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寂寞的精神     
寂寞的精神宁志荣【太原】永远的时间产生了永远的困惑。在时间之河上,一叶扁舟,怎能穷尽无涯的广宇、无限的寂静和云烟不知处的胜景?居住于宇宙之一隅宛若沧海之一粟的人类,有限的人生、蹉跎的流光、狭隘的空间和智能的局限,又如何领略尽宇宙之路的莫测神秘?皓月临...  相似文献   

2.
《现代声像档案》2004,6(1):47-47
一颗孤独的卫星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捕获到了宇宙的本质。2003年2月,“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拍摄到了宇宙婴儿期的照片,那时的宇宙诞生还不到40万年。这幅色彩鲜明的图片象征着宇宙学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它证实了一幅神奇得让人无法置信的宇宙图景:用以构成恒星、树木以及人类的普通物质只占4%,另有23%是诡异的暗物质,余下的73%则是暗能量。另一项名为“斯隆数字巡天(SDSS)”的计划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元宇宙是技术群聚效应催生的互联网应用和数字生活空间,它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维度和感官维度,实现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虚实融生以及视觉、听觉、触觉等人类感官的补偿性满足。元宇宙提供了人关联社会的新尺度、体验外部世界的新通道,具有虚拟补偿性、全息化沉浸、具身交互性等特征。元宇宙的勃兴具有深厚的现实基础,主要表现在技术进步建构产业应用新场景、互联网平台呼唤资本增值新动力、用户期待具身交互新体验等方面。元宇宙带来人类数字化生存的无限可能,但我们在接受新媒介增强人类感知和社会实践自由度的同时,应对其所衍生的社会风险抱有警觉和审视。  相似文献   

4.
记得在我小时候,每到深夜人静时,我就和爸爸一起躺在后院的草地上静静地仰望天空。在我的眼中,浩瀚的宇宙留给我的是美丽的梦幻、无限的遐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天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望越来越强烈,我多么希望能与一位天文学家交谈,使心中的各种疑惑从天文学家那里找到答案。我这个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学校为了使我们学习了解天文知识,利用班队会的时间请市天文馆馆长来为我们进行天文知识讲座。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得都要跳起来了。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我们迎来了天文馆的馆长,馆长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谁…  相似文献   

5.
时间的历史     
这是一场“大爆炸”!空间、时间、物质以至宇宙都诞生在157亿年前。从这个不可思议的渺小的起始,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膨胀着。作者解释了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从空间和时间开始存在的那一刻,到第一批恒星、星系和行星的形成,以及人类演化到能够反省自身的来历和归宿;在此之后,直到无限遥远的未来,那时地球早已被变成红巨星的太阳所吞没。  相似文献   

6.
“有限”与“无限”的启示遇衍滨有一次,儿子问我:“宇宙是有限还是无限的?”我说:“当然是无限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常识。”他说:“那有本书上怎么说宇宙是有限的呢?这跟学校学的哲学书上说的也不一样。”我让他把那本书找来。原来那是一本讲天文学特别是现代...  相似文献   

7.
王宝友 《传媒》2023,(7):15-16
<正>元宇宙作为一个承载虚拟活动、进行虚实交融的平台,是数字孪生、区块链、AR、VR、5G、云计算等多种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有人认为,随着各类技术的逐步成熟,元宇宙将在短期内从概念走向现实,获得快速发展和应用,是下一代互联网和社会形态;也有人认为,目前元宇宙和数字孪生、虚拟现实并无本质差异,纯属概念炒作;还有人认为,元宇宙获得成熟应用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当下应着力于其各项核心技术和支撑技术的研发与攻关,并在应用上单点突破,逐步推进。对于“元宇宙”这样一个新的概念,需要正确理解其内涵及技术体系,以理性、积极的态度,客观分析其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元宇宙的爆发让图书馆人兴奋不已,但普遍面临诸多困惑,包括:究竟什么是元宇宙?元宇宙与图书馆有什么关系?元宇宙是否与过去的许多新技术概念一样,只能给图书馆带来专业刊物上的文字狂欢,而并不能真正对事业有所助益?为此,文章介绍元宇宙概念,厘清元宇宙的内在逻辑和技术基础,阐释元宇宙的由来、定义、本质和困境;从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关系、本我与环境的关系两个维度探讨增强共生、镜像孪生、虚拟原生和异宇再生4种元宇宙类型的特点、功能和应用;分析图书馆如何建设元宇宙,有哪些可能的元宇宙应用;介绍上海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的“红色骑行”“家族迁徙”“NFT读者证”“古籍区块链”等元宇宙项目。文章认为,元宇宙概念与图书馆有天然联系;作为互联网的又一次革命,元宇宙使人类古老的梦想得以具象化和易于实现;Web3.0正在为元宇宙提供技术基础,将影响到包括图书馆在内的所有行业;要全面认识元宇宙,需要具有“元宇宙思维”;未来的图书馆有望成为崭新的元宇宙平台,图书馆界需要全面了解元宇宙,抓住智慧图书馆建设契机,布局元宇宙建设蓝图。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已进入元宇宙前夜。作为赛博空间和虚拟世界的高度发展和虚拟空间的升级,元宇宙独有的虚实空间会改变社会面貌,而赛博空间的乱象让人对虚实空间的发展保持警惕。文章从技术和人文视角探讨元宇宙空间治理:通过剖析算法和人之间的关系,提出算法作为制度的观点,说明算法治理是元宇宙技术空间治理的起点;以赛博空间批判和三元空间理论为基础,提出从以人为本和空间协作两个方面对元宇宙虚实空间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诞生的半个世纪里发生了三次传播革命:用户生产、推荐算法和元宇宙.互联网传播革命的影响在于人类将迎来社会构建、空间重构以及学科重建的机遇和挑战.未来的传播发展有无限的可能性,人类将面对更多技术伦理、传播伦理、思维方式、人性本质等方面的考验,需要在哲学层面、社会构建与人类发展方面有更多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1.
李俊 《传媒》2023,(7):9-10
<正>2022年12月28日,新华社新媒体中心采用全真元宇宙的形式,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新兴媒体产业融合发展大会。大会回顾了中国新兴媒体建设十年成就,并站在新的起点,畅想了未来十年新兴媒体建设新的愿景。从“触网”到“触屏”,再到“触元”,“手机上的新华社”建设得怎么样?元宇宙里的媒体融合如何破题?让我们一起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李檬 《传媒》2023,(7):19-21
<正>时下“元宇宙”赋能实体经济的创新浪潮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高度,其中“元宇宙+文旅”更是具有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为激活、重塑文旅产业创造更多可能性。元宇宙作为植根数字化、落地场景化的前沿技术体系,能够极大地扩展文旅产业的外延,正在成为各地实现数字文旅转型的绝佳平台。体验是文旅活动和元宇宙共同的基因,因此文旅也是元宇宙落地产业的优质入口。临场感、个性化、随时随地的3D视觉体验,让元宇宙技术透过与文旅的结合有了更加明确的技术深化迭代方向。  相似文献   

13.
商业界引诱崇拜元宇宙的粉丝进行虚拟文化消费是元宇宙热出现的主要原因。元宇宙粉丝在参与元宇宙媒介化实践这一过程中体现出层级性、身份不稳定性与权力斗争倾向性的特征,其中拥有消费者与生产者双重身份的粉丝是促进元宇宙发展的主力军。通过研究发现,粉丝与元宇宙发生共谋的原因在于元宇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粉丝的需求。对粉丝参与元宇宙的评价代表了当代人对待文化现象的看法,只有理性的评判才能更全面、更严肃地思考人类在今天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时间咏叹调     
舒展 《天津档案》2007,(4):4-44
不管你信仰什么,崇拜什么,诸如:金钱、名位、美女、偶像、明星、皇上、圣贤、救世主……这些似乎永恒的东西,在有一尊主宰者面前,一个个都成了过眼云烟。那么,这位宇宙和人类的主宰者是何方神圣呢?是时间。这是一匹在宇宙间展翅翱翔绝不驯服的天马,人类只能尊重它,才有可能驾驭它。人与天的关系,其症结点就在时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元宇宙”世界是一个编织了所有人与人、人与物的宏大关系网,它的故事文本是由无数个体性的意义共同交织而成的。因此,元宇宙题材科幻电影在构建“元宇宙”的世界图景中采取了一套独特的叙事策略,其通过多重融合的叙事空间、多元交互的叙事身体以及跨媒介融合的叙事语言,先验地打造了这一“美丽新世界”为我们提供了前往体悟“元宇宙”的想象通道。而“元宇宙”奇幻景观背后所存在的技术“神话”、现实伦理、产业升级等问题,也蕴藏在了电影的叙事意义之中,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6.
《编辑学刊》2024,(1):2-3
<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推荐《莎士比亚的科学:一位剧作家和他的时代》万物之中皆有科学,莎士比亚的作品亦是如此。“朱庇特”本人出现在《辛白林》的结尾处,而舞台提示则要求四个鬼魂围成一圈跳舞,这是否暗指伽利略新发现的四颗木星卫星?当哈姆莱特想象自己是“无限空间之王”时,他是否在暗示一个新的无限宇宙?该书作者化身为向导,  相似文献   

17.
元宇宙带来了叙事学的转向,故事情节的生成依赖于用户的操控,相比经典叙事学,呈现出从“讲故事”到“操控故事”的变化,这带来了故事的先在性与生成故事的区别。传统叙事中故事的本真性让位于元宇宙的故事生成机器。在叙事方式上,叙事的重点从叙事时间转向叙事空间。从叙事效果来看,呈现出从传统的幻觉制造、打破沉浸到元宇宙操控性沉浸的演变。  相似文献   

18.
彭堃方 《新闻前哨》2023,(16):18-20
元宇宙作为现象级媒介技术,过往对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辨析、应用趋势上,技术哲学上的批判性研究较为欠缺。《头号玩家》作为优秀的科幻电影向我们展示了元宇宙的一种可能,但其影片中也浸透着元宇宙在哲学层面上不绝的争论,如虚拟与现实、肉体与持存(持续存在)、消费与劳动、有限与无限等多重价值的对垒。  相似文献   

19.
按照现代哲学家们的说法,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最大不同,是人类拥有一个“符号宇宙”,人是唯一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操作的生物。这话若是反推过去,那就是说一个不会运用语言符号的人其实与动物相差无几,要做成一个人,就必须学习运用  相似文献   

20.
“元宇宙”使文化的情境维度由现实空间流动至虚拟空间,是档案馆实现自身文化功能的时代命题。作为终极数字媒介,“元宇宙”具有扁平化的微观空间结构,呈现出逆转、编织和负熵的宏观形态特征,为档案馆文化功能由“实”向“虚”的空间场域变迁提供了外在三元空间生产和内在自创生的逻辑进路。基于两条逻辑线索的互文嵌入,档案馆文化功能从现在向“元宇宙”拓展应遵从“虚拟孪生”“虚实相生”“虚实共生”的一体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