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附设条件法 在动作结构、用力顺序不变的前提下,设置或附加一些辅助条件进行练习。如在沙坑边设置20-30厘米高的横杆或橡皮筋进行立定跳远练习;50-80厘米高练习收腹跳;一端高3米另一端高2米斜拉挂有小风铃或小气球的橡皮筋,让学生练习蹲跳起头触悬挂物或练习助跑摸高。  相似文献   

2.
立定跳远是我国《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项目之一,是中学体育加试的考核项目之一,它的成绩是反映腿部爆发力量和身体协调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有许多学生在身体腾空到最高点后,还没有完成收腹、伸小腿的动作,便过早地屈腿落地。为了较快地改正学生的这些错误动作,掌握技术,提高成绩,近几年来,我运用台阶练习法进行教学、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台阶练习法,是利用台阶的高度来改进立定跳远中收腹、伸小腿的练习  相似文献   

3.
通过近年来教学实践探索,发现以下几种辅助练习法,在提高学生蹲踞式跳远的兴趣与成绩方面,具有较大的可取性和实效性。l.橡皮筋辅助练习。(1)提高远度的练习。教师根据全体学生的不同水平,将三根平行于起跳板方向的橡皮筋彼此相距20厘米,分别固定于沙坑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立定跳远动作简单、易学,但对身体锻炼的价值很大。因此,许多省市都把它列为“中考体育”的考试项目。那么教学中如何采用多样性辅助练习来提高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呢?笔者总结了如下五种趣味练习法。一、跳上法学生用双脚由原来半蹲开始,从低处跳上有一定高度的阶梯、台阶、跳箱等目标。且对不同身体素质的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2001年第1期刊登了丘宏胜老师撰写的《立定跳远的台阶练习法》一文,为立定跳远教学中学生常犯的在身体腾空到最高点后,还没有完成收腹、举腿的动作便过早落地这一错误动作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使我们读后很受启发。但,这种练习方法住实际操作中危险性太大,别说对小学、初中这些初学者进行,就是对有一定训练水平的高中生进行,也难免会有“马失前蹄”的时候。一旦出现,伤害性极大,故我们认为这种方法不易提倡。在此就立定跳远教学中学生常犯的这一错误,谈淡我们的解决办法——障碍练习法,提出来与丘宏胜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6.
立定跳远动作简单、易学,但对身体锻炼的价值很大。因此,许多省市都把它列为“中考体育”的考试项目。那么教学中如何采用多样性辅助练习来提高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呢?笔者总结了如下5种趣味练习法。1.跳上法学生用双脚由原地半蹲开始,从低处跳上有一定高度的阶梯、台阶、跳箱等目标。且对不同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一、降低难度法l. 利用沙坑,把沙平成外高内低,落差在10厘米左右的倾斜面,在沙坑内进行立定跳远。2. 在高约30厘米的跳箱盖或助跳板上向沙坑立定跳远。3. 利用50厘米以下高度的台阶向平地上立定跳远。二、游戏竞赛法1. 两人一组猜拳后决定,谁先跳到预定目的地为胜。2. 以最少的步数跳到预定目的地为胜。3. 一列横队在同一条线上循序立定跳远,跳出后立定不移动,比较谁领先,回到原位后继续练习。4. 鼓励学生向教师或班上跳得最远的学生挑战。三、目标练习法在起跑线前根据考核标准画出达标线、及格线、良好线、优秀线,使学生对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近期拜读了丘宏胜老师发表在《体育教学》2001年第1期上的《立定跳远的台阶练习法》一文(以下简称《台阶》),颇有感触。对丘老师为解决学生在立定跳远中的“收腹举腿”问题而采用“跳上高台”的做法表示赞同,但对练习所选择的场地器材,不敢苟同。在此,提出自己的拙见,愿与丘老师商榷,不妥之处也请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2001年第1期刊登了丘宏胜老师撰写的<立定跳远的台阶练习法>一文,为立定跳远教学中学生常犯的在身体腾空到最高点后,还没有完成收腹、举腿的动作便过早落地这一错误动作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使我们读后很受启发.  相似文献   

10.
邵彤 《中华武术》2015,(3):21-22
一、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描述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站在起跳线后边,然后两臂自然前后预摆1~2次,两腿随着屈伸,当两臂从后向前上方做有力摆动时,两脚用前脚掌迅速蹬地,膝关节充分蹬直同时展髋向前跳起,身体尽量前送,在空间成直线,至最高点后屈膝、收腹、小腿前伸,两臂自上向下向后摆,落地时脚跟先着地,落地后屈膝缓冲,上体前倾。二、立定跳远动作完整的立定跳远技术动作由预摆、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1.
为迅速准确地丈量出立定跳远的成绩,我们县体育教师群策群力,试制了“立定跳远测试工具”,用以测定立定跳远成绩。既准确快速,又透明公正,颇受学生的欢迎,测量效益也很高,具体做法如下:1材料与尺寸,宽7厘米,厚4厘米,长300厘米的木条一根,“T”字型直尺一把。(商店有售)亦可用宽5厘米,厚2厘米的木板条,做成一把长约80厘米的“T”字型尺子。2做法(1)在木条上按标准尺寸画线,即从一端开始用彩笔依次画上0、1、2、3、4、5……300的刻度,最小单位为1厘米,逢整5、整10数字时刻度略长,以便于准确识读。(2)让木条前端与踏跳…  相似文献   

12.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影响小学低年级学生立定跳远技术掌握与成绩的因素有两点:“蹲”与“蹬”。   一、蹲   “蹲”就是屈膝。在小学新生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练习立定跳远时的屈膝动作不好,表现为: 1起跳前的屈膝不够深; 2预摆中屈膝动作不协调,很缰硬; 3腾空时空中收腹屈腿动作不充分; 4落地屈膝缓冲不够。以上几种情形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动作的质量与效果。针对这种情况,经过反复摸索与实践,笔者归纳出以下有针对性的、相对能够较好掌握立定跳远动作、提高立定跳远成绩的教学方法:   1由半蹲开始的…  相似文献   

13.
王清  马山坡 《中华武术》2004,(12):10-10
一、立定跳远接力 (一)场地器材 平整场地一块。 (二)方法 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两队相距6米左右平行站立。两队学生依次报数,并记住自己报的号数。游戏开始,老师按顺序从1号开始依次报号。两队1号学生从同一起跳线位置开始向前立定跳远。然后,在地面划线记录他们的距离。后面的学生以前边学生跳过的距离终点线为起跳线,依次按报号的顺序做立定跳远,最后以距离远的一队为胜。  相似文献   

14.
提高中考立定跳远成绩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征 《体育师友》2010,33(5):68-68
文章从立定跳远的教学优化、纠正错误动作法、素质练习法、心理训练法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如何提高中考立定跳远成绩,拟为广大初中体育教师在初中升学考试体育的立定跳远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提高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立定跳远是一项以考察运动员下肢爆发力、腰腹力量和上下肢协调能力为主的运动项目。从运动技术方面看,主要通过展腹、收腹举腿、团身落地动作完成。通过对相关肌肉的科学训练,对提高立定跳远成绩有很大的作用。当今,立定跳远已被很多体育院校列为招生必考项目,很多地区也把立定跳远列为各级学校毕业升学考试项目。然而,国内对其训练方法阐述的不多,所以,笔总结自身的实践经验撰写此。  相似文献   

16.
在基层中小学校,有很多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乒乓球练习时使用的、用水泥预制板和砖头砌成的“土乒乓球台”。笔者在学校课余训练过程中,经常利用它来提高体育普招生的立定跳远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方法 选择高度(68~75厘米)的“土乒乓球台”两个(或更多),在台面上放置两块小垫子(做缓冲用),按学生的弹跳能力、性别、心理素质的好  相似文献   

17.
立定跳远是跳远落地动作的辅助练习,同时也是发展腿部力量,以及身体各部分协调能力的良好手段,立定跳远的远近,反映一个人的爆发力大小,所以,它常常作为运动员训练弹跳素质的指标和发展腿部爆发力量的训练手段。立定跳远的起跳,要求两腿充分蹬伸,两臂积极前摆,使身体充分伸展。从而,使大腿的屈肌得到预先拉长,以利于收腹举腿动作更加充分有力,大腿尽量靠近胸部和前伸小腿着地的动作,争取跳得远些。  相似文献   

18.
身体在完成立定跳远练习时所表现出的挺身、收腹、摆动、蹬地和折叠等技术动作要领,具有极强的协调性及连贯性。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结合立定跳远的动作特点,归纳出手脚协调摆动、手脚协调用力、手脚协调折叠和手脚速度协调练习方法进行教学和练习,对立定跳远的课堂教学及立定跳远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橡皮筋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辅助器材之一,既是一种“一物多用”的教学用具,又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标志物。一、在田径教学中的运用1.学习蹲踞式起跑时,一些同学在起跑后会上体突然或过早抬起。为纠正这一不足,在起跑线前3~4米处,从低到高距一定距离横拉5根橡皮筋,让练习者从皮筋下面跑过。2.初学跨栏时,用橡皮筋代替栏板,3.在急行跳远教学中,为纠正“起跳角度不当”,在踏跳板前1.5~2米处设置1根橡皮筋,高40~60厘米,起跳后要求学生越过皮筋。4.在跳高中,用皮筋代替横杆作练习,能节省拾、搁杆时间,提高练习密度。5.在铅球学习中,为改进出手角度…  相似文献   

20.
近期拜读了丘宏胜老师发表在<体育教学>2001年第1期上的<立定跳远的台阶练习法>一文(以下简称<台阶>),颇有感触.对丘老师为解决学生在立定跳远中的"收腹举腿"问题而采用"跳上高台"的做法表示赞同,但对练习所选择的场地器材,不敢苟同.在此,提出自己的拙见,愿与丘老师商榷,不妥之处也请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