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传媒》1996,(1)
“走马观花”先预读──一谈审读的“读”文叶子在确定了审读的报刊以后,接下来是怎样读的问题.这里的“读”,既有读多少遍、多少次的数量要求,更有读到什么层次级别的质量标准。孟昭晋教授对书评工作中的阅读研究颇深,他吸收接受美学创始人姚斯针对艺术评论阅读三个...  相似文献   

2.
樊金童 《大观周刊》2013,(6):161-161
三国时的董遇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北宋文学家苏轼有诗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由此可见,读书很重要,作为教师,正确地指导学生读书更为重要。那么,怎样通过形式多样的“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呢?今天.我来谈几点自己浅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付征俊 《大观周刊》2012,(32):271-272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诀。但是,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本来应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却存在着三种偏向:第一,课堂上教师一味地讲和问,学生读书的机会很少;第二,先读后讲,读讲脱节,读时不讲,讲中无读;第三,课堂上学生读,老师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对学生的读书活动缺乏指导。  相似文献   

4.
《今传媒》1997,(10)
从“审”和“读”两字的义项看审读文/湖北·乾岗1980年版《辞源》对“审”的释义列了7项:①“详细;周密”②“仔细观察;研究”③“慎重”④“确定;安定”⑤“确实”⑥“讯问”⑦“姓”。1989年版《汉语大词典》对“审”的释义列了12项:①“详细;仔细”...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1996,(2)
“反刍咀嚼”细研读──二谈审读的“读”文/叶子如果说预读是迅速了解所审报刊主要内容的话,那么研读则是充分理解所审报刊的内涵。它要求准确认读字词,进行细琢细磨,验证预读感受,把握表层的、内在的和整体的意义。如同预读可以用“走马观花”比喻一样,亦可把研读...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1995,(6)
报刊审读与阅读报刊叶子报刊审读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审读的基础。首先要当好一个读者,“钻进去”认真读,然后再“跳出来”审。但是,报刊审读又不同于阅读,二者的区别王要表现在下列方面:关于“读”的目的。阅读报刊是为了获取知识,了解信息,抑或为了了消遣。阅读完...  相似文献   

7.
新闻要“新”,这没有什么异议,而且许多人能做到。新闻要“深”,这也没有什么异议,但许多人却难以做到。很多新闻单位都有这种情况:有的同志很勤奋,哪里有新闻就扑向哪里,一年下来写稿发稿上百篇,可年底评好稿时,却拿不出一条像样的稿子。而有的同志写稿不多,却写一篇成一篇,有如扔重磅炸弹似的,作品的影响很大。为什么会这样?道理明摆着:你的稿子浮光掠影,除了现象还是现象,干巴巴,如碗里的水,瞧一眼就见底了,没有波浪,没有深度,不值得琢磨。而人家的稿子,有事实,更有思想,读一遍觉新鲜,读两遍受启发,读三遍四遍…  相似文献   

8.
凡是后来成了名副其实作家的人,写功自然过硬,但这个写功往往源于读功。将“读”看成一种功夫,乃至看成一种硬工夫,是绝不过分的。始终没掌握这种功夫的人很多,其中甚而包括某些“读书破万卷”的人,以及写出了不少“作品”的人。在“读”的问题上没获得过真功夫,后来居然写出“作品”来,这奇怪么?不奇怪。这就如同生活中某些并无实在技艺只凭一点“花架子”而“撞”成了歌星影星的人一样,在行家眼里仍是外行。当然,凡是能写出一点东西的人,总是读过一点东西的。但是,有的人的“读”,实际上只能称之为“看”,够不上“读”的档次。“看书”和“读书”的区别不是一般性区别,而是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9.
刘文飞新著《读与被读:世界文学名著十一讲》是一本外国文学通识课讲稿,与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同属一类,不只会对听课者产生语文方面的积极影响,还会在学生们心中播下“文学用美的形式唤起我们心底的善”的种子。批评的激情与理论的“冰冷”能否兼备?本文重点分析该书中隐含的“作家文论”元素,指出整个讲稿具有一个潜在的贯通性理论命题——“人身上的悖论”,如果把《读与被读》的副标题换成“世界文学经典人物形象的悖论”,它就会成为有关人物塑造的诗学专论。本文作者切盼外国文学研究者用作家笔触丰满理论身躯,这类作家文论早该成为“理论化”“理论主义”之后现代文论的另一种样态,也切盼俄国文学研究者在诠释经典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用作家文论引导年轻学者重视理论思维,以此为中国文艺理论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0.
读书不在多     
《出版史料》2009,(2):52-52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四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相似文献   

11.
我之读“红楼梦”秦建平我在大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听老师说:《红楼梦》不可不读。三读之后,心中感觉平平,似乎也没有怎么理解此中微言大义。但旁观其它评论家的论断,留下印象较深的有两个:一曰《红楼梦》乃中国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二曰各人从各自的角度、立场出...  相似文献   

12.
很久以前,当我读到陆放翁诗句“闭门遍读家藏书”的时候,我曾经为此震撼而惊悚,然后,是启迪。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1997,(6)
端正态度促进转变——九谈审读的“审”文/叶子审读的成效,取决于审与被审双方的态度。毛泽东同志说过:很多人对于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处不好,以为是方法不对,我总告诉他们是根本态度问题。这态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从这态度出发,就有各种政策、方法、方式。...  相似文献   

14.
搞好经济报道,是党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党大局服务的要求。因此。它与时政新闻等并称为“硬新闻”,是媒体报道的重头戏。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日新月异,各种经济现象日趋活跃,公众对经济报道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可是,传统经济报道中“概念+数字”的乏味形式又使读望而却步,读经常反映的是:经济新闻不如社会新闻鲜活、吸引人。怎样才能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激发读的阅读兴趣呢?笔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发现经济类报道可适当借鉴社会新闻、娱新闻等“软新闻”的报道方式,对其进行“软化”,以赢得读。  相似文献   

15.
“打量”的“量”该读几声?●雷智勇有一天,正上初一的儿子向我“讨教”问题。他的问题是:《夜走灵官峡》一课中有道练习题,要求读准下列加着重点的字的读音。题中列了近10个词儿,其中的“打量·”和“傻呵·呵·”儿子悬而未做。我沉吟一下,试着先把“打量”念了...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1997,(3)
浅谈报纸审读工作的四个「到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报纸管理处如何把报纸审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其在报纸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根据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感到在具体运作中必须做到四个“到位”,即:审读报纸到位、审读内容到位、情况反映到位、成果转化到位。审读报...  相似文献   

17.
一个合格称职的编辑,必须具备基本的“六艺”,即:选题、组稿、审读、加工、发稿、读校。但是,市场经济需要营销,在出版业内,也提出了“全程营销”的要求。对于编辑来说,也相应提出了新“编辑六艺”。传统的编辑六艺,主要侧重内容的合格优质,新“编辑六艺”,则主要侧重形式的合格优质。  相似文献   

18.
图书编校读中的“统一、规范、纠错”(下简称“统、范、纠”)问题,就是指编辑加工、校对校审和通读审读中的统一、规范、纠错问题。这是编校读诸环节的共性问题,但随着环节的递进,其广度应缩小,数量应减少,深度应加大。具体说,编辑加工要对原稿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统、范、纠”,校  相似文献   

19.
入选理由:经开区里聚集着云南最本土的企业,得胜、雪兰、云南红、云南白药……吃过、喝过、用过.不如亲眼见证“她们”的成长足迹来得更为快乐与震撼.在那里把把昆明的“脉”,听听昆明的“心跳”,感受“城市血液”流动带来的畅快。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1996,(6)
关注重点兼顾一般——三谈审读的“审”文/叶子关注重点兼顾一般——三谈审读的“审”刊审读分为一般审读和重点审读。一般审读旨在掌握报刊的总体情况,全局在胸,随时能够排列出各种报刊的质量位次。但是,一般审读的缺陷在于面铺的太开,重点不突出,泛泛而论,导致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