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中国民航大学图书馆波音和空客特藏室的改扩建为例,说明将特藏室改建为信息共享空间,既符合我国国情,又具有弥补整合型信息共享空间的缺陷、促进特藏室服务模式改革等积极意义,同时对特藏信息共享空间的效应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特藏服务模式是图书馆以特藏资源为依托,为满足特藏用户的需求而进行的活动。根据信息环境的变化,图书馆需要制定新的特藏服务发展策略:定位特藏用户和用户需求、展开原生数字资源建设和实施大规模数字化策略。特藏服务的价值通过理念、方式和技术的变革来实现创新,价值创新体现在服务性能的改善、满足更多样化的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提高特藏的可及性和可用性上。特藏服务的价值创新最终推动图书馆社会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探索数字环境下研究型图书馆特藏建设的新内涵与新形式,分析海外研究型图书馆特藏建设的规划与实践情况,梳理总结发展经验及策略,为国内图书馆特藏建设提供参考借鉴。[方法/过程] 通过对18所英美研究型图书馆战略规划调研,梳理分析研究型图书馆特藏建设的发展方向及支撑科研的要素;从战略规划文本中提炼行动要点;根据特藏建设报告总结在国内的适用性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满铁特藏提出规划方案。[结果/结论] 在数字化环境下,特藏不仅涵盖传统珍稀资源,亦包括具有独特价值的特色资源。英美研究型图书馆重新定位特藏价值,在馆藏规划、馆藏数字化、空间设置、展示与传播、深度融入教学科研等方面对特藏进行整合,合作与服务的理念值得借鉴。针对特藏案例,发现问题,并提出适用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特藏资源是图书馆最可珍视的资源。特藏推广的独特价值在于,以"有形"资源之推广,促"无形"文化之传播。以特藏推广为载体,不仅可以促进特藏资源的利用,而且有利于图书馆服务品牌的塑造和文化价值的传播,特藏推广可以成为带动图书馆全局工作的战略。特藏推广要以高质量的资源建设为基础,通过制定完善的推广计划,辅以专业的服务以及多样化的推广方式,并以制度作保障,将深度整合图书馆的资源,带动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的发展,而实现特藏资源的共建共享则是特藏推广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特藏是图书馆重要的馆藏资源,特藏建设和服务对于提高图书馆精神内涵、推动学校学科建设有积极作用。[方法/过程] 调研17所英国高校图书馆,对其特藏资源建设方法、文献范围类型、标准化建设、宣传推广、相关制度、服务项目6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其特藏文献类型多样,涵盖多个学科主题,数字化范围及文献资源揭示度高,通过展览宣传、新媒体推广等方式,完善政策体系,并基于特藏开展分级特藏服务和教学科研支持服务。[结果/结论] 在调研国内部分"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基础上,为国内特藏建设提出6项建议:强化外部合作,推行特藏标准化建设,多途径创新宣传,完善特藏资源政策体系,创建需求驱动的特藏服务,重视对教学科研的支持等。  相似文献   

6.
特藏正逐步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核心,也是图书馆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之一。本文从特藏概念内涵演变发展着手,指出特藏概念内涵经历了“旧特藏—新特藏”的演变历程,并结合1982年至今的相关特藏研究成果,基于内容、技术和服务视角对近40年国内特藏研究进行了全方位回顾,重点回答了特藏是什么、如何开展特藏资源建设、数字人文技术如何应用于特藏建设及如何开展特藏服务等问题,并结合工作实际总结了研究启示,以期推动特藏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分析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的意义,总结了特藏资源建设的四种途径,以中国民航大学享誉业界的波音和空客特藏室为例,结合这两个特藏室的优缺点以及对我校教学和科研中所取得的效益,探讨了图书馆与企业合作共建特藏资源的方式和方法,以期能对高校图书馆建设特藏资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背景下,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对数字特藏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系统阐释数字特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按内容和形式将数字特藏划分为七种类型:实体特藏数字版本、数字灰色文献、多媒体资源、公开的互联网内容、个人社交网络文书、科学数据、NFT数字藏品。在调研国内外实体特藏数字化和原生数字特藏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图书馆数字特藏建设的不足:对数字特藏的整体重视程度和认识不够,没有形成图书馆行业完整、规范、普遍的数字特藏管理与服务模式,缺乏长期可持续的入藏计划和技术保障。建议:图书馆应以“当下即历史”的理念,以专题形式收集互联网内容、多媒体文献、科学数据和个人社交网络文档等未来可能成为特藏的原生数字内容;应制订完善的数字特藏建设规划,研发采集系统和管理平台,研制收集、整理和服务标准体系;重点要树立特藏观念、进行方法革新,依托特藏进行服务创新,加强数字特藏的版权控制与隐私保护等。图1。参考文献22。  相似文献   

9.
信息资源数字化环境和共建共享趋势引起大学图书馆在馆藏布局、资源结构和信息保障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大学图书馆的理念、功能和使命也随之改变,这给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文献资源的采访、管理与服务带来巨大挑战。以上海大学图书馆为个案,探讨新信息环境下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文献的建设、管理与服务。  相似文献   

10.
特藏资源是图书馆最可珍视的资源,唯有特色化和个性化的馆藏资源成为图书馆持续发展的要素和生存基础.本文通过网络调研台湾地区图书馆特藏资源开放共享现状,以期学习、借鉴台湾地区特藏资源共享开放的先进理念和成熟经验,给中国内地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和发展以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