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代中国,商务印书馆对文化传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主要整理了商务印书馆在近代中国体育出版方面的巨大贡献,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体育出版在近代中国的发展,也客观地见证了在近代体育出版中,大众传媒的传播理念、形式和内涵。  相似文献   

2.
陈传芝 《编辑之友》2011,(4):121-124
抗战时期,商务印书馆(以下简称"商务")在日本侵略军的军事围剿和文化洗劫中,通过图书出版维持商业生存的文化抗战,大大加速了商务人与中华民族的精神觉醒,同时也加剧了商务印书馆、出版业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一日军对商务的军事围剿与文化洗劫抗战时期,商务印书馆已成为当时世界三大出版社之一(另两家是McMillan与McGraw-Hill)。在日本侵略者的两次空前的摧毁与洗劫中,  相似文献   

3.
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现代出版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缨 《出版科学》2004,(5):71-74
20世纪初,商务印书馆树立现代出版理念,完善现代编辑体制,密切现代编著关系,为中国现代出版文化的建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开始不适应新文化运动到适应新文化发展的要求,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传播中心,商务印书馆通过经营策略革新,既实现了资本的迅速膨胀,又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传播。本文通过分析商务印书馆利用"商业"运行"文化事业",以期为我国目前出版行业市场化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出版家之一,王云五以文化为己任。王云五的文化生涯可以归纳为"述而又作":知识与智慧兼具,传旧与创始并举。出版理念上,王云五指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出版事关中国文化前途;出版实践上,王云五领衔的商务印书馆发扬固有文化与介绍西洋文化并重,开创了20世纪中国出版史上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6.
正商务印书馆在百度百科中显示有5个词条,分别为:中国大陆商务印书馆,香港商务印书馆,台湾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及澳门分馆。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CP)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商务印书馆的创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始。以张元济、夏瑞芳为首的出版家艰苦创业,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法国学者马特尔撰写的《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一书近日由商务印书馆引进出版,并拉开了"国际文化版图研究文库"丛书的出版序幕。该作品通过5年实地调查和对1250多位产业领袖和文化精英的访谈,从美国文化的全球性成功,到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努力,再到印度、巴西的兴起以及欧洲文化的困境,展示了各国的经验与教训,对全球流行文化进行全景  相似文献   

8.
胡晓 《出版科学》2015,23(3):111-112
商务印书馆从最初一个小小的印刷作坊,逐步发展成为近现代中国首屈一指的出版和文化重镇,为开启民智、昌明教育、普及知识、传播文化、扶助学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些年来,对商务印书馆及其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华中师范大学范军、何国梅合著的《商务印书馆企业制度研究(1897-1949)》(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则专门论述商务印书馆的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诠释其多元化的产业经营方式,并借此思考具有中国特色出版行业企业化、产业化和集团化建设之道.该书以其更加细化的专门性,丰富了“商务学”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9.
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的掌舵人,王云五身在出版,情系文化.他的出版理念体现在:出版的目的在于"中国文明之再造";出版要"有功文化,纵有亏损,亦义不容辞";出版机构"必须先能自立,才能对社会有贡献".王云五的出版理念为当下出版企业改革与发展树立了榜样,提供了借鉴:出版要明确社会效益第一,社会价值优先;出版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出版企业要通过深化改革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商务印书馆日前翻译出版了法国学者弗雷德里克·马特尔的畅销书《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以下简称《主流》)。该书全面勾勒了国际文化版图的竞争格局,深度揭示了美国的全球文化战略战术。  相似文献   

11.
家住虹口.上下班,宝山路是必经之路.对每一个中国的出版人而言,走过宝山路时,最令人感慨和回味的,可能莫过于商务印书馆了.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这家曾位居世界三大出版商之列的中国出版界盟主,曾经铸造了绚丽夺目的文化风采和出版辉煌.虽然昔日位于宝山路上的出版"圣地"早已被当年日寇的炮火所吞噬,但它所出版的"万有文库"、"大学丛书"和<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等等,却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人,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新文化发展进程,传播了诸多先进思潮,也为后世出版人在编辑策划方面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成功范例,是我国新文化发展的成果和出版业发达的重要见证.商务印书馆"激动潮流而不追逐潮流"的出版宗旨和在遭到日寇毁灭性轰炸以后提出的"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的复业口号,一向为后世出版人所敬仰,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商务印书馆的出版精神和出版文化,和沪上"海纳百川"的特质是一致的,也代表着上海这颗"东方明珠"永恒的城市精神.虽说商务印书馆是当时中国出版业无可争议的盟主,但当时的沪上出版,也并非是商务印书馆一枝独秀,寡头垄断,而是呈现百花齐放的多元格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出版界,出现了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和开明书店等为代表的五六家大型出版社之间激烈竞争的局面,此外还有北新书局、良友图书出版公司以及亚东图书馆等多家中小出版社竞相活跃于上海出版舞台上.依托于得风气之先和海派文化的超强吸纳力,当时上海的出版业态已向文化产业转化,申城竟集聚了全国70%以上的出版社,执全国出版业之牛耳,是当时中国名副其实的出版中心.  相似文献   

12.
王卫芬 《编辑之友》2011,(12):127-128
张元济进入商务印书馆后,坚持以"扶助教育为己任",使得商务印书馆(以下简称"商务")完成了从印刷工厂到出版巨子的蜕变,成为晚清以来普及、传播新知新学的文化重阵。在他硕果累累的出版生涯中,主持编著和出版各类新式教科书是其中一项非常重大的工作。据研究,张元济亲自参与编纂、校订的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13.
张元济与涵芬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因参与戊戌变法失败而留居上海的张元济应好友夏瑞芳之邀,辞去南洋公学职,正式进入商务印书馆.从此开始了他一生辉煌的文化出版生涯。  相似文献   

14.
丁伟 《东南传播》2016,(4):116-125
商务印书馆函授学校英文科在中国近代教育史、出版文化史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具有较高的个案学术研究价值。在商务印书馆出版文化理念的引领下,商务函授学校英文科通过长达31年的办学生涯,不仅为商务印书馆成功开辟了一条书刊促销活动的新途径,而且还开拓出了一种出版"隐形"教科书的新业务,这种发行数量巨大的"隐形"教科书为商务印书馆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商务函授学校英文科使商务印书馆获利颇丰,有力促进了商务印书馆出版事业的发展。探讨商务函授学校英文科如何推动近代商务出版事业的发展这一历史事件对当今出版机构从事多元化经营活动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商务印书馆发行队伍培训之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务印书馆是我国近代最早出现的大型的集出版、印刷、发行为一体的民族资本文化企业。商务印书馆建立后,我国才有具有一定规模的有  相似文献   

16.
马晓琼 《今传媒》2012,(4):123-124
世界书局是民国时期上海的一家民营出版发行机构,虽然其真正出版编辑中小学教科书始于1924年,但一举成功,与当时的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成为中国近代教科书出版业的三大巨头。由于世界书局进军教科书出版领域,结束了商务、中华两家垄断的局面,形成了三家激烈的竞争的态势,促使教科书质量显著提升,售价比较低廉,带动了中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说世界书局为我国教科书出版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文化贡献。  相似文献   

17.
王云五以"教育普及"和"学术独立"为出版方针,使得商务印书馆成为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的重镇。同时,他将西方现代的企业管理思想引入了商务印书馆。他最让人感佩的,是其文化使命的自觉担当。王云五数次复兴遭  相似文献   

18.
周逢琴 《出版科学》2012,20(1):105-108
李宣龚以诗人身份供职商务印书馆,数十年间鞠躬尽瘁,在管理经营、出版古籍、推动商务旗下杂志改革以及刊刻近代诗人别集等方面,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集经济文章于一身,堪称商务最重要的管理者、出版人和文化守望者之一。  相似文献   

19.
汪孟邹和亚东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的上海,不仅工商业发达,而且文化事业十分繁荣,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中心,这里云集着众多从事文化活动的优秀人才。就当时传播思想文化的主要渠道——图书出版行业来说,解放前的上海不仅是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发祥地,而且是最重要的出版基地,这里诞生了著名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大东书局、世界书局、开明书店等一大批颇具影响的出版机构,汇集了全国百分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出版界的标杆”,中国的老字号书局如何在市场中恪守自己的文化底线?作为中国现代最有影响力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110年)、中华书局(95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75年)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