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境-问题-求证”教学模式是将某一教学内容首先转化为一定的情境,然后将情境贯穿整堂课的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最终求证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充分利用了认识规律在教学中的作用,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2.
抛锚式教学又称为“情境教学”,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是以现代技术为支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教学模式之一。这一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合作学习,促成互动、交流,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亲身体验完成从识别目标到提出目标、达到目标的全过程。抛锚式教学是使学生适应日常生活,学会独立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真实问题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模式。本文以地理教学中的知识点“化工厂的选址”为“锚”,通过创设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提出有一定吸引力的、…  相似文献   

3.
容莉 《文教资料》2007,(19):125-127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强调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李吉林老师潜心研究的“情境教学法”打破了旧的教学模式,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教改实验之一,对语文教学科学化的探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情境教学原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对学生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这一问题,将情境教学由一种教学方法转变为一项教学内容。这一转变将更加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情境—问题"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归纳出"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怎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数学情境,以及"情境—问题"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情境类型及特点。同时,在中学课堂中实行"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开展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数学教学中实行"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教学的班级效果显著,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5.
“活动—发展”教学模式原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活动—发展”教学模式是作为活动课程教学基本结构提出来的。“活动”即要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中心 ,“发展”即要求教学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为目标 ,“活动—发展”即要求教学必须遵循活动与发展辩证统一规律。构建“活动—发展”教学模式旨在建立一个适应小学活动课程教学的理论体系 ,正确把握活动课的教学特征 ,探索其教学规律 ,充分发挥活动课的特有功能 ,防止和克服活动课“学科化倾向或形式走过场”,提高活动课教学质量。下面就“活动—发展”教学模式的一般原理及有关概念作具体论述。  一、理论依据“活动—发…  相似文献   

6.
“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模式之一.通过分析发现“情境—问题”教学与数学创新意识的关系紧密相连,对数学创新意识的培育有促进作用,后者关乎国家教育改革创造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文章以“平方差公式”为例,旨在说明如何通过“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培育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实现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目标,体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激—探—悟—拓”教学模式意为激发、探究、感悟、拓展,符合现代化教育理念,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满足素质教育需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启发式教学法的提升。该教学模式倡导教师在教学中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指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将“教”与“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此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初中物理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通常采取“讲解—接受—反馈”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状态消极且被动,教学效果不明显。而“激—探—悟—拓”教学模式能够扭转这种费时低效的育人格局,使物理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整合教材资源,以人教A版教材中“函数的应用(一)”为例设计并实践了“情境—模型—情境”型教学模式,并对应用问题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整合资源,用教材教;构建情境,用问题教.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情境—达标”教学模式“目标”和“情境”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学领域两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学科教学目标更重视学生对静态知识的掌握,忽视以人的能力、发展、创造为主体的教学目标;学校的培养目标体现为人才培养的知识或能力纬度,较多地脱离社会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学校的教学情境及课堂的教学情境相对单调、刻板,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不能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专业意识和创新意识。“情境—达标”教学模式则抓住了上述两个薄弱环节,针对“情境”和“目标”这两个主要变量,展开积极的…  相似文献   

10.
所谓“解决问题”,是指在没有现成方法可以解决的情境状态中,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数学思维方法,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和研究的活动过程。我们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践,对解决问题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形成了“创设情境,提出假说———小组合作,探索验证———汇报交流,评价反思———构建模型,理论升华———类化练习,拓展创新”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一、创设情境,提出假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的学习目标就不明确,但问题的提出依赖于一定的情境。因而,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是学生…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的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仍明显存在。这种模式认为教师讲授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它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成被动的“他组织”而不是主动的“自组织”;它把学习过程看成是信息量的积累过程,而不是质的“建构”过程,明显违反了“教是为了发展”、“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些教学的规律、针对“单向一注入式”教学的种种问题,,有必要构建“交流一互动”的教学模式。 一、“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交流—互动”教学模式是通过师生交流教学互助,教师、学生、课程、环境…  相似文献   

12.
“问题”情境、联想规律、记忆编码等心理学规律运用于50分钟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在此,谈谈我的做法。 一、创“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变成切合学生心理水平的问题,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是我在课文教学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经过五年多的教学实验,系统地总结了该教学的一系列实施原则与策略“.情境—问题”教学的基本理念是:重视学生问题意识培养,重视数学情境的创设,重视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重视学生的数学获得及重视探究精神的培养等基本教学理念,重视基本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情境—问题”教学力图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力图将实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目标建立在数学学科教学上.  相似文献   

14.
古诗文教学在我们这样一个诗的国度、一个诗教最为发达的文明礼仪之邦,它的地位是尤为重要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无论从古诗文教学的模式还是从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来看,都令人担忧。古诗文教学必需改革。由此,在结合前人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古诗文教学情境化”道路,主要通过四种基本教学模式来展现:直观情境、问题情境、想象情境、语言情境的创设。因此,可以说情境教学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有效方法,是一种以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在教育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柯林斯提出:探究式教学是“以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为依据,目标是让学生进行推理,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并将规律运用到新情境中”。这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  相似文献   

16.
“情境—问题”教学是目前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基于“情境—问题”教学的基本模式,以“电容器的电容”教学为例,通过创设真实情境、精心设计问题、创新物理实验、问题拓展延伸,将问题意识植根于学生思想,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注重学习能力培养的“活动—建构”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能力是创造和实践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也是学科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全面分析学习能力的实质和形成过程的基础上,依据学习能力培养的活动教学观,笔者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的“活动—建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是可行的、有效的,它有利地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一、“活动—建构”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任何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构建的,教学理论是教学模式的灵魂。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的“活动—建构”教学模式的构建,首先必须回答什么是…  相似文献   

18.
如何给学生创造一个具有吸引力、适合思维的思维场,是目前素质教育中一个引入关注的问题。在中学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注意情景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和使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已经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它适用于各科的教学,数学也不例外。上海青浦数学教改成功的经验之一——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就涉及情境教学。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中的章头导语、许多小节的开口导语就是给学生创设了一些“问题情景”,为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教材考虑到精练性,省去了许多知识背景、思维过程,如果我们教学中不去努力挖掘这些埋在沙泥中金子,而是将课本上知识原方不动的照搬到课堂教学上去,长此以往,将会使学生缺乏探索科学的精神,对学习无兴趣,甚至厌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值得我们深思。 怎样启发学生去进行思维呢?这是教材中所没有的,需要教师设置适当的“提问”引导学生从已知到未知,启开思路,点明问题的关键,即应用“情境教学”。现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谈谈我对“情境教学”的认识。 “情境教学”应包含:“问题情境”、“对话情境”、“思维情境”三部分。 1 “问题情境”设置,引入新知识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我们应积极探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是实施教学目标的方案和策略,是创设不同教学情境的范型。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生源等,应有不同的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模式,是为了防止教学僵化、模式化,以便按照学生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一、“问题、探究、结论、运用”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胡尚峰  田涛 《教育探索》2003,(11):49-51
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让学生亲身去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从而使学生成为真正自由独立、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是情知教学论、现代学习观和现代教学论;其操作程序是入境激情—对话移情—探究动情—实践纵情—评述析情;其实现条件是创设适宜的情境,发挥情感的作用,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和场所,提高教师的素质。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现代教学模式,它的存在、发展、完善要靠广大教育工作的共同努力方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