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夏武荣老师《思路·细节·沟通——模拟上课(专制下的启蒙)的课堂实录及评价思考》(《中学历史教学》2013年第12期)一文,文中提到:“我在备课的时候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霍布斯、伏尔泰、卢梭都是终身未婚。”说霍布斯、伏尔泰终身未婚是对的,但说卢梭终身未婚就不对了。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中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由于课讲得实在精彩,迷住了听者,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课后,一位教师请教这位老教师,“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老教师回答:“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  相似文献   

3.
佘民富 《班主任》2003,(5):46-46
读了贵刊第八期谢云老师《不做园丁》一文,真有些佩服谢老师的反思精神。但作为一名老教师,又不敢苟同谢老师的观点。谢老师为何“不做园丁”?他说是“起因于一次观看园丁的劳作”,“不希望自己像园丁那样简单粗暴”。  相似文献   

4.
范剑鸣 《江西教育》2004,(15):88-88
一天,初三政治复习课上讲到了“民族自尊心”,我自然而然地发问:”你们学过鲁迅的《藤野先生》吗?”学生的回答却出乎意料——“不知道!”“初三不是有这篇课文吗?”我问。“老师不上。”学生说。  相似文献   

5.
也谈银元     
雷从海老师《不应忽视有关银元的教学》一文(见《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3期),提醒我们“切不可忽视语文教材中有关银元的教学”。我赞同这一观点,应该在教学中穿插这一货币文化,它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但雷从海老师的文章有两点需作补充:一是要说明铸造...  相似文献   

6.
廖卉 《四川教育》2013,(12):37-37
案例一】老师今天()会表扬我。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可能性”课尾,要求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师:小朋友送给了老师快乐,老师也送大家一个礼物——一组优美的画面。课件出示:A太阳一定从东方升起.B买彩票的人在想:我可能会中奖。C花生()长在树上。D爷爷的年龄()比爸爸大。E今天,老师()会表扬我。生1:今天老师可能会表扬我。师:说说为什么,可能会表扬你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肖琳 《贵州教育》2011,(5):39-39
有幸现场听了一节由贵阳市北郊小学何老师执教的《小稻秧脱险记》。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很活跃。可课毕,坐在下面的我——一个“大”学生,竟然回想不到老师刚才教了什么,只是感到老师不停地提问,学生积极地回答。下面,就“提问”与“自主学习”来粗浅地谈一谈我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案例一:某私立中学一位老教师给《钱江晚报》写信,信中说到:“有一次双休日,我坐校车回家人多车挤,有的中学生没有座位,刚上车就听到学校领导大喊:所有的老师站起来,给学生让座!钱老师一下子愣住了。因为在我漫长的教学生涯中,只有中学生给老师让座,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老师要给学生让座的印象。或许是我的观念旧了,真的“落伍”了;或许自己是孤陋寡闻,因为这种现象在公立学校也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9.
网上有这样一则笑话——老师让小朋友用“其中”造句。小朋友说:“我的其中一只左脚受伤了。”老师评语:“你是蜈蚣吗?”一笑之余.我们会模模糊糊地悟到一点使用“其中”的规则。有人可能会赞同老师的观点:假如说“我的其中一只左脚受伤了”的是一只蜈蚣.这句话就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尹颖尧 《大学生》2014,(11):58-59
吕世浩老师的这门课“中国古代历史与人物——秦始皇”(以下简称“秦始皇”)吸引了43874名同学,号称Coursera(MOOC平台之一)最火的中文课。之后,他又开设“史记(一)”。解读秦始皇和《史记》时,吕世浩从思辩角度出发,希望帮助大家探究历史的有趣和有用。以授课内容为基础的吕老师的新作《秦始皇:一场历史的思辨之旅》即将出版。  相似文献   

11.
从教十余载,遇到过各式各样的学生,也见过不同类型的家长。总的说来,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老师充满信任和期待。当然也不乏难相处的家长,我的做法是“避其锋芒”,委婉地对他说“不”。前不久,我和几位老师正专心致志地备课,一家长领着他旷课三天没有到校的儿子闯进了办公室,直接对他儿子的班主任王老师说(没有称呼):“我儿子的手机又丢了,你当班主任的管不管?”王老师是位四十好几的老教师,性情温和、内敛、不善言辞,王老师一时没有应对,那家长就又说开了:“他和同学打架的事,你怎么能那么处理呢?”让王老师不知先回答哪个问题好。…  相似文献   

12.
任世江主编在《历史教学》(中学版)第8期发表了《求真、求实是历史教学的底线》,其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所举事例让中学教师实在困惑,因此有了第9期胡运珉老师的《求真、求实与我们的困惑》一文。中学老师的专业理解水平有限,不知选择哪家学说的观点,要想把这些观点定于“一”更是困难。面对中学老师的无奈,陈新祥老师在第10期发表了《换一种思路“求真、求实”解“困惑”或许更好》,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互助县第三中学赵启莲老师在《关于“交子”与纸币》(《中学历史教学》)2007年第8期)一文中说:“‘交子’就是纸币,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个说法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赵老师确认自己文章附图所示纸币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的‘交子”’.(编者按:附图为编者所加,非赵老师之错)就有问题了。  相似文献   

14.
我拜读了2006年第11期《小学语文教学》上王自文老师的《试论公开课》一文,受益匪浅,在内心深处产生了共鸣,但有些观点还有待商榷。王自文老师在文中欲把“公开课”更名为“交流课”,否认公开课的“示范引领”作用,我认为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5.
朱燕青 《教师》2010,(34):16-16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而在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老师已经不只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了,更应该是学生心灵的建筑师,是指导学生通向他们人生大门的一个关键人物。作为一名语文科任老师,我觉得教师不但要教书,还要育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要做一个学生不讨厌,还有点喜欢的老师——这就是我的目标。要做到这样,我觉得应该从以下这些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6.
幽默·漫画     
公开课有一个年轻的语文老师向老教师请教:“怎样才能吸引学生和听课老师的注意力?”老教师答:“你需要说些出人意料的话。比如,你可以说: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是在一个女人的怀里度过的。”年轻老师吃惊地看着老教师。老教师得意地说:“然后你就说她是我的母亲。”年轻老师觉得这招不错。在公开课中,他对大家说:“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是在一个女人怀里度过的。”大家吃惊地望着他。他很得意,却把词忘了。接着他说:“……可是……我却记不起她是谁了。”幽默·漫画@笑笑  相似文献   

17.
在师范学校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的老师就讲过,“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这话对我影响很大。从踏上工作岗位第一天起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注意向老教师学习一套能够教好学生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新一代书生     
许丽 《教书育人》2006,(1):51-51
作家池莉曾在一篇《新一代书生》中写到她女儿不知道司马光砸的那个缸是什么,而在这“新一代书生”笔下.也出现了老教师读不懂的东西了。我一直教的是一、二年级,虽然有时候小家伙们的嘴里也会蹦出“恐龙”“青蛙”之类的词语,但毕竟是在口头上,我并没太注意。没想到现在,这些网络论坛用语能跑到作文里面去。一次,到一个高年级办公室拿资料,几个老师正同着一本作业议论纷纷,我凑过去,看到这么一段:“周末‘GG’(哥哥)送给‘偶’(我)很多好‘东东’(东西),还带‘偶’到zOO(动物园)去‘^-^’(表示开心)……”难怪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师看了会不知所云了。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中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由于课讲得实在精彩,迷住了听者,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课后,一位教师请教这位老教师,“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老教师回答:“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 故事中历史教师精湛、高超的课堂教学技艺令人折服,震撼人心。它源自于五个字:用一生备课。  相似文献   

20.
一天早上,彬彬刚进幼儿园就十分认真地问老师:“老师,人有不死的吗?”老师:“人怎么会不死,任何人到了一定年龄都会死。”彬彬:“不对,我奶奶就不会死。”老师:“这是谁说的?”彬彬:“我昨天晚上睡觉时听我妈妈说的。”老师:“你妈妈?”彬彬:“我听我妈妈对我爸说:‘你那老不死的老娘……’”老师:“……”人有不死的吗$长沙市建民幼稚园@漆海燕!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