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吕本中提出的"活法"一说对江西诗派的发展,对南宋诗歌的变革,起到了先导性的作用.江西诗派自身的积弊是"活法"理论的产生的内部要求,"活法"理论的许多内容都可以溯源至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吕本中先生明确提出"活法"、"悟入"理论,带来了江西诗派诗风的重大变化,有振起南宋诗风之功,并得到与其同时的曾几、曾季霾等人的践行与发展.而后,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创作了大量的"活法诗",并且从理论上丰富发展了"活法"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刘克庄"本色"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后期江湖派诗人刘克庄的"本色"诗论是针对当时诗坛的具体情况而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其"本色"论既有对理学家之诗和江西派末流之诗的针砭,又有对当时诗歌流弊的理论拯救;既有对传统儒家诗教的接受和继承,又对当时的诗歌发展提出了"有情性、尚比兴、益世教、重声律"的规范性要求,进一步丰富了"本色"诗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宋诗逐步确立为与唐诗并列的诗歌经典范型的过程,宋代诗人杨万里方得以进入清人的批评视野.随着清朝不同时期诗歌观念与阐释范式的流变,持不同立场的批评者或给"诚斋体"诗贴上宋诗糟粕的标签,或推重其为性灵诗、白话诗的经典.正是在以唐音宋调为标准范式的古典诗歌审美标准凝定以后,"诫斋体"的特质及其创变性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4.
韩愈在李、杜后开辟诗歌新领域,其诗体现出"以文为诗"的创作倾向,而这种创新诗歌风貌与韩愈"气盛言宜"文学理论相结合,体现出了雄奇强悍的气势.同时这种创作倾向沾溉一代宋诗,影响深远,使宋人在唐人之后摆脱诗歌束缚扩展出一片诗坛新天地.  相似文献   

5.
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是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重要诗歌理论作品,其中的"辨家数"论、"法工"、"兴趣"等诗学主张在明代为"格调派"文人所继承、吸收,不仅对格调派理论的形成起到了指导性作用,还丰富了明代诗歌的创作手段。而这些主张所针对的,实质都是"以议论为诗"的宋诗弊端。  相似文献   

6.
方东树是桐城派最为重要的诗论家之一,其诗论在沿袭桐城派文论道文并重思想的同时,亦体现了重"文",追求审美价值的走向。其中,他秉承古典诗学以妙论诗的传统,主张"用意高妙",强调诗歌之美以善为内核,强调了诗教的美育作用;主张"兴象高妙",进一步从诗歌文学形象这个艺术本质特征的角度,赋予了"妙"字的诗学审美内涵;主张"文法高妙",在体现以文论诗这个桐城派诗论传统特色之中,亦表述有关诗歌章法、词句等方面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7.
臧明艳 《阅读》2023,(19):14-15
<正>南宋文学家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别具一格,形成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稚子弄冰》)这妙趣横生的诗句,为南宋诗坛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一起来读他的这首诗: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 ,艾青以其独到的审美理念以及创作风格在中国诗坛上占据重要地位。他打破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概念化、公式化的模式 ,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新诗艺术 ,完成了中国新诗史上中西文化“综合”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南宋诗人杨万里也是一个造诣颇深的理学家,理学的观照方式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物吾与也"的影响下,他的"诚斋体"诗广泛运用拟人手法,建构了一个具有生命灵性、知觉情感的自然世界;"格物穷理"的观照方式则住他于具体细微的意象中揭示自然生生不息的造化之妙,诗中充满了无限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0.
艾青的《诗论》被誉为"五四"以来在诗歌理论研究方面的最优秀的著作之一,他用优美如诗一般的语言,阐述对诗歌方面的独到的见解,诗歌的作用,诗人的职责,诗歌和时代的关系,诗歌与生活,诗的灵感、意境、表现手法等。尽管这些理论都是由只言片语构成的,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系统,但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艾青《诗论》中闪光点不少。特别是他的创作理论更是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1.
在80年代的诗坛上,新潮诗歌在探索中经历了由"朦胧诗"到"新生代诗"的审美变异与创作危机,其主因在于两者的抒情主体的"身份"变动与生存危机.本文试图对一些作品作粗略的概括与梳理,使人们对80年代新潮诗歌整体流向有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前期诗作中表现出了"明道"与"缘情"、"尚用"与"尚美"等两歧性,而据相关文献资料可知,白居易前期的诗论却又是以"明道"为宗,倡导写实尚俗,忽视了诗歌的情感和审美特征。显然,他的诗论与实践之间存有抵牾。但是白居易始终没有直面其诗歌中的这些矛盾,究竟是他的无意识抑或有意为之?从白居易的家庭环境、心态性格及其相关的客观存在等方面来看,其前期诗作中存在的两歧性或许是合于情理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诗歌理论的发展源远流长,而"以诗论诗"的体例,则是唐代杜甫的《戏为六绝句》所首创,嗣后,历代论诗诗层出不穷.以诗论诗,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意味隽永,易记易诵,在我国诗歌理论发展史乃至世界诗歌理论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4.
有明一代,诗坛上学杜宗杜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诗人纷纷以杜甫为宗,提倡诗歌的社会作用,直至明后期诗坛上出现了一股厌唐心理和"批杜"现象。这种诗坛上的"逆袭"所折射出的不仅仅是对一个诗人作品接受史的演变,更是政局、思想等多方面演变的结果。对明后期诗坛上的"批杜"现象,我们应该用一种辩证的眼光看待,吸取其中所提出的有价值的东西,摒弃无用的东西,这对新时代杜甫诗歌接受史的研究也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5.
出版传媒对新时期贵州少数民族诗歌的影响很大,其载体性和中介性使它对贵州少数民族诗歌发展产生了孕育作用、桥梁作用和平台作用,进而影响到贵州少数民族诗歌的文本呈现和文学机制,使这两方面都通过出版传媒实现了升级和更换,并为贵州诗坛培育了一大批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16.
萨都剌其人其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诗歌史上,人们一向认为元代诗歌在成就上远逊于唐诗,而且也不如宋诗,但是作为诗歌发展脉络的一段桥梁,元诗确有其自身的特点。就元代重要诗人萨都剌及其诗歌创作,可以看出元代西域诗人在汉民族文化的影响下,诗歌内容和特点逐渐汉化,这足以引起人们对元诗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7.
艾青的《诗论》被誉为"五四"以来在诗歌理论研究方面的最有秀的著作之一,他用优美如诗一般的语言,阐述对诗歌方面的独到的见解,诗歌的作用,诗人的职责,诗歌和时代的关系,诗歌与生活,诗的灵感、意境、表现手法等。尽管这些理论都是由只言片语构成的,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系统,但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艾青《诗论》中的闪光点不少。特别是他的创作理论更是别具一格。本文试着以一个比较概况的角度,对艾青的创作理论进行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蒲风是中国诗歌会中重要的代表作家,他的新诗创作及理论研究对现代诗坛产生了极大影响。其诗歌强烈的抒情特征体现在对社会现实的深情拥抱,对祖国炙热的爱国激情,通过通俗大众的诗歌语言,呈现出刚健、质朴、明朗的诗风。  相似文献   

19.
钱谦益因为领袖明末清初诗坛,所以备受世人关注,又因其背明降清做了人格亏缺的两截人,而饱受后人诟病。文章从钱谦益的生平、诗论和山水诗三方面对其做简要阐述,旨在通过人格分析、诗论解读,以及山水诗透视,来反观钱谦益一生人格的发展与蜕变,从而还原真我的钱谦益。  相似文献   

20.
有宋一代诗歌情与景关系疏离之原因,与宋代特有的政治和文化制度、策略有关,与理学(心学)的蓬勃发展密不可分,与宋人的创新精神和陌生化于唐诗的心态相系,与词被大量创作相连,与宋代长期的民族危机相成。如此种种,使整个宋诗在情与景的结合度上较之唐代大为降低,但却因此而呈现出一派新的气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