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晦庵书话》和新书版本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晦庵书话》开拓了版本学的天地,是新书版本学的一部奠基之作。作者唐先生在该书中对新书版本的版本形式和版本内容作了探讨,并对多种新书版本(如线装本、特装本、普通本、袖珍本、毛边本、删节本、翻印本等)进行了细密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版本学是钱基博学术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的版本学思想主要在《版本通义》一书中得到体现。《版本通义》是一本有学术特色的书,对版本学的独立有开创之功,在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学界研究甚少。本文兼与《书林清话》相比较,从《版本通义》的书名、编撰、思想三个方面解析其学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我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创始人之一、著名目录版本学家缪荃孙版本学功力湛深,精于版本鉴别,能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鉴别版本;熟悉书籍的版本源流,擅断版本优劣;并对宋、元、明、清以来的版本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总结,推动了版本学的发展。参考文献45。  相似文献   

4.
叶德辉的《书林清话》是中国版本学史上第一部系统、集中探讨版本学问题的专著,其内容涉及了版本学的各个方面;征引了大量史料,并对这些史料进行了考辨;重视对明清版本的探讨;对今天版本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本书涉及版本学起源,结合古人对古籍认知转变的考察,认为明人对古籍有了“文物的观念”进而有了“仿宋本”,得出版本学起源于明代中期的苏州的结论,这一学术观点有别于前人,但极有见地,论证过程也很有说服力。书中还辨析了“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这句广为流传的对刻书等第的评论之句,介绍版本学术语、各个时期版本的特色、书目文献的重要意义,使读者明晰各种版刻本子的细微差别,并在此基础上讲授鉴定版本的方法,图文并茂,语言通俗。书中既有作者治学多年的经验分享,也有学术掌故,兼具学术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所属版本在中国已不流行、且均源出福建的两种琉球本——抄本《二十四孝》和刻本《童子摭谈》为主要例证,参以其他实物与文献证据,探讨琉球本和福建本在版本上的亲缘关系.进而在东亚汉籍版本学的框架下,提出按历史原本样态,将原发性的中国本,综合继承中国本而又有各自创造的日本本、朝鲜本,和主要受中国或中日两国特定区域版本影响而来的越南本、琉球本,分为三种有层次的版本类型,并建议在第三类汉籍的版本学研究中,引入以突破国家范围的近地缘交流为特征的“小交流圈”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论文从研究古籍版本学产生和发展的标准入手,在分析古籍版本学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同书异本的大量出现、校勘工作的蓬勃开展、善本概念的形成、版本目录《七略》的出现,都说明先秦两汉时期已经产生了古籍版本学。  相似文献   

8.
此文是对版本目录学李致忠先生的访谈录,内容之一是关于两宋版本鉴定;之二是关于活字泥版、磁版及铜活字本等特殊类型版本的鉴定;之三是古籍著录工作中常见问题举隅;之四是例释"玄学鉴定法"与"虚鉴实考"之关系。访谈旨在揭橥李致忠先生的版本鉴定方法、经验与案例,彰显其学术理论对推动版本学健康发展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书讯二则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23(1):92-92
<正>姚伯岳著《中国图书版本学》已于2004年底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图书版本学》是199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版本学》的修订版。修订后的《中国图书版本学》,全书章节安排作了较大的调整,增删、修改了大量文字内容,篇幅较原书增加了2万余字,实际字数达20万字,另有小型插图、书影70余幅。内容更加准确、实用。又因该书所讲版本问题基本限于中国图书,故将书名改为《中国图书版本学》,以求名副其实。该书系统论述了版本学的理论、历史和各种版本现象,完整阐明了版本鉴别的系列方法,对古今各种类型的中国图书版本做了分门别类的介绍,并一一讲解各类型版本的具体鉴别方法,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际指导作用。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课程的教学参考书,也适合广大图书收藏者、版本学爱好者学习使用。  相似文献   

10.
“家本”与“建本”,本来是版本学上使用频率较高,为一般人所熟悉的两个版本名称,但从近年出版的版本论著来看,有些论者对其含义以及在特定历史时代之所指,是不完全明确的,甚至出现理解上的错误,因此,有补充解释之必要。自宋代以降,世言“家本”均指未代刻本或抄本,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宋人所言“宋本”则另有所指,今人有不明此者,也错误地把它解释成“宋朝本”或“宋代本”。来新夏先生等著《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第四章中,谈南来尤袤《遂初堂书目》时,认为此书目在著录版本上有科学的标准,其中第五条云:“以国别分,有来本…  相似文献   

11.
清代在版本鉴定上的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在版本鉴定上的成就初昌雄(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版本学始于汉,昌于宋,而大盛于清。关于清代的版本学,笔者在《清代版本目录学研究》、《清代版本学著作概述》及《论清代的版本目录》等文中已做了一些研究,本文意在对清人在版本鉴定上的成就做一个总结。版本学是...  相似文献   

12.
藏书票     
在这本小书中,笔者尝试以版本学的基本概念为经,以图书实证为纬,编织近现代中国出版的宏观图景。力图从实例出发,说清近现代时期大致产生了哪些版本形态,各有什么特征,与此前此后的同类版本有什么联系与差异,在鉴赏、评判时应掌握什么标准,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版本学的脱胎与体现中国版本学,迄今为止主要指的还是古书版本学,晚近图书的版本研究尚没有形成强劲的气候,所以我这里谈的仍是古书版本学。关于什么是古书版本学,叶德辉在其《书林清话》卷一"板本之名称"中有过如下议论:"近人言藏书者  相似文献   

14.
江苏教育出版社计划出版一套“古文献学基础知识丛书”,率先问世的《古籍版本学》便是其中一种。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绪论、版本史和版本鉴别、版本目录。在246页的篇幅中,版本史和版本鉴别部分占了214页,而且作者说讲版本史是为讲版本鉴别服务的,可见版本鉴别是版本学的核心问题,更是本书的  相似文献   

15.
黄永年在长期从事古籍整理和古籍版本研究的过程中,对很多重要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并致力于古籍版本学的学科体系建设.认真总结黄永年的成果,对我国当代古籍版本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版本学孕育、发展的历史背景,从五个方面对这一时期版本学的成就进行了总结,明确了其在版本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古籍版本学的研究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古籍版本学的研究内容,作者认为应该包括版本学基本理论、版本学史、版本鉴定、版本类型、版本源流、版本目录学、版本的断代研究、版本的地域研究及古籍的装订形式研究等,并引经据典,对其诸方面的内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有清一代,重征实之学,以清廷厉行文字狱之故,形成一种脱离现实,为考据而考据的学风。考据学家治学严谨,“无征不信”,“凡立一义必凭证据”,“选择证据以古为尚”;而选择证据校勘辩伪必广罗众本,择善而行。“版本之学为考据之先河,一字千金,于经史尤关紧要”。考据学的兴盛必以版本学以及文字音韵、校勘训诂等学科的发展作为前提,同时考据学的方法也渗透到版本学研究中,更加推动了版本学的发展。清统治者在实行高压政策的同时大力提倡科举,读书之人醉心功名,皓首穷经。但  相似文献   

19.
版本学渊源于目录学,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但其形成专门之学还是近世之事。第一部专论版本的著作是清末叶德辉的《书林清话》,因是草创之作,还未形成体系。其后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文化的发展,图籍著作的增多,版本学的研究内容也日益丰富。研究版本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一为校正错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古籍中的伪书、革命文献中的伪书及盗印书中的伪书考察,认为伪装本书刊普遍存在于古今中外出版物中,是版本学中比较重要而且特殊的一种版本形态。革命文献中的伪装书是指在近现代文献中将出版物的封面或其他外表形式伪装,掩盖其真实内容,以便达到宣传发行效果的进步出版物。伪装书又称“托名本”、“改题本”,在版本学上则称之为“伪装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