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跳绳运动不仅能提高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有效地发展心血管系统,还能增强小腿、踝关节力量,提高弹跳能力和身体的控制能力。跳绳练习实用、灵活,尤其是在场地条件较差、活动空间少、学生人数相对较多的学校更能体现它的效果。跳短绳的  相似文献   

2.
要想提高发球质量,还应注重手臂力量的训练,提高手臂的爆发力。上期文中所述都是些技巧性的内容,而手臂肌肉力量是实的东西,因此,要加强训练O一般来说,做些引体向上、俯卧撑和跳绳等,对于发展手臂力量是有好处的。此外,还有一些其它的办法能提高手臂肌肉力量。如?..  相似文献   

3.
一、力量训练赛艇项目是一项综合力量很强的周期性运动项目,运动员肌肉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的发展程度是决定赛艇运动水平的重要因素。据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时期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的自然变化总趋势是首先速度力量快速增长,然后是力量耐力,最后是最大力量,这也是我们合理安排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对13~15岁年龄阶段的少年赛艇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手段和方法首先要有利于身体发育成长的需要,因此主要应以陆上的辅助训练手段为主,如抛实心球、哑铃、壶铃、斜体拉、垫上收腹、跳绳、徒手深蹲起,以及跑跳的游戏性练…  相似文献   

4.
跳绳练习是有效地进行有氧和无氧健身锻炼,发展人的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的有效方法。跳绳练习还可做为许多运动项目的准备活动,并能加强踝关节及下肢的力量。此外,跳绳运动是适于室内外进行的一种不受场地器材限制的练习项目。  相似文献   

5.
魏永波 《精武》2013,(17):29-29,31
在铅球力量训练中,青少年运动员为了提高自身的专项成绩而一味的追求高强度的大力量训练,从而导致运动员过早的离开赛场。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以及身体生理结构使其不能够适应高强度的力量训练。经过研究和实际观察,青少年铅球力量训练中要注重快速力量的训练,这样不仅仅能够达到训练力量的目的,还能够提高运动员的成绩,是一种适用于青少年对铅球运动的力量训练法。  相似文献   

6.
<正>跳绳是一项以跳跃为主,兼顾身体多系统功能参与运动的项目,且跳绳训练不受天气和场地的约束,在资金和时间的利用上也非常经济,现在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各项目身体训练中,正确合理地使用跳绳进行训练,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有趣的训练手段。一、跳绳的技术特点跳绳的基本姿态:跳绳时,两眼直视前方,用前脚掌起跳和落地,切记不可用全脚或脚跟落地,以免内脏、骨骼或脑部受到震动。同时,呼吸要自然有节奏,上下肢协  相似文献   

7.
依据少儿生理特点 合理安排力量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所有的运动几乎都是抗阻力产生的,所以力量是人体运动的首要素质。加强力量素质训练,对掌握各项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成绩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儿童少年时期,由于生理特点有明显阶段性,所以在教学与训练中力量训练采用的手段、方法负荷量都要符合此时期的生理特点。 一、儿童少年力量训练的手段与方法 力量练习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动力性力量练习,静力性练习和等动练习三种。根据儿童少年期的生  相似文献   

8.
刘卫民 《中华武术》2004,(11):51-51
力量素质是一切运动素质的基础,在少儿全面基础训练时期和早期专门化阶段,抓好全面力量训练,不仅能够改善肌肉的协调性,增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防止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成绩,还能促进骨骼肌的健康发育,矫正少儿不正确的身体姿势,帮助儿童减轻过重的体重。因此,在当今始训年龄提前、优秀运动员成材期缩短、运动训练高度专项化、身体素质早期专门化的发展趋势下,少儿时期的力量训练在国外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人认为少儿力量训练应遵守七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人体所有的运动几乎都是抗阻力产生的,所以,力量是人体运动时首要素质。加强力量素质训练。对掌握各项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成绩,有着极其重要意义。儿童少年时期.由于生理特点具有很明显的阶段特征,所以,在体育教学与业余训练中,力量训练所采用手段和方法、负荷量等都要符合此时期的生理特点要求,切忌成人化的训练方式。一、儿童少年时期的生理特点运动生理学认为,肌肉力量的大小,与中枢神经  相似文献   

10.
跳绳运动是大众体育中喜闻乐见的普及性活动。但如何科学的运用它,使之成为行之有效的练习手段,还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跳绳练习可以提高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有效地发展心血管系统,还能促使肌纤维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能量物质储备增多,毛细血管网增生,从而使肌肉变得结实而富有弹性。跳绳不但可以增强小腿、踝关节力量,提高弹跳能力,而且可以增强身体的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和灵巧性。跳绳还对练习者提高节奏感、改善大脑神经系统的机能有较好的作用,能够增进脑细胞的活力,使学习中枢得到积极性休息,从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跳绳…  相似文献   

11.
一、肌肉力量从力学角度讲,它是反映肌肉对阻力的克服或对抗能力;在运动训练中,力量素质作为其他身体素质的基础,是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的关键,同时又是防止运动伤害的保证。因此不论是在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中,学者都对力量素质的训练颇为重视。力量训练的规律和生理依据,主要是不间断性的超负荷训练使机体逐渐产生适应性。超负荷训练是指机体承受训练负荷或强度超过日常生活中承受的负荷。  相似文献   

12.
一分钟跳绳虽是宁波市体育中考的一项选测项目,但频频出现在最近六七年的中考测试项目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与其他项目相比,跳绳难度系数较小,短时练习成绩进步的空间相对较大,在体育中考中更容易拿到该项目的满分,因此,大部分学生都会将跳绳作为自己体育中考的项目。本文具体阐述了跳绳运动场地的选择、服装的准备、具体训练的方法、突发状况的应对等方面,希望能为中考学生进行跳绳项目训练提供帮助,提高跳绳水平,最终获得优异的体育中考成绩。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实验法,比较花样跳绳、跳绳、体育课教学训练,对13~15岁少年身体素质的影响.结果显示:12周花样跳绳训练可有效改善少年的骨密度,显著增强其力量、爆发力、柔韧、平衡等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儿童业余运动训练是整个业余运动训练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是早期发现和培养优秀运动员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对儿童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儿童业余运动训练,不仅能活跃儿童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儿童的体育素质.为上一级学校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人才,而且还能为中小学培养体育骨干,推动学校体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一、肌肉力量从力学角度讲,它是反映肌肉对阻力的克服或对抗能力。在运动训练中,力量素质作为其他身体素质的基础,是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的关键,同时义是防止运动伤害的保证。因此不论是住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中,学者都对力量素质的训练颇为重视。力量训练的规律和生理依据,主要是不间断性超负荷训练使机体逐渐产生适应性。超负荷训练是指机体承受训练负荷或强度超过生活中承受的负荷。  相似文献   

16.
梁晨  段东平 《新体育》2024,(2):101-103
跳绳是一项极具竞技性和娱乐性的体育运动,进行单人跳绳可以锻炼个人的体能素质,与多个人共同进行跳绳不仅可以锻炼体能素质还能收获巨大的身心愉悦和满足感。我国在2016年6月发出了全民运动的号召,想要在整个社会上形成一种尊重体育、积极参与体育的良好风尚。跳绳恰恰可以作为一种具体的运动形式在整个社会层面上推广。本研究以跳绳运动在吉林省长春市的中小学推广情况为研究的切入点,分析了学生对跳绳运动推广的基本态度以及教师对跳绳运动推广的看法,并最终提出了开设专业课程、培养兴趣爱好、塑造跳绳文化等一系列有助于跳绳运动在学校范围内推广的相关建议。希望本研究有助于中小学教育的优化,也能为跳绳运动在其他领域和其他群体中的推行产生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跳绳逐渐在国外风靡起来,受到许多人的推崇。这项运动不仅花样种类繁多,更重要的是,它还能成为大家最经济实惠的健身妙招,而利用跳绳减肥的人,还曾经喊出这样的口号:"每天跳绳140次,必瘦无疑!"  相似文献   

18.
一份好的力量训练计划能使田径运动员获益良多:它能使肌肉变得粗大、增加运动员的力量、增强爆发力、提高运动员动员和利用能量的能力,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力量训练对阻止运动损伤有益;力量训练还有助于解决专业训练而造成的局部劳损这一难题,一份好的力量训练计划有助于受伤部位的恢复。 这里所说的训练原则是构成力量训练的基石,为制定力量训练计划指明了方向。训练计划遵循这一原则将为运动员获得成功创造最佳机会。 下面将讨论如下训练原则:  相似文献   

19.
力量训练能显著提高少儿的力量和运动成绩反复地克服阻力提高力量的训练被认为是抗阻力量训练(RST),它是大多数运动员训练的一部分。“抗阻力量训练”这一术语指的是力量训练的一般形式,例如:举重训练,健美训练,电阻力等等。抗阻力量训练已被证明能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20.
<正>一、力量素质训练贯穿教学始终学生的基本力量素质是完成双手前抛实心球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力量训练要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力量训练含双脚快速连续跳上、跳下,跳过连续摆放的实心球,发展足背屈肌肌群力量;斜面仰卧起坐,发展腰腹肌力量;俯卧两头起,发展背肌力量;上臂拉伸(两人合作一名学生拿跳绳,另一名学生双臂上举,背对拉跳绳,做出背弓动作)提高上臂力量。每节课设计大约3~5分钟有针对性的力量素质训练,以增强力量为目的,并在练习中教师适时提示学生体会发力部位,为技术动作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