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关键,因此,教师要精讲之外,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学习,使他们自己反复体味其中的学习乐趣。那么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在教师的督促下勤学好问,达到“自得其乐”的境界呢?我认为,首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想学;其次是教给学生合适、恰当的学习方法,解决方法上的问题;再次是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学习、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校的课堂三导教学已开展两年多了,在实践中对于学生的质疑感悟很多。农村的学生在课堂上不善于表现自己,发现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因此教师应积极采取方法,让学生能够有探究的欲望,提高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计算机课程的教师.我站在这个职业教育讲台上,一直努力使学生学有所得,而自己要教有所获。学生能否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这一直是我的教学重点。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从他们的兴趣人手.而教师本身的传授方式也应该多渗人生动活泼等元素。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要在计算机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  相似文献   

4.
语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都充分体现了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新理念,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作勾新一轮基础教育的实验教师,我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摸索,对于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这一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十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探索,去感受、理解课文。笔者在《狼和鹿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曾实践过这一教学理念,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将这一课的课堂教学片断笔录如下:我首先让学生预习这篇课文,上课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阅读课文时存在的问题。忽然有一个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还不明白,谁是破坏森林、造成生态失衡的罪魁祸首呢?”我马上意识到这个问题对他们理解课文的重要性,于是就放弃了原来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1994年初,我开始在佳华学校担任语文老师,至今已有7年多的时间。与我在国内35年的教学经历相比,这7年多的海外汉语教学有其特殊性。回顾在海外的教学,我尤其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汉语教学所研究的共性。在海外——汉语文化的沙漠地带,兴趣培养尤其重要。我注意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与对老师的感情有关。学生喜欢哪位老师就爱上哪位老师的课,就对哪门课有兴趣。有一个学生在题为“我的一位加拿大老师”的作文中写道:Mrs. Mcalay是我的英文老师,她个子不高,可是她的那种内在气质却能征服我们的心。每当我们看到…  相似文献   

7.
在2000年的语教学工作中,我采用了“周计划教学法”。我的做法是:在每周开始,明白地告诉学生,我们在这一周内共有多少语学习时间,教师准备讲什么,用多少时间;准备安排多少时间让同学们阅读;训练多少内容,什么时间完成;对本周的学习内容,教师用什么方法进行检查、评价。这样组织语教学,使学生心中有数,能够自主支配时间,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活动相对减少,讲得精,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精讲节约的时间,让学生用来阅读一定数量的学作品,充实了基础,提高了他们的语水平。在教学中,我觉得这是一种可行的教法,下面我从四方面谈谈对它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教初中数学已经有11年了,教了三轮初中.最近这几年,尤其是近两年来深深地感到在数学这门学科上“学困生”、“厌学生”越来越多,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两级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淡薄.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及和同行的经常交流,我们共同感受到数学教学的难度在逐年增大,数学越来越不好教了.  相似文献   

9.
陈华 《宜春学院学报》2008,(Z1):209-210
从事高一数学教学一年来,备课、教学、辅导,成为我工作和生活中最主要的内容。回想这一年自己的辛苦努力,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初走向教师岗位,在没有经验之前应多花功夫听老教师的课;与学生交朋友,减少低分学生,培养高分学生;多采取联系生活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对枯燥无味的数学感兴趣;虽没有经验,但可以多回忆自己以前读书时所没有注意的问题及难以掌握的问题,把它讲透、让学生背熟;多鼓励学生,多教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奏好数学"三步曲";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共同教育好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我的天职。在数学的园地里,我虽然没有多少教学经验,但我愿意:志以丹心育桃李,三尺讲台谱乐章。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尝试着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解决疑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创新意识,并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从事高一数学教学一年来,备课、教学、辅导,成为我工作和生活中最主要的内容.回想这一年自己的辛苦努力,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初走向教师岗位,在没有经验之前应多花功夫听老教师的课;与学生交朋友,减少低分学生,培养高分学生;多采取联系生活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对枯燥无味的数学感兴趣;虽没有经验,但可以多回忆自己以前读书时所没有注意的问题及难以掌握的问题,把它讲透、让学生背熟;多鼓励学生,多教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奏好数学"三步曲";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共同教育好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我的天职.在数学的园地里,我虽然没有多少教学经验,但我愿意:志以丹心育桃李,三尺讲台谱乐章.  相似文献   

12.
两年来,在问题化学习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断地提出自己的质疑,并以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的认识,使我们的语文课充满着唇枪舌剑的争论。我们在问题化学习中重新走进文本,跨越时间和空间,感受着文字的力量,智慧的火花在这里进发,而学生灵动的眼神更加坚定了我们努力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段玉江 《云南教育》2001,(19):29-2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学习方法我认为最适宜的传授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下面以“圆的认识”的教学为例,介绍我是怎样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渗透最常用的数学学习方法——发现学习法的。所谓数学中的发现,是指学生对自己头脑中已有的数学概念、法则、定律、性质等进行组织和转化,从而获得新知识所进行的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的发现,要求教师在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供若干有关信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验、计算,萌发猜想意识,培养学生联想类…  相似文献   

14.
编辑老师:你好!我是工作在普通学校教学第一线的一名教师,几年前领导在我班上安排了两名特殊学生,为了这两个孩子。我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心血。但说实话,在工作中。我常常产生许多困惑,比如,遇到教学上的问题。我不知与谁商量,从哪儿取得帮助;教特殊学生工作量增加,而教师业务考核却并不考虑这些:总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我该怎样对待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校实施新课程已一年多了,通过这一年多的学习、研究、实施,加深了我对新课标的理解,也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下面着重谈谈自己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尝试和探索。一、改变教学分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好奇心强,对体育课具有浓厚的兴趣。为保护好这种好奇心,我在教学中从改变教学的分组形式入手,通过学习小组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具体的方法有:1.友伴型分组形式。即改变过去按男女学生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  相似文献   

16.
我认为数学学习不应该仅仅成为学生对概念、法则、定理、公式的熟练运用,还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去经历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见,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法越灵活,越具有创造性,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过程,让课堂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激活,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教学实际,我尝试进行了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高中历史新课程进入课堂已有两年多时间了,广大教师都在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精心营造民主、平等、宽容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主动、自主、生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力求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8.
个性化学习就是学生按照自己现有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而进行的学习。个性化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能力,采用不同的内容和问题,对学生进行分门别类的教学,也就是因材施教。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曾尝试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比如对水平不同的学生提出难易有别的问题,留不同的作业等,但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要照顾到所有层次的学生,实现起来比较困难。怎么去解决这种困难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实现真正的小班化教学,二是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今日教育》2007,(5S):51-51
重庆市永川区朱沱镇江永小学刘为老师来信提问: 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六年有余。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有非常多的困惑.最近特别希望解决这个问题—— 在教学中.教材要求很多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我发现学生需要花非常多的时间才能自己探索出结果、结论。可以说,的确有许多学生充分开动了脑袋,但是一节课就在这个过程中很快结束了.还有其他许多问题没时间解决。而且,每天才只有一节数学课!请问:怎样才能处理好学生自主探索与课时任务之间的矛盾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一节课的时间是同定的,怎样在这40分钟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这一直是每个教师思考的问题.教师在这一节课中要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要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最大化的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才是高效的.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下,我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深刻地体会到让学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