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损害及血清毒性物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梗黄)大鼠肝脏损害及其血清毒性物质的变化。方法:采用胆总管结扎方法建立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6只、梗阻性黄疸(CBDL)组30只(CBDL组又分为1周、2周、3周、4周、5周亚组,每组6只)。监测各组血液TNF-α、内毒素、肝功能变化。结果:CB—DL组均可见肝细胞坏死及增生,汇管区可见胆管扩张、胆汁淤积,肝组织改变随梗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血清内毒素及TNF-α含量与梗阻时间明显相关。结论:CBDL大鼠肝脏形态改变明显,血ALT、TBIL、内毒素、TNF-α含量明显升高,并与梗黄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3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5例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组(NC)血清IL-8及TNF-α水平变化。结果:AMI及UA组IL-8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NC组(P〈0.01)。结论:IL-8及TNF-α水平变化与AMI发病密切相关,在AMI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双氢青蒿素与布洛芬配伍治疗大鼠佐荆性关节炎,观察其关节滑膜IL-1β、TNF-α的表达变化.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布洛芬治疗组、布洛芬双氢青蒿素配伍治疗组).动物模型用弗氏完全佐荆于SD大鼠右后足跖皮内诱导关节炎发生.造模28天后处死动物,取关节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踝关节滑膜上IL-1β、TNF-α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布洛芬双氢青蒿素配伍能显著降低AA大鼠踝关节滑膜上的IL-1β、TNF-α的表达(P<0.01);与布洛芬组比较TNF-α有明显优势(P<0.01),IL-1β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氢青蒿素配伍能加强布洛芬抑制AA大鼠关节炎症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中IL-6、TNF-α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LC组),观察其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的外周血IL-6、TNF-α的变化,并与同期20例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OC组)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IL-6、TNF-α较术前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3天LC患者IL-6、TNF-α基本上恢复至术前水平,而OC组患者IL-6、TNF-α高于术前,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LC组住院天数明显缩短。结论:与OC组相比,LC组患者对机体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影响轻且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以及恶唑酮(oxazolone,OXZ)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方法:12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n=30)。Ⅰ组、Ⅱ组参照Morris及Walter的方法制备小鼠TNBS模型:Ⅰ组(TNBS溶剂对照组),50%乙醇0.1 m L灌肠;Ⅱ组(TNBS模型组),0.6%TNBS溶液0.1 m L灌肠;两组灌肠给药一次后在d 1、d 2、d 3、d 5、d 7每组处死6只。Ⅲ组、Ⅳ组参照Heller方法制备小鼠OXZ模型:Ⅲ组(OXZ溶剂对照组),皮肤涂抹100%乙醇0.1 m L,每天一次,连续2 d,d 7以50%乙醇0.1 m L灌肠;Ⅳ组(OXZ模型组),皮肤涂抹1%OXZ溶液(100%乙醇溶解)0.1 m L每天一次,连续2 d(致敏),d 7以0.5%OXZ(50%乙醇溶解)0.1 m L灌肠;两组灌肠给药一次后在d 1~d 5每天处死6只小鼠。观察Ⅰ~Ⅳ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结肠组织大体损伤指数(colon macroscopic damage index,CMDI)和病理组织学评分(histopathological score,HPS),并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结果:两种模型组小鼠DAI,CMDI和HPS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变;TNBS和OXZ诱导的结肠炎均可导致MPO明显上升,TNBS结肠炎TNF-α明显上升,OXZ结肠炎IL-4明显下降。结论:TNBS及OXZ均能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两种模型各有特点,其中TNB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以辅助性T1(helper1,Th1)型炎症反应为主,OXZ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以辅助性T2(helper2,Th2)型炎症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6.
背景:肠道菌群在动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维持健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使之处于平衡状态,从而避免或减少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一旦肠道菌群紊乱将会导致机体出现内毒素血症,此时可以通过粪菌移植来调节小鼠的肠道菌群紊乱并且抑制由于肠道菌群紊产生的内毒素血症等相关炎症。方法:将30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在相同情况下置于普通动物饲养室饲养一周后,空白组10只小鼠饲喂普通日粮,对照组10只小鼠添加抗生素,实验组10只小鼠在饲喂抗生素后进行粪菌移植;上述小鼠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IL-1β、IL-6、IL-10以及LPS;对其中部分小鼠肠道进行基于16S rDNA基因的微生物多样性检测。结果:对照组小鼠体内的炎性因子LPS、TNF-α、IL-6较空白组组显著升高(P<0.05),而IL-10、IL-1β的数值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进行粪菌移植后,实验组小鼠体内的促炎因子浓度明显下降,实验组小鼠血清中LPS、TNF-α、IL-6的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IL-10、IL-1β的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1...  相似文献   

7.
梁鸿  郑陆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5):100-103
目的通过17周大强度递增负荷运动训练,实现雌性大鼠动情周期渐进性抑制,研究大强度递增负荷运动对雌性大鼠骨代谢生化标志物BGP、TNF-α值的影响。方法以20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N=100)和运动组(N=100),构建SD雌性大鼠动情周期抑制模型。随机选取训练4、9、13、15、17周运动组和同期对照组大鼠,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BGP、TNF-α值。结果17周大强度递增负荷运动对大鼠血清BGP、TNF-α值变化趋势有影响,但运动组与对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基于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脓毒症模型,探讨莲心碱(LIE)对脓毒症中脾损伤的潜在保护作用。脓毒症常伴有炎症、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并将导致身体器官功能障碍,对脾脏损伤尤甚。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n=6):对照组、LPS(10 mg/kg)、LIE(10 mg/kg)+LPS、LIE(20 mg/kg)+LPS和LIE(40 mg/kg)+LPS。脾脏损伤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H&E)确定;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PCR)检测脾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IL-1β和一氧化氮合酶(i NOS)的转录水平。同时对包括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在内的氧化应激指标进行测定;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显示,LIE可减轻脾脏组织病理学损伤并抑制细胞凋亡,显著降低促炎因子TNF-α、IL-6、IL-1β和i NOS的转录水平,并增加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此外,LIE预处理后可降低MDA脂质过氧化指标,增强CAT、SOD和GSHPx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氨喋呤(MTX)对斑块状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用ELIST法测定MTX治疗斑块状银屑病前后血清中TNF-α,IL-6水平。结果:MTX治疗后TNF-α,IL-6水平低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TX可影响TNF-α,IL-6水平,是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对大鼠脊髓挫伤后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探讨其急性期抗氧化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PinPointTM精密皮质撞击器制备大鼠脊髓挫伤模型,伤后30 min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sc)甲氨蝶呤(0.5 mg·kg-1·BW),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rostaglandin F2α,8-iso-PGF2α)的含量以及损伤组织中4-羟基壬烯醛-His加合物(4-hydroxynonenal-His adduct,HNE)的含量。结果:伤后1、3、6、12、24、48、72 h,甲氨蝶呤组MDA、8-iso-PGF2α以及HNE的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尤其在伤后6、12 h,甲氨蝶呤组血浆中MDA和脊髓组织中HNE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在伤后12 h,血浆中8-iso-PGF2α含量也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合适剂量的甲氨蝶呤防止脊髓继发性损伤可能与其抑制或减轻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方法50只SD大鼠以完全弗氏佐剂(FCA)形成AA动物模型.随机分为Ⅰ组(2周)、Ⅱ组(3周)、Ⅲ组(4周)、Ⅳ组(8周)以及Ⅴ组(正常对照).分别对各组大鼠血清前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以及抑制性细胞因子 IL-4、 IL- 10水平进行测定(ELISA法).同时检查炎症指标血沉(ESR)、关节肿胀度、病理切片,所有结果进行对比并做动态分析.结果AA大鼠Ⅰ-Ⅲ组ESR水平及关节肿胀度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TNF-α组水平各组均高于正常(P<0.05,P<0.01,P<0.001);IL-6水平Ⅱ组(P<0.05)、Ⅲ组高于正常;IL-4水平Ⅰ组、Ⅱ组低于正常组,Ⅲ组、Ⅳ组高于正常组,但均无显著性意义;与正常组比较,IL-10水平Ⅰ组(P<0.001)、Ⅱ组(P<0.05)、Ⅲ组均低于正常,Ⅳ组高于正常组并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细胞因子动态观察结果,TNF-α、IL- 6水平随急性期(第2周)开始而升高,高峰水平随急性期过去(第8周)而下降.而调节性因子IL-4、IL-10高峰时间滞后于炎症因子,并随慢性期延长而升高.结论AA大?  相似文献   

12.
对购买的永川秀芽进行SD大鼠胃损伤预防效果评价.通过建立动物模型,研究永川秀芽对胃损伤预防效果.结果表明:高浓度的永川秀芽比低浓度茶降低了血清中IL-6和TNF—α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永川秀芽处理组大鼠胃黏膜组织的SOD和GSH—Px活力高于对照组,接近正常组;用1000mg/kg永川秀芽灌胃后表现出最强的胃损伤抑制效果.综合分析表明,一定质量分数的永川秀芽具有较好的胃损伤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探索RA生物治疗的新途径,以及进一步认识RA的发病机制方法:近交系SD大鼠以完全弗氏佐剂致炎形成佐剂关节炎(adjuvantarthritis,AA).分离AA大鼠淋巴细胞,经培养扩增后,采用已建立的肿瘤疫苗专利技术制成LAK疫苗.实验动物分别于腋下注射LAK细胞疫苗,每周一次共2次.治疗前后分别采血测定WBC和RBC并作比较分析结果经LAK细胞疫苗免疫后,实验动物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较治疗前显著减少(23.75±9.36对10.82±6,38,p<0.01).同时实验动物组的贫血状况明显好转,RBC数量明显增加(6.40±1.67对9.24±2.21,P<0.05)结论LAK细胞疫苗可降低佐剂关节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数目并改善其贫血状态,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可能是一种有用的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对购买的一种黄茶进行SD大鼠胃损伤预防效果评价。通过动物模型分析,研究其胃损伤预防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的黄茶比低浓度黄茶降低了IL-6和TNF-α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本实验中,1000mg/kg灌胃浓度的黄茶(74.6%)具有最强的胃损伤抑制效果。综合分析得出,一定浓度的黄茶具有良好的胃损伤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该实验主要研究球毛壳菌素F对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I:C)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 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Poly(I:C)(50μg·mL-1、100μg·mL-1和200μg·mL-1)和球毛壳菌素F(2μg·mL-1)对RAW264.7进行处理,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各浓度的Poly(I:C)与对照组相比均能极显著提高RAW264.7的TNF-α水平(P〈0.001),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球毛壳菌素F能够极显著地降低Poly(I:C)诱导的细胞TNF.O/水平(P〈0.01).结论,球毛壳菌素F可能是通过降低炎症因子TNF-α的分泌而达到抗炎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
17.
该实验主要研究球毛壳菌素F对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I:C)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 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Poly(I:C)(50μg·mL-1、100μg·mL-1和200μg·mL-1)和球毛壳菌素F(2μg·mL-1)对RAW264.7进行处理,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各浓度的Poly(I:C)与对照组相比均能极显著提高RAW264.7的TNF-α水平(P〈0.001),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球毛壳菌素F能够极显著地降低Poly(I:C)诱导的细胞TNF.O/水平(P〈0.01).结论,球毛壳菌素F可能是通过降低炎症因子TNF-α的分泌而达到抗炎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CCP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5例疑为风湿疾病患者及33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抗-CCP抗体和RF检测结果。结果 125例疑为风湿疾病患者中,抗-CCP抗体阳性31例、RF阳性10例,其中确诊的33例RA患者抗-CCP抗体阳性31例、RF阳性9例。结论抗-CCP抗体检测是RA早期诊断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溴隐亭不同剂量组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rantarthritis,AA)的影响.[方法]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发大鼠产生关节炎,观察溴隐亭对该动物模型足肿胀度、胸腺指数、循环免疫复合物、淋巴细胞转化率及白细胞介素 2(IL 2)的影响.[结果]溴隐亭对AA大鼠的胸腺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1),并能够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P<0.01),降低IL-2的浓度(P<0.05).[结论]溴隐亭对大鼠佐剂关节炎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