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议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化传播霸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时代下,全球范围内的文化资源在媒介的力量下快速的流动和扩散.形成多元文化的格局.然而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出现了"不对称"现象,出现了"霸权"现象.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文化传播强国凭借自身在政治、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优势不断地向多数文化传播弱国传输本国的意识形态,企图控制支配它们.面对此现象,唯有提高本国的软实力才能与之抗衡.  相似文献   

2.
一、窥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媒的制造 近几年来,"剩女"已经成为街谈巷议、报刊杂志和影视传媒热议的焦点.以此观之,"剩女"既是个社会现象,也是一个重要的性别传播问题.但是学界同仁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剩女"成因的不少,从性别传播角度讨论"剩女"在人际传播和大众传媒的生产与制造,及其所隐含的性别与社会意义,却无多.  相似文献   

3.
法兰克福学派的传媒批判是传播研究批判学派的理论源头,其核心观点是,资本主义大众传媒是国家控制的意识形态机器,资本主义传媒文化是麻醉人们的精神鸦片,在资本主义大众传媒的包围和灌输下,人们成为了缺乏批判和否定之维的"单向度的人"。对大众传媒成为德国法西斯残暴统治的帮凶的记忆,以及目睹美国资产阶级利用大众传媒进行温柔统治的现实,是法兰克福学派传媒批判的生成语境。不理解这一点就不能正确理解和评价法兰克福学派的传媒批判。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为文化意义生成机制提供了符号学分析范式的《神话修辞术》的重新阅读和分析,可以发现,意识形态在通过意指作用劫掠语言、扭曲意义,使传播意图自然化的过程中,对语言系统产生了依赖性。语言系统能够掌握事物本身,且事物具有具体的历史的特征。语言系统及其指事成为神话直观且可辨识的材料,使神话的确认贯穿于信息告知过程,神话呈现为"事实"而获得了理据性。神话生成及其有效传播的条件,是语言系统能够传播事实性信息,能指与概念之间具有可类比性,作为形式的能指具有可塑性。神话的实质是基于事实系统并呈现为事实系统的言说,神话修辞术的实质是"用事实说话"的伪装术。我们的新闻传播不用假装,应该坚持严格的用事实说话的基本方法论。如果只记得"说话"而忘掉了"用事实",不仅是舍本逐末之举,而且违背了辩证唯物论所规定的新闻报道及新闻传播研究所需坚持的老老实实的实事求是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对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点,经过历史的证明已经没有人再怀疑。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以及不断提高的社会经济也说明了这一点。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其中,对于传播科技手段,"大众传媒"作用巨大。但是,大众传媒在科技传播的过程中,也会有问题产生,进而影响到科技传播的效果。对此,本文在分析了"科技"与"传播"的关系后,在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的发展的基础上,对科技传播体系进行了界定,目的是最终构建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评价体系,并通过该评价体系解决当前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实现大众传媒科技传播的应有效果。  相似文献   

6.
卢杨 《新闻知识》2008,(2):26-27
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意识形态最一般的载体,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斗争和冲突经常是围绕、通过大众传媒来进行的。因此,对大众传媒的追随往往是对一般社会意识形态的追随,就现代而言,进入大众传媒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5,(23):4-9
本文从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引入"数字劳工"这一概念重新审视被神话的"公民记者",提出"公民记者"的新闻生产与传播行为其实质是在互联网商业意识形态召唤之下,自觉自愿加入"新闻众包"的劳动过程,并由此成为廉价甚至是免费"贡献"自身劳动成果的"数字劳工"。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媒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在新闻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新闻传播中,大众传媒主要承载着信息的告知者,问题的解释者,文化的弥补者,道德的倡导者,并以各种形式为新闻传播铺垫好不同角色的舞台,它的迅速发展引领着人们走进一个展新的大众传媒时代,并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受到传媒的广泛性与约束性影响,新闻的传播也受到了意识形态跟不同环境影响与支配,媒介的宏观调控直接影响到新闻传播在大众意识中的主动性跟联动性。  相似文献   

9.
当下大众传媒中,电视媒介居于较强势地位,它以丰富的形式,为塑造意识形态、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构建了一个逼真的镜像世界。本文以热播剧《北风那个吹》为案例,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出发,旨在分析电视媒介利用电视剧这一形式,对处于边缘状态的女性主义传播的阻滞方式,展示当下女性主义传播的困境,以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0.
大众传媒是南疆地区维吾尔农村了解外面世界的重要信息窗口.本文基于对于南疆地区一个维吾尔村庄的田野调查,试图较完整地描述该村庄的大众传媒形态和媒介生活图景.调查结果表明,"Y村"的大众传媒形态存在"电视独大"报纸受众有限"、广播和电影也深受村民喜欢的媒介局面.研究南疆维吾尔农村大众传媒形态和村民媒介生活状态是准确把握南疆维吾尔农村大众传播的特征,进一步优化南疆维吾尔农村信息传播形态方面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丹莉 《当代传播》2008,(1):114-115
当下的大众传媒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还很不够,应充分发挥其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大众传媒对农传播要坚持和实践"三贴近"原则,要让农民唱主角,要构建多层面的对农传播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2.
"传播工具不仅通过显示警察和政府的形象、宣读政治新闻条目来引导人们关心政治大事、增加政治知识,而且它还往往是政治暗示的传播者,能加强人民现有的政治倾向."本论断指出了大众传媒政治传播现象的存在.从大众传媒诞生的第一天起,实际就已介入到政治和政治活动中.在政治与传播的关系上,我国传播学者邵培仁给出了"政治即是传播"的论断,指明"传播是政治的控制器,政治是传播的主神经".  相似文献   

13.
一、泛娱乐化时代媒介社会责任的缺失 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主要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大众传媒所执行的社会功能.在传播学研究史上,最早提出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的是H·拉斯韦尔,他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将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概括为环境监测、社会协调、社会遗产传承三个方面①.1959年,赖特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提供娱乐"的功能②.后来,又有学者提出了第五个功能——教育大众③.因此说,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应该承担监测环境、协调关系、传承文化、提供娱乐、教育大众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4.
作为体育文化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中国当代传媒推动并建立起一个具有典型中国特征的"明星体育"文化机制.在这一机制中,明显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媒介叙事策略.这就是娱乐叙事、英雄叙事和反思叙事.通过对这三重叙事策略的考察,可以充分揭示出中国当代体育传播中所包含的商业主义诉求、意识形态表述、民族身份认同、国家形象塑造等多重文化内涵,进而揭示出中国当代大众传媒的复杂文化生态及其弊病.  相似文献   

15.
传媒素养的基本含义及社会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先元  邬彬彬  王翰 《新闻界》2005,(5):22-23,16
大众传媒素养是最近中国传播学界聚焦的课题之一.但是,大众传媒素养的基本含义究竟是什么?大众什么素养的社会地位究竟如何?大众传媒素养的深层意义又究竟何在?这些关于大众传媒素养的基本问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和界定。  相似文献   

16.
武蕾  陈猛 《传媒》2021,(4):94-96
媒介技术的更迭与新型传播载体的出现导致网络意识形态传播出现了诸多新变化,主要表现为传播主体从"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的嬗变、传播内容从"导向明确"到"指向不一"的演变、传播方式从"单向灌输"到"环形发散"的改变、传播环境从"物理空间"到"虚拟空间"的转变.面对如此态势,强化网络意识形态传播效果亟须从科学打造传播团队、努力推进话语转型、合理构造传播矩阵及净化网络传播环境等四个维度加以思考,以期提升微时代网络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媒早就成为现今社会人们用来传播和获取信息的主要载体.在当下的信息传播环境下,很多经典文学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大众传媒对文学传播有着很强的助推作用.本文以英美文学为例,探讨了大众传媒传播的优势,以及在英美文学的传播中,大众传媒所起到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理论,观照了大众传媒在南非足球世界杯报道中,如何想象性地构建了"意识形态共同体"、"地缘共同体"、"民族共同体"以及"战争共同体",揭示了当代中国传媒和国人多元复杂的心理建构.  相似文献   

19.
许加奎 《青年记者》2012,(14):48-49
电视观众行为特征 在社会中,观众是作为大众传媒受众(读者、听众和观众)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的,具有大众传媒受众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多、散、杂、匿和自由接触,以及时空上与传播者相分离等.除了具有社会群体及一般大众传媒受众的基本特征外,作为电视传播的对象,观众还有属于自己的、具体而独特的电视接收特征.  相似文献   

20.
媒介神话化——从《泰坦尼克》神话看传播致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拟从符号学、神话学的角度对传播效果进行新的探讨 ,认为传播实质上就是在依赖约定俗成的力量建构神话 ,并凭借这种自然化使得媒介神话以及媒介传播的内容神话都成为受众的一种信念 ,传播效果的大小与这些被建构的神话信念化程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