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6年年底我国《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正式出台.《规划》将"积极推动现代内容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作为我国新闻出版八大发展战略重点之一.传统出版业亟待进行产业升级,以便在跨媒体出版的时代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沈珉 《出版广角》2018,(1):20-22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出台,标志着顶层设计层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系统全面的布局,它会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与改变出版的生态.文章试图揭示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出版生态的变化趋势,为出版产业迎接未来的挑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浩冰 《出版科学》2018,26(1):121-124
《一角丛书》是著名编辑出版家赵家璧主编的第一套丛书.该套丛书在形式上借鉴西方出版丛书,与赵家璧的生活、学习经历以及求索精神息息相关.但是,该套书最初并未因新的形式而畅销,其出版畅销肇始于"九一八事变"下赵家璧紧捕热点向罗隆基、胡愈之约稿而陆续取得的,以此带动了相关图书的持续销售.在《一角丛书》出版后期,赵家璧也出于个人旨趣向名家约稿,并对出版内容做出调整,在市场实践中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国公报》是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后所出版的最早的报纸之一种.一九一一年十月十一日,首义领导人集会,决定称中国为中华民国,设立军政府.同月十六日,军政府就创办了这个《公报》.刊登在创刊号上的《本报出版章程》声称:"本报暂为军政府军务部附设机关,故定名中华民国公报."报纸还根据上述会议决定,改宣统三年为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本报出版章程》写明:"本报设主任员二人,编辑员十人,校对员四人,发行员二人,庶务员二人,会计员二人."该报实际的编制和人事情况我们还不甚了解.据某些书刊记载:  相似文献   

5.
《科技与出版》诞生30年了.抚今思昔,感慨万千!感创业不易,兴业更难,诞生不易,成长更难. 《科技与出版》最早的名字是1981年4月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成立后决定编辑出版的《科技出版工作通讯》.1982年9月常紫钟主任主持会议,决定在已出4期的基础上,将《科技出版工作通讯》改名为《科技出版通讯》作为会刊(双月刊),内部发行.任务是沟通科技社工作情况,交流编辑出版经验,介绍国内外科技图书出版动态……为开创我国科技出版新局面服务.80年代中期随着出版业改革发展的浪涛日益高涨,作为中国版协工作机构并兼具全国120余家科技出版社联合办事机构职能的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深感加强信息交流、相互研究、共同提高、共促发展的必要,1988年1月经新闻出版署批准,正式改名为《科技出版》,公开发行(仍为双月刊),同年10月组建了编委会.  相似文献   

6.
刘棣辉 《出版科学》2007,15(2):57-59,53
2005年6月2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材出版招标投标试点实施办法(修订)》(简称"办法"),米加德先生撰写了《课标教材出版招标的理性思考》一文,认为这种新的招投标形式法律依据和理性不足.本文针对米先生的观点,对作为"办法"法律依据的《出版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文进行了重点分析,阐述了新制度的合法性.同时结合教材实验中的具体情况,得出了对课标教材出版招投标原有的模式进行改革不仅合理而且必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生产上,《武汉晚报》推行"双品牌战略"和"项目负责制",最大限度激活新闻人的潜力与活力,让新闻产生立体效应.在办报机制上,《武汉晚报》摸索出一套"新闻、活动、广告、发行"四轮驱动的办报模式.四个"一"相加,不是简单等于"四",而是相互融合,再造一个报纸发展新引擎,给报纸发展注入强劲的马力.  相似文献   

8.
陈昕 《编辑学刊》2021,(1):47-51
与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大潮相随,中国出版业的改革发展波涛也十分壮丽.作为出版业改革发展40年的亲历者,我十分留意这一时期国家出版行政部门主事者的新作面世,尤其是回忆录和口述历史,因为其中蕴含着出版业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决策的来龙去脉和情境细节,也流淌着作者对出版工作的独到体验和睿智识见.当年收到老署长宋木文同志的《亲历出版30年——新时期出版纪事与思考》《八十后出版文存》《一个"出版官"的自述》三本书后,我都是挑灯夜览,一气读完,欲罢不能.近日收到又一位老署长于友先同志的新著《于友先出版工作选集》,也是急不可耐,一睹为快,细细研读.  相似文献   

9.
任火先生所著《编辑独语》(下称《独语》)一书出版后,在国内出版界引起了反响,表现之一是2003年首次出版,2005年即再次印刷,这与许多学术性论著"一次亮相,不再登场"的萧条局面相比,可谓欣慰.  相似文献   

10.
《档案法》颁布实施后,《档案法》是"软法"之说就一直不断,都希望《档案法》"硬"起来.这也可以从《档案法》研究文献中对"刑法"与"行政法"的关注程度上得到印证.本文通过对知网期刊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有关文献的数量对比,从一个侧面说明档案工作者对《档案法》软与硬的解读与期盼.  相似文献   

11.
陈苏 《编辑学刊》2011,(2):70-73
上海曾是中国少儿出版的重镇,少年儿童出版社是新中国成立最早且唯一没有冠以地名的专业少儿出版社,半个多世纪以来,所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和"365夜"系列等品牌图书影响巨大,引领了全国少儿出版的潮流。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北有"中少",南有"上少",上海稳居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出版业重镇.然而,不少人未必知晓,申城也是中国现代红色出版的源头:建党前后,沪上五个早期红色出版机构陆续亮相,并首创了"出版社"这个名称. 出版《共产党宣言》的社会主义研究社 党的第一个出版机构,是1920年8月为出版《共产党宣言》而在上海创办的社会主义研究社.  相似文献   

13.
出版本质上是理想主义者的事业.出版人的人文情怀与社会担当是出版工作永恒的主题.纵观当代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优秀出版家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无时不在.文章以巢峰之于《辞海》、姜椿芳之于《中国大百科全书》、陈翰伯之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钟叔河之于"走向世界丛书"的编辑出版实践为例,分析其社会担当精神及行为,以期能对当下出版从业者职业操守与使命意识的培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长达70年中,对云冈石窟最全面的影像记录,是日本版16卷本的《云冈石窟》.2019年,由云冈石窟研究院编纂、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云冈石窟全集》横空出世,迅速赢得世人瞩目,被学界和出版界交相赞誉为民族的"争气工程".文章自追溯云冈石窟的发现与研究简史入手,考述《云冈石窟全集》的编纂与出版过程,进而申论其"重若国器"之历史价值和"天命所归"之文化意义,以揭橥这一重大出版工程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5.
杨淼 《采.写.编》2018,(1):144-145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策划、出版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顺风相送》研究",使得《顺风相送》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得到了全面的展示,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效统一.本文以该项目为例,对项目论证及双效统一进行了思考与剖析,以此为类似项目的策划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周总理诗十七首》于1977年出版.这本书的出版是一次突破"三化"方针的实践,打破了当时出版业的一些困境.在这次实践中,四川出版人进行了思考,并总结出有益的经验,走在了思想潮流的前头.1979年12月在湖南长沙举办的全国出版工作会议上,四川出版人将这些经验与参加会议的众多同志分享,助力长沙会议突破"三化"方针的推进.  相似文献   

17.
斯蒂格勒的"电影时间现象学" "那三年宛如地狱,历险重重,使我几乎筋疲力尽,不过这部书却也拜其所赐."法国哲学家斯蒂格勒在他的系列哲学著作《技术与时间》的第三卷《电影的时间与存在之痛的问题》的"告读者"中如是说. 1996年出版了第二卷《迷失方向》之后,斯蒂格勒应邀出任法国音像研究所主任,1999年离职.由于这三年的经历,改变了《技术与时间》的内容和出版次序,于是就有了2001年出版的这部第三卷.  相似文献   

18.
具有文明教养较高的上海人,绿色意识觉醒得较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很早就出版了《大气污染》、《水处理》、《分流污水治理工程》等专著--但,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上规划绿色.  相似文献   

19.
跨媒体出版的生产流程再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崛起和媒介融合的不断推进,媒介内容逐渐转向新形式的媒介产品和服务,这对传统的出版模式和媒介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呼唤对跨媒体出版的生产流程的再造,彻底改变打补丁式的跨媒体出版方式,减轻工作的复杂性并提高传播的时效性.阐述了基于"单一数据源管理"的跨媒体数字出版生产流程,并介绍了结构化的跨媒体出版系统平台的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是传统出版发展的必然趋势,早已成为业内共识.总署2010年出台的《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传统出版单位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其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运营份额在总份额中占有明显优势"的发展指标,进一步明确了转型的任务.然而转型的口号已提出多年,究竟进展程度如何,成效又如何呢?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上,十余家出版集团及旗下出版传媒公司代表出席了"出版集团数字传媒公司发展圆桌会议",共商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大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