新闻导刊》2006,(1):43-44
“神六”发射.举世关注。作为重庆媒体惟一深入核心采访的记者.去年10月底至11月中旬.我在东风航天城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度过了20多个日日夜夜。  相似文献   

16.
档案广角     
《湖北档案》2005,(10):1-1
●“神六”飞船10月12日上午9时在酒泉升空。据有关报道说,“神六”全程环绕地球飞行约80圈。据不完全统计,直接参加神舟六号工程的单位有110多个,涉及单位多达3000余家,参试的工程技术人员超过10万人。●近日,公安部发布《公安机关行政许可工作规定》,该规定将于12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7.
范炬炜 《军事记者》2005,(12):19-19
还是那月球般的荒凉,还是那彻骨的寒冷。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这片被称作“阿木古明草原”的飞船主着陆场我几乎每次都来,。因此找不列什么可写人“亲历”的新鲜感。倒是这次“神六”回收报道任务中,外在条件的限制使本报在着陆场的采访活动基本处于被动、落后的境地,而我一直是在拼命往前“追”的过程中进行报道,回想起来有点意思。  相似文献   

18.
《新闻记者》2005,(12):21-22
李翔(经济部副主任): 海外媒体评论说.“神六”飞天是中国历次航天活动中透明度最高的一次。对媒体来说,这是一场盛宴,也是一次高手竞技。回过头来看这次媒体大战,的确是高手如云。  相似文献   

19.
“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是具有特殊重大意义的新闻事件,也是中央电视台今年以来规模最大、最重要的报道任务之一。从10月12日飞船发射到lO月17日飞船返回,6天时间里,CCTV—1和CCTV—新闻并机直播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遨游环宇的全过程,第一时间向观众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大突破;CCTV—4、CCTV—9也对“神六”飞天作了全方位的直播。 “神舟六号”直播期间,这4个频道的总体收视份额达16.11%,比上一周提高了5个百分点,较“神州五号”直播期间的收视份额(14.02%)提高2.09个百分点。而在10月12日发射当天,中央电视台十五个频道的总体收视份额达到43.31%,仅次于今年2月8日除夕的收视份额(44.31%)。 直播:开创多个历史新纪录  相似文献   

20.
正如俄罗斯宇航员罗曼连科所说,“宇宙是一块大磁石……你一旦去过,以后就总想再去”。从“神五”到“神六”,中国的宇航人期待着向宇宙更深处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