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为了特殊儿童健康成长,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大爱无言、无私奉献,使众多城乡特殊儿童受到特殊教育关爱,但还有许多乡村特殊儿童还需要更多的教育和关爱。为使人间大爱更好地温暖乡村特殊儿童,国家持续推进农村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特殊教育研究也应特别重视通对过国家特殊教育政策的咨询研究和舆情调研、舆论引导,推进农村特殊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社会经济和生活日趋全球化和复杂化的背景下,作为需要被保护的社会弱势群体的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特殊儿童群体存在的主要心理疾病,从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特殊儿童自身调适能力、特殊教育教育关爱特殊学生和改进教学活动等方面探讨了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寄宿制学校成为众多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集中地。本文针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普遍问题,探索农村寄宿学校留守儿童管理理念及其对策,从健全和完善管理机制、"三个优先"真情关爱、采用特殊教育等方面去关爱留守儿童,真正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  相似文献   

4.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经商、打工,把他们留在原住地交给其祖辈或其他直系亲属照料,这部分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关爱,存在严重的监护权缺失、教育滞后、心理病态发展等问题。笔者认为应以学校寄宿制为主导,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力量协调作用,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构建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套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景。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教育。在大力发展普通教育的同时,我们应该给那些生理、心理和智力发展有障碍的特殊儿童少年以特别的关爱,努力把特殊教育事业办好办实,让每一个特殊儿童都能在充满至爱的蓝天下,幸福地成长。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城市化及社会转型进程中产生的、当前政府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特殊社会问题之一.从目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现状评切入,通过对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对象"失公",关爱与服务主体"失真",关爱与服务行为"失范"现状的深入剖析,阐明了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体系的初步构想:一是优化社会环境,形成关爱与服务社会共识;二是创新主体模式,构建关爱与服务网络;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形成高效、协调、统一的运行机制."关爱与服务体系"的内核是以政府为主体,通过法律机制、经济机制、行政协调机制引导和促进妇联、共青团、媒体、志愿者、社区、家庭、学校等社会力量,长期、稳定、有效地参与到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与服务中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学业成绩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农村儿童的心理存在着生活处境与生活信息之间的巨大反差引起的困惑。由于缺乏亲情关爱、缺乏与父母之间的交流、缺乏倾诉和求助对象,导致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纪律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爱心教育在农村留守儿童,特别是对留守儿童中"问题"孩子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在农村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群体,这部分儿童由于长期亲子分离,得不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和关爱,存在严重的家庭教育缺失,往往会在学习、心理等方面发生一些问题。留守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一例研究,阐述了小学一线教师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促使特殊家庭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发展历程,阐明了小学班主任需具有因材施教,教育与关爱并举的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所谓特殊儿童,是指身心发展有各种缺陷,与正常儿童在智力、肢体、行为或言语等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儿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文化事业不断推进,我国对于特殊儿童教育方面也投入了更多关注与资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已经建立的特殊儿童教育体系中,特殊儿童美术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特殊儿童在生理或心理上存在一定缺陷,所以心灵特别脆弱、敏感,也更渴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爱与肯定,一些特殊教育工  相似文献   

11.
关怀具有自然性、伦理性和制度性特征,并在人与人的交往和对话中形成关系性品质。对于特殊儿童而言,只有关怀才能够促使其健康成长、回归社会主流。融合教育教师应该具有关怀和关爱的品格,并养成敏感性的关怀品质,在自然情境中实现"零拒绝"的融合教育和满足每个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以实现特殊儿童的初级关怀和充分关怀。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农村学校应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畅通家校沟通机制,掌握留守儿童信息,提高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用爱呵护学生成长,从学习、生活、心理等多方面进行关爱教育。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特别是像我们这样贫困山区更为突出,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一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缺乏父母关爱、培养和监督,往往容易养成很多不良习惯,生活和教育都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危机:一是离开父母监督,学习不求上进,且“破罐子破摔”,学习成绩下降很快;  相似文献   

14.
留守儿童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因父母双亲或单亲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或者常年缺少父母、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导致他们的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有关专家指出,留守儿童问题不容忽视,应当引起学校、教育部门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编者的话  相似文献   

15.
张娜 《教师》2013,(5):127-128
在教育历程中,我们已认识到,特殊儿童往往都不同程度地具有心理障碍——自卑、孤僻、固执……但他们都具有独立的人格尊严,社会不应歧视他们,而应关爱他们。儿童是明天的希望,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是民族文化、国家文明的继承者。那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新的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下,大力发展特殊教育是实现教育的终极价值和教育公平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陈建强 《家庭教育》2000,(12):36-36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这句脍炙人口的歌词正成为家庭辅导的主题词:“特别的你”及其“特别的家庭”,必将成为家庭教育辅导“特别关爱”的对象。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与家庭的变迁,许多“特别家庭”的问题不时显现。这些特别的家庭问题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特殊家庭”问题的范畴。除了离异家庭子女教育疏导问题、盲聋哑儿童教育问题、知青子女教育问题等特殊家庭教育问题之外,新冒出来不少疑难问题,如自闭症患儿,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脑瘫痪儿等“特别家庭”教育问题,如受暴  相似文献   

17.
桂文 《广西教育》2009,(2):11-11
近日,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召开了部分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座谈会。会上,与会代表就如何发挥教育系统老同志的特殊优势,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交流了经验,并围绕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大家认为,关爱留守儿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教育系统关工委和“五老”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切入点,积极配合,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8.
关爱教育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基础。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得到关爱。这是一种正常的表现。对于特殊学校的智力障碍的学生来讲,关爱是他们成长道路上最需要的,是他们的希望。智力障碍的儿童主要表现为智力方面和能力方面有一定的缺陷,因此智力障碍的学生在接受特殊学校教育的同时,关爱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特殊群体,主要分布在我国中南部地区的劳动力输出大省,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在学习、生活、心理、品行、安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党和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保护、维权、教育与关爱,但仍存在问题.应完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服务网络,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信息数据库,完善动态监测机制,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20.
《广西教育》2013,(16):8-8
问:《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何时施行?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应该承担哪些职责?答:《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自2013年1月30日起施行。《意见》明确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基本原则,对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的职责进行了定位:(1)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政府应把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