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媒介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英语新闻写作的逻辑与阐释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被广泛使用,掌握全媒体时代英语新闻写作的技巧、方法、特点,对于中国媒体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国际话语权具有深远意义.由罗雯、艾蓉、童扬芬主编的《全媒体时代英语新闻写作》一书,重点分析了全媒体时代英语新闻的主要传播特点,以及英语新闻写作的结构框架与逻辑要点,为新闻从业者进一步掌握英语新闻写作技能,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5月12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2年《传媒蓝皮书》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会议探讨了全媒体时代国际新闻传播的热点事件和面临的挑战,展望了全媒体时代下的国际新闻传播的最新动向,  相似文献   

3.
2012年5月12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2年《传媒蓝皮书》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会议探讨了全媒体时代国际新闻传播的热点事件和面临的挑战,展望了全媒体时代下的国际新闻传播的最新动向,  相似文献   

4.
2011年总产值达到6379亿元2012年5月12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2年《传媒蓝皮书》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会议探讨了全媒体时代国际新闻传播的热点事件和面临的挑战,展望了全媒体时代下的国际新闻传播的最新动向,《2012传媒蓝皮  相似文献   

5.
潘永杰 《中国传媒科技》2023,(5):143-146+158
【目的】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党和国家战略决策,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是当前主流媒体面临的发展课题。【方法】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统筹运用数字化理念、思维、方法、手段,按照“平台大脑+系统跑道+应用场景+综合门户”技术框架,建设“全媒体新闻传播”应用,推进“三融五跨”[1],实现以数据流耦合决策流、业务流、执行流。【结果】数字化技术应用有助于纾解互联网环境下全媒体新闻传播堵点、难点、痛点,增强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结论】应用建设可为新型主流媒体加快新闻传播流程再造、模式重构、制度重塑,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6.
2012年5月12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会主办,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清华-网易未来媒体研究中心协办的"全媒体时代国际新闻传播教育创新论坛"的清华大学主楼报告厅召开。论坛邀请了来自海内外学术界和媒体业界的60多位院长、总编等嘉宾,就国际新闻传播教育中的"全球模式"与  相似文献   

7.
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在为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现实问题.本文简要归纳概述当前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伦理存在的问题,也就是伦理失范现象,从媒介生态失衡、生产主体弱化、自律他律欠缺三方面分析新闻伦理失范的原因,并重点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重构路径,希望能够有效走出媒介新常态下的新闻伦理困境,促进全媒体新闻传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结构不断优化,而在新闻时政传播中融入全媒体技术,能使新闻的影响力和引导力显著提高。而在全媒体的冲击下,也改变了时政新闻的传播逻辑,传统的时政新闻传播内容对全媒体时代发展的要求很难相符,亟待创新其传播方式和传播路径。如何提高全媒体时代时政新闻的传播力,是本文重点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是我国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发展战略与目标。本文在传播主体关系视野中,考察我国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并重点探讨了全媒体传播体系升级的主导方向。本文认为,传播主体是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核心要素、关键要素。把握全媒体传播体系的现状,需要从职业新闻传播主体与非职业新闻传播主体的关系、主流媒体与商业媒体的关系、主流媒体机构内部新媒体编辑部与传统新闻编辑部的关系、不同行政级别主流媒体的关系、综合性媒体与行业媒体的关系等方面展开。面向未来,本文提出,我们要建设以主流媒体为核心主体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新闻传播、信息服务、治理功能相统一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适应新技术、新变化、新环境的开放性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具有国际交流对话能力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0.
国际传播正在经历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媒介技术与国际舆论环境的耦合。在新发展阶段,国际传播工作需要分析政治学、经济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与国际传播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共同关切,凝练国际传播规律,完善国家战略顶层设计与布局安排。只有明确国际传播的系统性、复杂性和实践性,才能勾勒出全媒体时代国际传播规律,为解决长期浸润在全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第十届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年会入选论文的文献分析,从全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受众研究、社会责任、媒介呈现、大众文化、人际传播、健康传播等方面综述了年会的主要研究进展.文章认为,本次年会的从多个方面剖析了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研究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为新闻传播学理论的创新提供了话题,为全媒体传播环境下的新媒体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全媒体时代为新闻记者提供了更多采访技术,但如果仅从技术层面上创新,也不足以适应全媒体传播环境.全媒体传播要求新闻记者胜任各种采访环境,既是对采访技术的创新,也是对采访能力的全维度考验.如何在全媒体时代完善新闻采访工作,成为当代记者时刻思考的重要课题.鉴于此,结合多年采访工作经验,提出了全媒体传播下新闻采访工作的创新思考,希望对采访工作质量提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全媒体背景之下,促进了我国电视行业的变革。当前的电视台新闻节目中,越来越多地运用了信息化以及数字化技术和设备,进行新闻的传播,促进公共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提高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便捷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进了全媒体和电视台新闻传播之间的融合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全媒体和电视台新闻传播之间融合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了全媒体对于电视台新闻传播所造成的冲击和挑战。之后又论述了当前的电视台新闻传播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全媒体和电视台新闻传播融合的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们正在大踏步进入"全媒体"时代.全媒体传播给媒体生产和传播新闻,给受众获取和阅读新闻,都带来了深刻变化.急速改变的传媒大环境,不断涌现的新兴媒体,对传统主流媒体,特别是各党报集团多年形成的影响力形成了很大冲击.在全媒体条件下如何构建并提升传统主流媒体的传播能力,成为备受业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媒介融合进程的不断加快,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我国传统媒体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在全媒体运营时代将核心竞争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就需要注重优化全媒体新闻的运行操作,加强媒体之间的融合,顺应媒体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目标,结合全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运行的特点,来加强全媒体新闻的实践探索,才能更好地提升全媒体新闻运行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全媒体新闻运行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探究全媒体新闻运行的特点,以及现阶段全媒体新闻传播的发展,针对于全媒体新闻运行的实践探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越来越自由,新闻舆论反响越来越大,要想正确引导新闻传播舆论,就必须强化新闻传播管理。新闻传播管理是规范新闻传播行为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避免那些荒谬、虚假的新闻被传播,进而避免不良舆论的产生。本文就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管理做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7.
2012年5月12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会主办,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清华-网易未来媒体研究中心协办的"全媒体时代国际新闻传播教育创新论坛"在清华大学主楼报告厅召开.论坛邀请了来自海内外学术界和媒体业界的60多位院长、总编等嘉宾,就国际新闻传播教育中的"全球模式"与"本土经验",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培养之间的融合与对接,以及新闻传播教育如何适应传媒数字化、产业化发展等广泛议题发表演讲,进行了小组讨论.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迅速崛起改变了社会信息流动的生态环境,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当前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的信息传受关系,使新闻生产和传播的流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全媒体时代,微博平台成为了极其重要的信息传播平台。在国际新闻传播中,微博平台上的国际新闻帐号也不断分流着传统媒体的受众,成为了国际新闻传播中的重要一环。而新的媒体技术与环境对国际新闻编译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只有认真分析目前微博平台上国际新闻编译现状,发现问题并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可更好的进行国际新闻编译工作。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全媒体时代时政新闻采访优化和传播对策的研究,首先,阐述全媒体时代与时政新闻基本内容。然后,分析全媒体时代时政新闻采访优化措施,包括保证采访实效性与科学性、保证点线面有机结合、保证生命力。最后,在全媒体时代下,针对时政新闻的传播,给出完善报道方式、及时与受众互动、明确传播平台的差异性传播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韩冰 《东南传播》2012,(5):86-88
数字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促成了新闻传媒形态的转型,构建全媒体传播平台,进行传播内容的"跨媒体"传播,已成为传媒发展的主流。新闻传媒的运营模式由以往的单一化媒体运营转变为全媒体化运营。全媒体化运营模式的建立使新闻编辑业务的媒体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新闻编辑业务需要进行创新,以发挥全媒体优势,实现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