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传统的空间观都预设了一个客观世界,因而存在着二元对立的根本问题。梅洛-庞蒂的超越论意义上的“第三空间”,在主客观空间之先,并为二者奠基。源始的空间通过现象身体作为在世界中的出发点,是一种处境的、处在的空间,其根基在于有方向的“在世之在”,身体空间是在世之在的一个坐标。人在世界中通过身体图式的运动机能得以展开自我、实现自我。这一现象场的空间揭示了人与世界的互逆性关系,这一关系取代了传统二元论的主客和身心二分。  相似文献   

2.
在川端康成和三岛由纪夫的文学中都充满了“死”和“美”的主题,但是在不同审美观和死亡观的影响之下,却呈现出不同的维度,死之美在川端文学中呈现出无常、虚幻、哀怨的美感,而三岛文学则表现了自我选择、血腥、真实的死亡之美。这样的区别与他们经历的差异和在文学上对日本传统文化和外来西方文化的不同吸收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比较文学学科具有跨越性、开放性与人文性等三大特征.相应地,成人教育中的比较文学课程对成教生的功效也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帮助他们确立世界文学观,二是开阔他们的视野,三是增强他们的人文修养.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学观的萌芽在自然文学时期 ,在神士文学时期则产生了中国第一个体系性的文学思想 :神士的文学观。它由文学的性质观、功能观和审美观三个要素组成。神士文学观虽然带有浓厚的神学色彩 ,但它对中国儒家以前的文学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并对儒家的政教文学观有极大的启迪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空间理论是近年学术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对库切几部代表性作品进行了文本细读,从空间的权力统制、身体作为特殊的空间形态和叙事的空间化三方面论述库切在文学创作中的空间观,从而得出的结论是通过对空间本质的探索,库切向欧洲文学普遍主义原则挑战,对传统欧洲文学叙述模式、小说观念和作者权威的颠覆实际上创造出了一种事实上的批判文学,并以文本的形式参与了改变霸权政治的行动,并且体现着对整个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关怀。  相似文献   

6.
福克纳通过《喧哗与骚动》的创作展示了其独特的时间意识与时间哲学。其小说从章节题名到人物意识无不是福克纳独特时间观的具象性表现。福克纳的时间观是二相时间观——过去与现在,而非常识的三位时间观.即过去一现在一未来;在时间与空间之关系上,则体现为空间上的暂时悬搁与此时的趺落;在人物行动上则是无限期的延异与沉潜于既往;在事相呈象上则是以实为虚、化实为虚。  相似文献   

7.
从"三才"理论入手,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三才"的渊源关系,阐述了孙子的制胜观与"三才"内在机理的关联性,并从天地的空间观念、人与天地的依存关系以及"三才"和谐合一之道等方面论述了孙子"庙算"体系、攻防兼备的打击体系、"权胜"体系、"整体制胜"体系的丰富内涵,揭示了孙子体系制胜观对现代战争以及战略谋划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余启明 《文教资料》2005,(25):29-30
冯梦龙编撰的《三言》,塑造了众多的女性人物。其中不仅有敢于打破封建传统贞节观,大胆、主动追求自己婚姻幸福的女子,也有许多才情智能俱佳的女性形象,同时,更塑造了一批为争取独立个性人格而不屈斗争的女性。这不仅对后世女性文学形象的塑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女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反映出冯梦龙的平等女性观。  相似文献   

9.
由网络文化所构成的“第三空间”给学生的思想道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学生在这股文化力量的牵引下思想道德呈现二元分化的特征。针对此,学校应先实现传统的德育观向现代德育观的转变,才能有效牵引这股文化力量,引导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由网络文化所构成的“第三空间”给学生的思想道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学生在这股文化力量的牵引下思想道德呈现二元分化的特征。针对此,学校应先实现传统的德育观向现代德育观的转变,才能有效牵引这股文化力量,引导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月亮意象的文化内涵--从时空合一思维的角度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空合一思维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思维特点。月亮是中国古代诗词中’表现时空合一思维的重要意象,往往揭示了深邃的宇宙生命之道。月亮意象又是永恒的时空意象,常用来抒发深沉的历史人生悲慨,传达出中国化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对传统以物理时空为理论基点的冲突法理论和规则的冲击,透过技术或制度层面,实际上可以归结为网络社会对管辖权的挑战,也可以说是网络所带来的时空转换导致各国争夺网络管辖权的竞争。晚近提出的诸多网络管辖权理论及理论基础,如"新主权论"、"管辖相对论"和"网址论"等都是为本国在新的国际空间中扩张提供理论基础。合理的互联网规制有待于各国在这一"虚拟空间"领域不断有效地合作。  相似文献   

13.
中国“修身”的道德教育思想有注重外在规范与行为养成的传统,同时内在蕴含“修心”的思路。中国文化中的“心”概念与西方哲学对认知与理性的强调相对,表现出明显的情感取向,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所在。心作为内在意义世界,标画出人的道德意义系统,该意义世界和意义系统具有在世品格与开放自主性。从这一心概念出发,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内在理路可以被概括为“以心观心”。“以心观心”的内在理路是:首先引导人从心的角度观照道心和他心,从而进入道德意义系统;以前者为前提,指引人从我心走向道心和他心,并在这一行动过程中进一步体认道德意义,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充实意义世界,共创和谐美善的人间。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观念下,摄影被认为是真实时空中发生的事物和活动的复制品,是现实世界的纯粹反映,而数字影像的记录方式从实体的银盐变成了虚拟的像素,通过后期再加工合成或电脑绘图制作的影像把摄影从记忆中的现实空间转化为想象中的拟像空间,解构了传统摄影的确证和记录的本质,颠覆了摄影艺术纪实美、瞬间美的本体特性,重塑了当代影像艺术的创作与审美架构,步入瓦尔特.本雅明所预示的"艺术作为摄影"的时代。本文从传统摄影的本体特性切入,探讨数字影像技术对新闻摄影伦理观念的冲击,摄影艺术创作方法和观念的转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新的世纪,我们应该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史料建设、文学史的建构和学科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其研究,从而建立世界华文文学的整体观,并把世界华文文学建设成为一门具有独立文化价值的学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寻找新的研究热点,不断丰富和发展这门学科。  相似文献   

16.
歌德第一个明确提出“世界文学”和“民族文学”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将这一概念引入他们的文艺理论思想体系,科学地揭示出“世界文学”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准确地阐明了文学发展过程中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相互依存、互为作用的整体能动效应关系。在当今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中,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文学”和“民族文学”的论说,赋予我们更为开阔宏放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语境中,学的“世界”是一种深度的标志和话语权力象征,“民族”则是对于主体性的维护和多样化的呈示。深度追求是民族学和世界学的共通点。扎根于传统化,作人性的深入思考和生命追问,民族学就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汪曾祺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下,在中和、和谐的文化价值观基础上形成了一个生命意义与文化选择相契的心灵境界。他的心灵境界在文本中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即儒家的人道主义、道家的人格独立、佛家的精神自由回归到中国当代文学之中。这种对道德式微人性失落的审美反思,他们应以世界的眼光看待它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徐冰鸥 《教育研究》2012,(7):104-109
借助社会学的视角和空间概念的规定性,对教育世界中习以为常的课堂空间重新展开审视和反思就会发现,传统观念中的课堂空间,不仅缺乏整体性的关系特征,更对其生成作用重视不足,特别是学生对课堂空间的反馈和建构效应一直被忽略。对课堂空间作为社会权力关系的一种,以及它与个体情感的隐秘联系也缺乏认知。再审视课堂空间及其深度意蕴,其价值和意义在于,借助空间分析的研究方法,转换视角理解课堂教学生活,通过激发师生的主动参与,唤起课堂活力和创造性,追求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全新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今天看来,寻根学的一个重要的学史意义就是推进了新时期小说艺术观念的转型。这种转型的具体内涵包括:使新时期小说由传统载道走向现代审美、由现实主义走向现代主义,以及对传统小说时空观念的转变等。本探讨了这一转型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寻根学的地位和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