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慕课"已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新的教育信息技术平台与教育服务贸易的叠加,使得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产生诸多新的形式和模糊地带,对国家教育主权形成了严峻挑战。文化侵蚀、数据安全、主权让渡是其中最重要的三大问题,按现行WTO条款无法准确判定,需要重新分析和界定。在"慕课"推动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注重维护国家教育主权,必须重新审视教育主权让渡尺度,完善教育服务贸易法律法规,构建健全的教育服务贸易管控体系。  相似文献   

2.
上海租界教育是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产物,损害了中国的教育主权。20世纪初,上海市民的民族意识日益觉醒,要求收回教育主权,并得到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积极响应,于30年代开始进行租界教育改革,收回了部分教育权益。但改革的局限性是明显的,这需要租界主权的全部收回和人民的斗争来推进完成。  相似文献   

3.
论高等教育全球化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全球化已初见端倪。由于高等教育全球化客观上为发达国家所倡导和主导,因而对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高等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冲击突出表现为国家的教育主权面临新的挑战、发展差距扩大、高等教育性质的嬗变与矛盾的滋生。  相似文献   

4.
南沙群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主权属于中国,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实。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周边某些国家对南沙群岛的部分岛屿提出主权要求,甚至进行占领或开发。这是严重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菲律宾等国对南沙群岛部分岛屿的主权主张是毫无根据的,其言行必然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当今各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进入21世纪后,印度高等教育在国家规划方面,设立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并开放本土高等教育市场;在大学建设方面,持续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并推动课程和科研国际化;在人才跨境流动方面,鼓励教师流动和学生流动;在海外竞争与合作方面,大力开设高校海外分校并与多个国家、国际组织和机构建立联系。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建设性的,印度在其国际化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境,如涉外办学举步维艰、大学国际声誉不高、优质人才流失仍然严重和国家教育主权受到侵害,等等。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中,目前还处于落后地位的中国高等教育不能搞全方位、全面的开放,而应该是在维护国家教育主权下的选择性开放,在对外开放中要对文化价值进行选择,对优势文化进行选择,具体表现为理性选择、批判性选择、具境化选择和双向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关于高教立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沈阳师范学院刘云翔一、高等教育法的建立将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走上依法治教的轨道高等教育法是教育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高等教育法规是否完善,不仅体现着这个国家的高教管理水平和发展水平,而且也是衡量这个国家教育...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国际化在为国际优质教育资源输入开辟通道的同时,也使我国高等教育暴露在巨大的风险敞口之下,国家教育主权受到威胁、高等教育自主性发展迷失和人才外流等种种风险扑面而来。为保障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切实维护国家教育主权,坚持独立自主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并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优化人才使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全球化已初见端倪。由于高等教育全球化客观上为发达国家所倡导和主导,因而对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高等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冲击突出表现为国家的教育主权面临新的挑战、发展差距扩大、高等教育性质的嬗变与矛盾的滋生。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我国政府和高校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介入和占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借此提升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以中外合作办学和国际论证为代表的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也存在国家教育主权受侵犯、国际化发展失衡、国际化办学不规范等问题,需要强化维护教育主权意识,营建平衡的国际化生态,规范国际化办学,构建完善的国际化办学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依附"(dependency)一词并不仅仅意味着某种"依靠性"或"依赖性",除此之外,往往还牵涉到主权意义上的"附属性"与"从属性"关系问题。从整体上看,百余年来的中国高等教育主权始终在中国,经济学领域的依附理论之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并不契合。中国高等教育依附发展论者将其关注点主要聚焦在了中国高等教育对于欧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借鉴与模仿上,在相当程度上忽略了这种借鉴与模仿过程中所彰显出的自主性,对于其中的某些创新性更是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因此说来,以"依附"作为近现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其适切性与合理性值得质疑与批判。  相似文献   

12.
论教育主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主权主要指一个国家对教育事务的控制权和决定权。随着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及中国加入世贸,教育主权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新形势下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调整人才的培养结构,可以维护国家的教育主权,实现教育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主权是民族国家最重要的特征和最根本的属性,作为国家身份的主权是不能分割、不能让渡的,但在全球化时代下,一国不可避免的要与他国发生交往,在交往中,我们对主权是让渡还是维护,众说纷纭。所谓“主权维护”,就是在让渡中维护,全球化使国家置身于更多的“让渡”之中而并未减损国家的主权。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自主办学是高等教育自主性与自治性的具体体现,也是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为确保高等学校自主办学的权利,世界各国均加快了对高等教育的立法工作,并逐渐实现了高等教育办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世界高等教育这一发展趋势也为正在改革中的我国高等教育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主权是民族国家最重要的特征和最根本的属性,作为国家身份的主权是不能分割、不能让渡的,但在全球化时代下,一国不可避免的要与他国发生交往,在交往中,我们对主权是让渡还是维护,众说纷纭.所谓"主权维护",就是在让渡中维护,全球化使国家置身于更多的"让渡"之中而并未减损国家的主权.  相似文献   

16.
余家菊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贡献甚多,其留世文字中有关教育论述达数百万言,且其论评的领域颇为广泛。在教育主权的维护上,他率先提出"收回教育权",推动了近代中国对教会教育的接收;在教育领地的开拓上,他最早呼吁重视乡村教育,促成了近代乡村教育思潮的形成和乡村教育运动的兴起;在教育发展的层级上,他极为注重义务教育,全面阐析了在以农为主贫穷落后的中国应该如何实现真正的教育普及。  相似文献   

17.
教会学校在近代中国的存在和发展是半殖民地社会性质在教育文化领域的集中体现,收回教育主权成为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应有之义。北洋政府时期,教育部为之做出了系列努力,先是派员赴日考察寻求对策及进行相关视察和统计,再是颁布一系列措施推进教会学校注册,最后在收回教育权运动大潮中出台《外人捐资设学认可办法》而加速了运动进程。受制于半殖民地的国际地位及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复杂变化,教育部收回教育主权的努力存在着态度被动、措施不力、成效不彰等缺陷,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央政府层面收回教育主权方面的不自觉一面,与民间的强硬立场有着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育政策的历史考察——兼论教育主权的行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主权的行使是通过教育政策的执行来体现的。通过梳理历朝历代的教育政策概况来探讨当时教育主权的行使,期望从中总结出教育主权行使正确与否的规律,为探讨当前教育主权行使的合理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主权让渡是二战后民族国家在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洗礼过程中,避免被边缘化而作出的一种理性选择。各国本着自愿、对等和共享的原则来让渡部分的国家权力,在更高层次上形成一种共同行使主权的体制,较好的体现了国家主权和共同行使的结合和平衡,适应了主权的时代发展要求。本文着重从主权让渡的演义、主权让渡的时代背景及主权让渡的类型三个方面对国家主权让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文化主权是国家主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关系着国家文化的独立性,更关系着一个民族的政治主权和独立地位。文化主权与反对西方的文化霸权是相伴而生、相辅相成的。在新的复杂国际形势下,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文化安全形势,维护国家文化主权的任务十分艰巨。一个国家在国际法制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大,其"软实力"就越强,获得的"文化安全"系数也越高。要充分利用国际法和国际法律体系,依法维护中国的文化安全,实现国家的文化主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