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通常的定义是将作品“公布于众”,我们在这里则将“出版”一词限定为:以书籍形式将作品公布于众。为了方便起见,本书将“图书出版”简称为“出版”,当然,“公布于众”的方式有许多,象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送,甚至一个人站在房顶上大喊大叫也可称做“公布于众”。图书出版与之同属一类,但它又是独立的一种,在文化与社会上有其独特而又重要的意义,不能为其它形式所取代。在这里,我不想追溯书籍在人类历史上和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也不想单就一本书作过多的评论,我只想谈几句有关图书出版这种特殊形式的优越处:首先,  相似文献   

2.
在没有打开Publishing Books之前,我以为这是一本谈论出版过程的图书.然而,打开之后,却发现并非如此.这是一本类似论文集之类的书,不同的作者从不同的方面对图书出版业进行了多侧面、多角度的描述.书中的作者,既有著名的出版家、编辑、出版经纪人,又有作者、读者、学者和书评者.可以说,图书出版中所涉及到的每一个角色,都在本书中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这些文章,既有对美国出版业的历史进行回顾的,也有对美国出版现状进行描述的,还有对图书出版未来进行展望的.正因为这些文章,丰富多彩,从不同侧面对图书出版业进行了描述,我们才将这本书中译名定为<图书出版面面观>.  相似文献   

3.
精品一例     
“多出精品”、“抓精品工程”这一类的话,现在是图书出版行业的一个热门话题。什么是精品,从新闻出版部门的政府官员到从事图书出版事业的专业人员,都发表了许多看法,我也有一点感想。我想举一个例子。在我家里,精心保存,不,是珍藏着一本书。这本书是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贺宜写的长篇童话小说《小公鸡历险记》(以下简称《鸡》)。“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个幼儿园的图书馆被“造反派”造了反,图书扔得满地都是,这本《鸡》就被我捡上了。书一打开,就合不上了,一口气读完。虽然是“小儿科”童话,可成人读起来一样的兴味盎然。…  相似文献   

4.
图书是知识的载体。图书的价值要回归图书本身,这是对的。现在很多人出书,不一定是为了要传播自己的思想或精神,而是为了出书而出书。这样的书看上去装帧得很豪华、很漂亮,但是没有有分量、有价值的内容。对这样的书,我认为就没什么出版意义。出版一本图书是否有意义,要看这本书有没有真正很充实、很内在的思想,有没有值得传播的价值。所谓“开卷有益”,我们必须保证读者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是获益的。  相似文献   

5.
我是出版战线上的一个新兵,又是个“半路出家”的“土包子”,不仅古籍方面的知识极其贫乏,就是现代书籍的知识也相当缺乏,很希望有介绍这方面知识的书籍出版,以弥补自己业务知识之不足。最近,我怀着欣喜的心情读了三联书店新版的唐弢同志的《晦庵书话》,觉得实在是一本好书,尤其对我们这些“新出版”,可以说是我们学习业务的一本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6.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勤奋的书,也是一本思考的书,智慧的书。这本书,不仅是一本业务的书,也是一本学术的书,做人的书。新闻界的朋友们出版过许多书籍,而像《记者心语》这样的书,还不多见。它不是一般的作品集,不是记者采写的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也不是一般的新闻学著作,而是作者在实践中“理性化感悟”的集锦。作为一个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老记者,我阅读这本书,有一种亲切之感,好像是同行、朋友之间在谈心。作者的许多心得,引起了我的同感,给了我不少启迪。近几年来,我反复强调重视“观念”问题。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个原因,就…  相似文献   

7.
最近,见到一本少儿读物《趣味生物学》封面设计很新颖,但,这样一本并不算薄的书籍,却没有书脊,说得确切一些,是书脊上没有印上书名;无独有偶,一位朋友从云南给我寄来了一本《林海行》,一看也是没有书脊字的。我想,这也许都是设计人员出于标新立异的考虑吧,但这种“标新立异”,实在不宜提倡! 书脊的作用不仅是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为了便于从书架上寻找,这本来是常识性的东西,但有些人却不太重视后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每本书都有自己的出版纪年。在现代图书中,这是一个意义最明确、单纯的要素,也是最程序化的要素。与现代书籍相比,汉语古籍的出版纪年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更丰富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9.
晚清民国时期的许多报馆同时也出版图书和期刊,比较典型的是上海的申报馆,出版书籍的规模和影响都还不小。即便是一些无力出版图书刊物的小报馆,也很注重从读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让报纸上连载的章回小说成为“剪报本”即是一例。这种章回小说剪报本的出现,是我国文学出版工作发展中的一个小插曲,是当时印刷出版落后情况下的特殊产物。  相似文献   

10.
正很多人都抱有这样的印象和思维:农业技术类图书面向基层,一定要做成小部头图书,走低定价策略之路。我一开始也很受这种思维影响,做农业技术类书时始终不敢跨越这个藩篱,绝大多数图书都是小部头低定价,生怕较大部头高定价图书没有市场,读者接受不了。但经过多年策划图书的经历后我走出了这个误区。实际上,一本书能否做成较大部头、定出高价,并无一定之规,最终还是取决于这本书质量是否高,内容能否符合读者需求,即书好照样能定出较高价格,农业技术类图书同样如此。笔者日前策划出版的《羊病诊治原色图谱》即具有这方面的典型特征。在此,我借该书的策划、出版过程来深入剖析一下。  相似文献   

11.
在速泰熙设计的一些图书中,不难注意到他比较喜欢用“书籍设计”这一词汇。其实,这一词汇和“装帧设计”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后者在人们的心目中通常是指封面设计(甚至忽略书脊、封底等),积极引入“书籍设计”,决不是做文字游戏,而是强调一种整体设计的新观念,以求书籍艺术更全面地发展。倡导书籍设计这一理念的也不是速先生一人,譬如吕敬人以“书籍形态”名之,其意相近。  相似文献   

12.
在每本书的版权记录页与封底上都有一行标明“统一书号”的文字,这就是根据全国图书统一编号为每本书编的书号。统一编号是科学地管理图书的必要条件,它的作用在于提高出版、发行统计工作的质量,便于书店和图书馆分类陈列存放。统一编号由图书分类号、出版社代号、序号三部分组成。如《中国出版史概要》的书号为17088。  相似文献   

13.
1月14日下午,2008年北京图书订货会刚刚闭幕,中国宇航出版社正在进行年终考核,突然接到一个坏消息:库管人员在验收入库图书时,发现有10种小开本图书出现胶订书脊开裂现象。就是在翻书时,稍一用力,胶订书脊便随着一声清脆的“喀吧”声,突然纵向断裂,一本书变成了两本,只有书脊上  相似文献   

14.
近日读京城某出版往出版的一套散文系列,很是诧异,那位堪称“旋风”的香港女作家真的又要成为散文大家?瞧一瞧这图书的装帧和每一本书的书名。实在都是一个散文大家的气派和架式,细细把来,大呼上当,每篇等量划一的千字篇幅,每章都是  相似文献   

15.
书籍整体设计的内容书籍整体设计不仅指封面,还应包括环衬、扉页、字体、版面以及纸张、印刷、装订工艺的设计等等。讲求书籍的整体设计在于将书籍的外部特征与内容联系起来,给读者一种阅读的连续感和完整感。封面封面是书籍整体设计的核心,为整部图书定了一个设计的基调。封面设计不仅包括书籍的正面,还包括书籍的侧面(书脊)及背面,设计时既要把它们作为整体考虑,又要考虑成书后三个面分开看的效果。这里书脊的设计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书放在书架上展示的部分是书脊。字数多的书、精装书书脊较宽,如不进行书脊设计,不仅取书时要靠辨…  相似文献   

16.
图书评论应当重视对书籍装帧艺术的整体评价杨小民图书是精神和物质、内容和形式的综合体。图书的形式因素即为书籍的装帧设计艺术(以下简称“书装艺术”),它的内容应当包括:封面、封底、书脊、环衬、扉页、字体、字号、插图、版式、护封等。书装艺术作为图书的重要组...  相似文献   

17.
上海的《书讯》创刊时,秦牧同忐在一篇文章中说:“这将是书海的一座探照灯,读者和出版社、书店之间的一座桥梁。”这是祝贺的话,希望的话,但讲得很中肯,也很形象。1980年我国出版的图书是两万多种,以后还将逐年增加。怎样使数以万计的新书找到需要它的读者?怎样使数以亿计的读者找到他们需要的书?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加强书籍宣传。要把书籍宣传工作做好,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下面讲三点个人  相似文献   

18.
出版社每出版一种书,总要考虑到它的社会效果,希望它对一定的读者有所帮助。而一本书在阅读前,人们并不了解其内容和作用,要让人家知道,就要作宣传。目前,有些出版社已注意加强书籍宣传工作,经常编印书目和宣传材料。但也有一些出版社对书籍的宣传工作却注意不够。据说这与现行出版发行体制有关,因为书出版后由书店包销,销掉销不掉是书店的事,出版社因此放松了对书籍的宣传。我以为,这与体制关系不大,主要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图书发行事业起源于古代正式书籍的流传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图书发行事业起源于何处?现有的出版史著作中认为,西汉末期古代书店的出现,是它的起源,图书发行史也以这里为起点。这样一来,西汉末年以前的朝代,就成为图书发行史的空白。我认为这个空白必须填补它。要追溯图书发行事业的起源,必须从我国古代最早的原始书籍来考察。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记录,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甲骨文、青铜器文、石刻文都属于记录档案性质,不以传播知识为目的,史称“原始的书”。在原始书籍之后,产生了我  相似文献   

20.
前些天,《编辑之友》期刊要我编一个以“编辑学”命名的书籍的书目,换句话说,也就是在书名上开门见山打出“编辑学”旗号的图书的书目汇编。我翻箱倒柜,着实忙了一通,屈指一数,从1949年到1999年3月,共出版了67种,内含港台地区5种。尽管我是使劲地收集了,但是我敢说,这仍是一个不完全统计,因为限于信息,有的书即使出版了,但没有信息,无法知道,这是完全可能的。我只能说,这60多种是绝大部分,用一句保险一点的话:是基本上包括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