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汉时期,有一位皇帝叫做刘恒,人们都称他为“汉文帝”。他是刘邦的第三个儿子,原本不是太子,却因为孝顺贤能,而被大臣们拥上了皇位。
  汉文帝即位以后,没有一点儿傲慢之气,侍奉母亲薄太后更是殷勤体贴。有一次,薄太后生病了,汉文帝心里非常着急,每天上完早朝,就急急忙忙去探望她的病情,盼着太后的身体能快些好起来。天气变冷了,汉文帝怕母亲着凉,就守在她的身边,以便随时帮她盖好被子。天气变热了,就帮母亲扇扇子,驱赶蚊蝇。自己困了,就依靠在母亲的床边打个盹儿,连衣服也不解开,以备母亲随时召唤。母亲口渴了,他连忙端过茶来。就连母亲喝药,他也要先尝一尝,试试这药苦不苦呀,烫不烫啊,觉得差不多了,才放心给母亲服用。  相似文献   

2.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三字经》中的这句话家喻户晓。意思是一个黄香的小孩子,只有9岁,在冬天的晚上,总是先帮父母把被窝温暖了,再自己睡,这是孝顺父母的经典故事,每次读到,我都很感动,很惭愧: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他是多么懂事,  相似文献   

3.
每次读老舍的《我的母亲》一文,我都会被深深地感动,总禁不住潸然泪下。我一直在想,老舍笔下的母亲,不就是一位极为普通的农村妇女吗?是什么原因让我每读此文便如此动情?思来想去,惟有两个字——真情。《庄子·渔父》中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正是老舍的真,深深地打动了我,想必也深深地打动了众多的读者。老舍是一位动人的“真者”。作为儿子,他在用真心深情地回忆自己的母亲。事不须大,惟需有真。多少年过去了,他还那么分明地想着在那艰难的岁月里,母亲是如何为自己筹备上学的资金。那时,母亲是“作了半个月的难,含泪…  相似文献   

4.
厚望     
一曲《常回家看看》 ,热了天下多少父母的心田 ,启迪了神州大地多少儿女们的情怀。记得我小的时候 ,母亲常对哥哥教诲 ,做人四个字 :忠诚、孝道。那时候我小 ,对这四个字的含意似明似暗 ,似懂非懂。等到我读初中、高中时 ,母亲又拿教哥哥的话来教诲我 ,我似乎有些明白了。母亲说的“忠诚” ,就是为人守信 ,尽忠职守 ,不欺人 ,不骗人。“孝道”就是敬老爱幼 ,孝顺父母 ,不轻狂无理。在母亲讲评哥的行为中 ,我暗暗受到许多启发。哥对母忠 ,从不欺人 ,也不骗人 ,即使做错了什么 ,也实话实说。母亲很少发火 ,也不训人 ,总是用那期待和鼓励的目光…  相似文献   

5.
马德 《少年文摘》2011,(6):64-65
孝顺就是让自己的父母顺心、安心、放心。坐在父母旁边,认真倾听他们的唠叨,就是最好的孝顺。一天上午,一位母亲风风火火地找到我。"老师,你看到小萍了吗,我家闺女!"这位母亲的头发枯黄,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我在《新民晚报》上读到了一则新闻;一位大学生和父母约定,自己在大学中就读所需的费用不要父母给予,而是向父母“贷款”,在工作之后再把钱还给父母。读了这则新闻以后,我真想为这位大学生拍手叫好,同时也为他有这样明智的父母感到高兴。我觉得,这位大学生的自立精神十分可贵,而且懂得如何真正地孝顺父母。作为一个十八、九岁的大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完全可以通过勤工俭学等方式,用自己  相似文献   

7.
2022年第1期《“学生党”的“三痛”》讲到了父母的“双标”,这个话题引起了很多同学的共鸣。邬奇霖:我每次犯了错事后,他们就让我解释,可我解释原因时,他们又让我闭嘴,还凶巴巴地吼:“我不想听你狡辩,一天看到你就烦。”倪满蛟:爸爸总说早起对身体好,可当我们早起床时,他却懒懒地睡在床上,这不公平啊!姚雨廷:从我记事起爸爸妈妈就对我说:“食不言,寝不语。你要做好这两点才是好孩子。”现在我长大了,一直遵守这个规则,可爸爸妈妈却忘记了,每次吃饭时他们都叽里呱啦地说一大堆话,可真“守信”呀!  相似文献   

8.
西汉时期,有一位皇帝叫做刘恒,人们都称他为"汉文帝"。他是刘邦的第三个儿子,原本不是太子,却因为孝顺贤能,而被大臣们拥上了皇位。汉文帝即位以后,没有一点儿傲慢之气,侍奉母亲薄太后更是殷勤体贴。有一次,薄太后生病了,汉文帝心里非常着急,每天上完早朝,就急急忙忙去探望她的病情,盼着太后的身体能快些好起来。天气变冷了,汉文帝怕母亲着凉,就守在她的身边,以便随时帮她盖好被子。天气变热了,就帮母亲扇扇子,驱赶蚊蝇。自己困了,就  相似文献   

9.
初语第一册第四课“短文两篇”第一篇是莫怀成的《散步》,教材“自读提示”将这篇散文的主题分析为“写三代人之间深层的爱”(姑称为“情感”主题)。表面一看,不少读者都会引以为然,因为该文的确写出了一家三代四口人之间的真挚感情;我疼爱儿子,更孝顺、敬重母亲,时刻为母亲着想。母亲信任自己的儿子,“很听我的话”;更疼爱自己的孙子,宁可自己吃亏,生怕丝毫委屈了孙子。妻子尊重丈夫,爱护儿子,对婆母也很孝顺。作为“我的儿子”的小家伙,不但活泼、聪明,而且从小就会体贴和尊重长辈。一家四口,上下三代,关系如此融洽、和谐,谁曰不美,谁曰不真? 但仔细想来,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轻易地  相似文献   

10.
今天,我无意间翻开一本书,看到了一篇文章——《疯娘》。多奇怪的名字啊,顿时,我有了读下去的想法。母爱到底是什么?读完此文,我陷入了沉思。母爱是火海中,母亲奋不顾身,勇救女儿,烧毁颜容,毅然决然;母爱是地震中,母亲咬破手指,以血代奶,延续儿子生命的悲壮……情到浓时,感天动地!但在《疯娘》这篇文章中,母爱的表现不是轰轰烈烈,“疯娘”甚至没有一个正常母亲应有的清醒意识,但正是这种非正常状态下折射出的深沉厚重的母爱,才令人感喟,让人为之掉泪。文中的“树儿”刚开始无法接受自己的母亲是一个疯子这样的事实,但当他看到自己被欺负,母…  相似文献   

11.
正【血缘是有魔力的】直到多年后父亲去世,送走他的那天晚上,我才第一次和母亲一起睡。出生后,我由外婆带,自然也跟着外婆睡。在我家住了一年多后,外婆带我回了乡下的老家,直到我快上学时,我才回到父母身边。但并没为此和父母产生隔阂,一个孩子和自己家人之间的相互熟悉,几乎不需要什么过程,血缘是有魔力的。回到家里,我便开始一个人睡,单独的小房间里有一张温暖的小床,粉红色的卧具,枕头边还有一只毛茸  相似文献   

12.
冷玉斌 《师道》2007,(7):50-52
《麦兜故事》里,麦太太给麦兜讲床边故事,准确地说是床边训话:“从前有一个小朋友,他早睡早起,他很长寿。”“从前有一个小朋友,他早睡晚起,他就死了。”“从前有个小朋友,他不孝顺,有一天,死了。”“从前有一个小朋友,他不听话,有一天,他死了。”……今天早上听课,听着听着走神了,我不由自主地想到这个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3.
深深的父爱     
走在这满是荆棘的成长路上,寻找着父亲的足迹…… 父亲在我的眼中总是那样的平凡。他从来没有像母亲那样为我洗衣做饭,也没有对我问寒问暖,更没有在我伤心时逗我心欢。电话里,总是传来母亲关怀的声音;餐桌上,总是母亲为我夹菜;病床上,总是看到母亲忧心的目光……似乎总是母亲时常在我身边,而父亲则是那样“两耳不闻窗外事”。 父亲爱喝酒,几乎每次都喝得大醉,走起路来踉踉跄跄,整个身上都是一股难闻的酒气,而且每次喝酒的时间都不少于两个小时,同样的一句话一直说到你睡为止。父亲爱打扑克,而且每次一玩都是“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相似文献   

14.
天冷,清晨是最好睡的时候。母亲总是准时出现在儿子的床边,手里拎着已在电热片上烤热的棉毛衫裤,轻轻喊着:“快起!快起!”伟伟穿得暖暖和和,却还是磨磨蹭蹭地撒娇。母亲忙催他:“赶快洗漱!赶紧吃饭!”刹那间,粥已盛在碗里,蛋已放在碟中。又听见母亲说:“别急,别急。不要烫着啊!”  相似文献   

15.
妞妞 《快乐阅读》2014,(9):42-43
<正>【血缘是有魔力的】直到多年后父亲去世,送走他的那天晚上,我才第一次和母亲一起睡。出生后,我由外婆带,自然也跟着外婆睡。在我家住了一年多后,外婆带我回了乡下的老家,直到我快上学时,我才回到父母身边。但并没为此和父母产生隔阂,一个孩子和自己家人之间的相互熟悉,几乎不需要什么过程,血缘是有魔力的。回到家里,我便开始一个人睡,单独的小房间里有一张温暖的小床,粉红色的卧具,枕头边还有一只毛茸  相似文献   

16.
寸草心     
前些天,读了一篇《你为母亲洗脚了吗》的小文章,颇有感触,到家以后便也决定为母亲洗一次脚。妈妈端坐着,略显窘态,想对我说些什么,却欲说还休。“妈,水烫吗?”“我轻轻地问。“不,还好!”妈笑了。我蹲下,握住了母亲的脚。我一下子把头埋得很低,不敢仰视她的眼睛。我哭了——为母亲养育我的这17个年头。曾是  相似文献   

17.
周娜 《学子》2004,(8):20-21
从小的理想就是上清华大学,他也一直在为这个理想努力着。可是当他已经能够确定自己有实力去实现理想时,看着在病痛中受煎熬的父母,他毅然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报考了医科大学,为的就是有一天治好父母的病。这个贫家孝顺的孩子就是以661分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硕博联读的双鸭山一中的王永强。日前龙江卫视的《新闻夜航》节目报道了这个从贫困家庭走出来的高分考生。《新闻夜航》记者汤庆勋告诉我:“王永强的家  相似文献   

18.
“孝子”本是指对父母孝顺的子女,如今却有了新定义,说“孝子”就是父母孝顺子女。乍一看似乎不伦不类,细想又觉得不无道理。98年12月3日《扬子晚报》上登载的《一位29岁姑娘的零岁方案》中,泉城姑娘刁永梅的母亲就是一例。为防止女儿丢失,她将女儿放在家里,...  相似文献   

19.
古时的蒙学范文,许多都已经为人们耳熟能详了.譬如《三字经》中写道:“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有学者这样解说:第一个故事说的是今属湖北省云梦市的黄香小弟弟,非常孝顺他的父母.他家条件不好,母亲在他9岁那年就去世了,父亲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十分辛苦.冬天的时候,他看到床上很冷,体谅到父亲干了一天活睡冷床不容易入睡,就先上床把被子睡暖和了,然后才招呼父亲睡下.夏天的时候,大家都热得睡不着,他先用扇子把枕头和床扇凉,使得父亲能睡得更好.总之,黄香故事就是孩童对待父母的榜样.第二个故事说的是孔融小弟弟,与其兄弟间团结友爱的故事.据说,孔融小时候家里条件很好,爹是山东省曲阜市警备司令,先祖是孔夫子.孔融这一辈是七个兄弟,有一天他父亲让七个兄弟按年龄从小到大挑梨子吃.小弟挑走了一个大的,他却拿了个最小的,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他爹问“那你弟弟更小啊”.孔融答“因为我是哥哥,所以我要让弟弟”.又总之,孔融故事,就是孩童在对待兄弟姊妹的榜样……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深信同学都和我一样,当父母拿自己跟别人比较时,会有这样或那样不愉快的反应,有时撂下一句“人比人,气死人”便气呼呼地走开。人比人,真的气死人吗?自读了台湾著名作家刘墉的作品《比,才有进步》后,才从中感悟到了“比”的含义。作品中有一封写给他儿子的信,因为他儿子也同样抱怨父母喜欢拿自己跟别人比。刘墉在信中提到:比,确实不是很愉快的事情。为什么不愉快?就是因为打破了自己编织的“满足梦”,也可以说是使自己面对了现实。有什么事情,要比你面对敌人,当面交手,来得更真实呢?“人比人,气死人”是中国的一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