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借鉴美国国家公园经验 探索自然文化遗产管理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美国的国家公园与国家公园体系 “国家公园”概念一般认为是由美国艺术家乔治.卡特林(Geoge Catlin)首先提出的。1832年,在去达科他州旅行的路上,他对美国西部大开发对印第安文明、野生动植物和荒野的影响深表忧虑。他写到“它们可  相似文献   

2.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坚持"全民公益性"理念,但到底如何践行其理念,平衡公益性与营利性,对公园门票进行定价是一个关键问题。本文选择世界上一些国家公园代表性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日本、韩国和尼泊尔等为例,对其国家公园属性的定位、门票收费的法律依据、门票定价策略、定价高低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境外各国都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和"游憩利用"的两大功能定位,也明确了其公共产品属性。相应地,国家公园管理成本主要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承担,公园收费仅用于弥补因游客增加带来的额外成本,即遵循成本弥补式定价原则,按"使用者付费"和"服务收费"的理念进行定价,相对于其国民收入水平,门票价格均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一结论对中国国家公园的门票定价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第一个"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的概念始于美国,美国在国家公园的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通过对美国国家公园系统标准,资源管理的范例以及黄石公园的介绍,期望对美国国家公园有初步的了解,为分析和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荒野区域是濒临灭绝动植物的栖息地,是自然变化的历史记录者,是人类与自然的契合点。本文从时间和事件两个维度出发,梳理荒野思想的发展进程和美国国家公园的荒野管理,以园内土地94%是荒野的美国约瑟米蒂国家公园为例,剖析约瑟米蒂荒野管理的两大重要因素:公园管理和游客参与。国家公园管理局的介入与支持,实现了约瑟米蒂荒野的商业服务、设备使用、游径设置和承载力监管;游客参与包括国家公园荒野管理计划制定、遵守荒野管理规定和支持荒野管理创新等。事实证明,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参与荒地管理,既保护了荒野,又满足了游客的游憩和教育,其模式值得研究、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王辉  刘小宇  王亮  柯丽娜 《资源科学》2016,38(11):2192-2200
荒野区域是濒临灭绝动植物的栖息地,是自然变化的历史记录者,是人类与自然的契合点。本文从时间和事件两个维度出发,梳理荒野思想的发展进程和美国国家公园的荒野管理,以园内土地94%是荒野的美国约瑟米蒂国家公园为例,剖析约瑟米蒂荒野管理的两大重要因素:公园管理和游客参与。国家公园管理局的介入与支持,实现了约瑟米蒂荒野的商业服务、设备使用、游径设置和承载力监管;游客参与包括国家公园荒野管理计划制定、遵守荒野管理规定和支持荒野管理创新等。事实证明,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参与荒地管理,既保护了荒野,又满足了游客的游憩和教育,其模式值得研究、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三江源国家公园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选择在三江源头典型和代表区域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有助于解决生态环境局部退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问题,通过强化国家地位,更好实现对该区域自然生态的系统保护、整体修复,使"中华水塔"坚固而丰沛,持续保护世界第三极,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揭开地球演化的面纱—走进国家地质公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上,对地球演化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而独特的地质遗迹,通行的做法是建立国家地质公园予以有效保护。譬如美国的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大峡谷国家公园、厄瓜多尔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国家公园、阿根廷的冰川国家公园等。国家地质公园,在中国,有11处名山大川获此殊荣,从而使中国有了自己的地质圣地。 中国地域辽阔,地质地理条件复杂。神奇的大自然创造了许许多多独特甚至是  相似文献   

8.
第一个“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的概念始于美国,美国在国家公园的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通过对美国国家公园系统标准,资源管理的范例以及黄石公园的介绍,期望对美国国家公园有初步的了解,为分析和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研究人员发表报告称,他们认为一些发现于墨西哥湾的须鲸并非常见的布氏鲸,而是属于一个新物种,并以"赖斯"命名这种须鲸,以纪念最早发现布氏鲸生活于墨西哥湾的美国生物学家戴尔·赖斯。2019年1月,一头须鲸在佛罗里达湾大沼泽地国家公园搁浅后死亡,通过将其骨骼尤其是头骨与布氏鲸对比,科学家从中发现不同之处。而且,  相似文献   

10.
火烧黄石公园 黄石公园建立于1872年,是美国最著名的一个国家公园,自其建立以后的100多年里,黄石公园内美丽的自然景观一直受到人们细心的保护.去过黄石公园游览的人无不被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但1988年夏天,一场大火却将黄石公园内三分之一的森林夷为焦土.  相似文献   

11.
金文驰  陈砚 《百科知识》2011,(13):41-42
美国弗吉尼亚州西部群山逶迤,春夏时节远远望去,山脉宛如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蓝纱,于是便有了“蓝脊山”一名,顺着蓝脊山山巅远远望去的正是仙那度国家公园。这座极为狭长的国家公园地处美国东部,最高峰玳瑁山海拔1235米,是极佳的避暑地。《孤独星球》将其评为美国5大景色最壮丽的国家公园之一。  相似文献   

12.
金文驰 《百科知识》2012,(18):58-60
在美国阿拉斯加州中南部的旷野荒原中,坐落着一座气势雄伟的国家公园——丹那利。这一占地24585平方千米的国家公园中最吸引眼球、震撼心灵的景致当数"丹那利",在当地土著语阿萨巴斯卡语中,"丹那利"意为"高山",这座"高山"便是北美洲的最高峰、海拔6166米的麦金利山。终年积雪的山峰时常隐匿在云雾之中,磅礴的冰川从山谷中倒挂而下,辫状的河流在阳光中闪着金光,棕熊、驼鹿和灰狼等哺乳动物在天地间纵横,这是何等的天堂和人间!虽然地处偏远,每年到访丹那利国家公园的游客还是超过了40万。为了有效保护公园内至今仍颇为原始的生态环境,公园有着一系列严格的管理制度。长约150千米的丹那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进展、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公园体制在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地位。为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公园体制方案,2015年起,我国陆续在10个试点区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文章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试点区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保护地整合、国家公园立法、日常管理制度、集体土地的用途管制和社区发展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但由于试点承担着综合配套改革重任,同时受现行法律法规、管理体制、人才和科技支撑能力等制约,各试点区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跨行政区管理机制、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特许经营和协议保护制度等方面体制试点进展滞后。未来国家公园体制构建,一方面要进一步推动试点方案中未完成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破解各方面制约;另一方面,为了建立健全体制机制,需启动相关配套改革,包括推动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和制度创新,开展自然保护地和国家公园立法,构建国家公园全民共建共享、多元共治、品牌增值和科学决策机制与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近20年国内外国家公园游憩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义  吴儒练  田逢军 《资源科学》2020,42(11):2210-2223
国家公园游憩研究对保护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和满足国民游憩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是近20年来资源经济学和游憩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对2000—2019年间国内外国家公园游憩研究现状及成果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和梳理,研究发现:①国内外国家公园游憩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国家公园游憩的功能分区、业态发展、设施建设、评价、主体、环境影响及管理等7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基础、四大主题、两种手段”的研究内容框架。②国家公园游憩研究方法以定量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为辅,基于国家公园大数据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需今后重点关注。③欧美学者研究起步早,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国家公园游憩理论体系与管理框架;比较而言,国内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中国学者在国家公园游憩领域进行了较多的本土化尝试,为国际上相关研究提供了中国案例,但理论建构研究相对不足。基于文献梳理与评述,提出未来中国国家公园游憩研究需进一步深入的方向: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完善游憩评价技术方法、开展多学科视角的游憩主体研究、深化游憩管理研究,希冀对中国国家公园相关研究及体制试点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徐琳琳  虞虎 《资源科学》2022,44(7):1520-1532
国家公园作为兼具完整性、原真性和景观美学的地域综合体,景观价值的有效发挥是实现其全民共享和公益性的重要载体。建立景观多维价值评价及其保护利用的综合研究方法,对国家公园景观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外国家公园景观评价和保护利用领域的文献分析,进一步结合自然保护地景观利用的相关成果,从评价方法、开发利用、管理保护等方面对近30年来国家公园景观研究进行综合评述。研究发现:①国外国家公园研究视角由单一的景观美学,转向多功能景观利用与保护的耦合协同,围绕“识别-评价-保护-利用”的思路向外延展;②国外国家公园景观评价相关研究主要围绕景观评价方法和可操作性框架展开,探索不同尺度的多类型景观价值科学评价理论与方法,评价维度日趋完善;③国家公园景观的保护和利用主要考虑与游憩活动、土地利用变化、社区发展及景观保护之间的关系,通过景观利用的经济社会价值衔接来促进可持续发展。针对中国国家公园景观资源利用,本文构建了“景观识别-景观评价-景观保护与利用”的景观综合评价利用框架,希冀为中国国家公园景观评价与保护利用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黄石公园座落在美国西部落基山脉的熔岩高原之上,四周为高山峻岭所环绕。它是美国最早、最大的一个国家公园。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家公园体制改革已进入立足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改革的新阶段。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国家公园分队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国家公园面积和功能均占主体、包括国家公园“小群”和“大群”的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方案。国家公园群要求突出群的整体管理,然而目前青藏高原现有自然保护地在统筹管理方面仍存在问题——不仅表现在单个国家公园内部,也表现在国家公园之间,以及国家公园与其他自然保护地之间。顺应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的新要求,着眼国家公园群统筹管理面临的问题,提出未来应加快建立跨省域的、国家主导的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管理体制,并同步完善国家公园创建、财政资金保障等有关配套制度;应统筹生态保护和带动当地农牧民同步现代化的多元目标,要让参与管理运营的广大农牧民成为国家公园群的持续受益者和积极拥护者。  相似文献   

18.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正式设立的首批国家公园之一,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高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都具有重大的保护价值。针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丧失、野生动物栖息地破坏、高寒草地退化和家畜超载放牧等一系列生态保护问题,基于草地多功能目标管理理论创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技术研发,推动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的落地实施,形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民生改善的科技支撑新范式,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实践方案,为全球国家公园建设提供了中国智慧,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9.
2021年,我国正式建立了第一批国家公园,标志着我国国家公园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我国国家公园基本上在已有自然保护地的基础上建立,仍存在治理模式单一、社区参与度较低、保护与发展矛盾较为突出等问题。“人与生物圈”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保护的第一个旗舰项目,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是该计划的重要实施平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社区可持续发展、管理治理模式探索、定期评估等方面积累了大量有益经验。文章系统总结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理论和实践,并结合我国国家公园实际情况提出加强传统文化融合运用、提高社区参与、探索多元治理、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综合评估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家公园发展的路径选择:国际经验与案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国家公园发展处于拐点时期,借鉴国际经验,剖析典型案例,探寻发展路径具有突出现实意义.从管理理念、管理体制、资金机制、经营机制四方面对世界上三种代表性国家公园模式的共同理念与“中国大陆首个国家公园”的比较表明,其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尚不是国际公认的国家公园模式.未来中国国家公园的发展,需要借鉴IUCN标准,重塑全国保护地体系;建立三级自然保护理事会及其法人治理模式,重构行政管理的条块格局;建立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制度和相关者的利益保障机制;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分步实施,自然遗产逐步回归公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