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是语言学习,但教学中重人文轻基础,重理解轻运用,重读说轻听写,重口头轻书面的教学现象依然普遍,阅读教学依然高耗低效。如果能引领学生读中积累,含英咀华、读写结合,着眼语言运用,努力把握语文本色,通过工具性渗透人文性,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得意又得言”,逐步实现由“教课文”向“用课文学语文”的美丽转身。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前的阅读课堂出现重内容轻语言实践、重形式轻言语逻辑、重思想轻语言积累等问题,究其原因是一些教师不能把握语言学的规律、教材解读能力不强所致。要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就要立足文本,积累语言;就要拓展文本,实现写法迁移;就要超越文本,着力内容创生。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有这些现象:重分析,轻吟悟;重理解,轻朗读;重延伸,轻文本;重知识,轻积累;重内容,轻表达。这些现象提醒我们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语文阅读的定位问题。其实任何阅读教学模式都不能偏离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就决定了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以文为本、以生为本,这三者在阅读教学中融为一体,才是归"本"求真的阅读教学。我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水》的教学片断为例,以读  相似文献   

4.
理解与表达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效的阅读教学应着力追求理解与表达的同构共生,以促进学生这两方面能力的同步提高与协调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着力演好朗读"重头戏",让朗读成为推动感悟、理解之"重器";要扎实开展说写训练,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走向深入、深刻;要开展质疑与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要将探究发现的权利放给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感悟与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在阅读教学中,容易出现重言轻意或重意轻言的情况,导致教学效益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通过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等途径,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本,理解、感悟、积累、运用语言,使学生掌握文本阅读方法,学会自主阅读。这样,能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达到言意兼得的目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是"心灵的学科",是"培育文心的学科",它对学生心灵的影响,主要是因"文"而及"心"。人文精神的熏陶也必然落实到"文"。王荣生教授认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语文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学生合适地阅读——理解、解释、感受、欣赏。要引导学生进行合适的阅读,教师必须立足文本,深入研读,才能用好课文这个例子,让学生  相似文献   

7.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走入重"人文"虚"语言"、重"拓展"舍"文本"、重"手段"轻"效率"等误区.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回归本色,即关注语言的发展,浸润在语言的芳泽里.因此,有效整合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让学生在有效的朗读中形成语感,在比较中品味内容与形式,在讨论中明析语像与情意;在仿写、批注中迁移语言,在想象补白中生成语言,在总结、改编中创造语言,在转述、辩论中内化语言,在交流评议中发展语言.并希望阅读教学的语言与精神能同构共生,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8.
<正>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要想"披文以入情",需对文字慢慢地品咂,一步一步地深入理解。而当前对作品的解读功利化、去文本化、过活动化的倾向依然明显,使教学过程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研究提出"沉入语言,亲近文本的机理,探寻微观奥秘"的阅读教学思路,还语文课以语文味。一、文本微观解读的含义与层面若夫丰约之裁,俯仰之形。因宜適变,曲有微情。或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阅读教学需要讨论文本的内容与情感,但不能脱离文本中相关语言形式的学习,一味地通过讲深、讲透来理解文本,那只能是让学生"知道"和"懂得",却忽视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文范例,借文学语,借语学文,在错综纷繁的语言现象中领会语言,提升语意理解的广度、深度、精度,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做到言意兼得。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悟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习文本语言.让学生因意会、理解、体验而有所领悟。笔者以人教版第八册《生命生命》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让感悟成就阅读教学的精彩。  相似文献   

11.
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教师既要让学生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在平时课堂中,教师要咬定"语用"教学不放松,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读、写、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当下,语文课堂追求表面的热闹,使阅读教学处于浅层次学习,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阅读教学深度学习不足主要表现为:师生对话互动流于形式,重思想内容理解,轻文本表现手法运用,语言实践功能弱化。如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高阅读教学实效?笔者认为教师要巧设悬念,构建互动磁场,在对话中走进文本深处;关注“怎么写”,引导学生比较揣摩,在探索中破解语言秘密;强化实践,在迁移中提升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高考应试思想的影响下,重知识、轻思维的阅读教学倾向较为普遍。一方面,很多教师把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语言技能作为阅读课的主要目标,更多关注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学生思维品质等基本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不少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缺少对阅读文本的评价性和创造性理解,往往止于对文本信息的浅层理解,很少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使学生的思维仅停留在问题表面,思维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拓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即使在全面推行新课程理念的今天,在语文课堂上,传统阅读教学中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依然明显。  相似文献   

15.
教师在钻研文本、构思教学时,要重点思考:阅读教学中如何既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体会表达情感,又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中遣词造句的特点、作用和效果,也就是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和效果。所以品味语言能将理解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融为一体,一箭双雕,实质是"工具"与"人文"共舞,"语文形式"与"语文内容"兼得。  相似文献   

16.
小学低年级学段的分角色朗读指导要在深入感知内化角色形象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读者、编者对话,从微观层面对文本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表达特点进行感知与理解,从而提升朗读技巧与方法,让朗读教学不再空洞、抽象。并且整个过程要重体验、轻分析,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感受与表达,让分角色朗读成为学生一种个性化的独特体验。  相似文献   

17.
目前,文言文教学有两个怪现状:一是公开课重"文"轻"言",二是家常课重"言"而轻"文"。这都不是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应有之道。文言文教学要从文本出发,让学生诵读感悟,将文字读通读顺,体会文言文语言表达特点;要从学情出发,展开游戏活动,让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的思想性格。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传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有这些现象:重分析,轻吟悟;重理解,轻朗读;重延伸,轻文本;重知识,轻积累;重内容,轻表达。这些现象提醒我们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语文阅读的定位问题。其实任何阅读教学模式都不能偏离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就决定了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以文为本、以生为本,这三者在阅读教学中融为一体,才是归“本”求真的阅读教学。我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水》的教学片断为例,以读为魂,以文为本,以生为根,以品味、述说的形式体会文本,引导学生读文悟道。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材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对教材插图,教师要善于从情节、细节与空白处等进行深入挖掘,使之成为学生进行说、读、写的有效材料。这样,就能够让教材的插图更具语言张力,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课堂阅读教学依赖很多语言文字外在条件,虽然说写诗功夫在诗外,但是阅读教学功夫却不可在文本外;虽然说细读文本深入人心,但是单纯关注语言流,以及几个精彩的语言点并未改变教学问题。阅读教学的关键是生成语场,如磁场一般促使学生学习活动有条不紊地朝一致方向发展,减少"内耗",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