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布朗运动是《分子热运动》一节的教学重点。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按照教学的要求,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轮流观察实验现象,再通过课件模拟演示。由于学生轮流观察,既浪费时间,又不可能看清布朗运动的全过程,而课件模拟与真实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别。为了提高实验效果,便于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布朗运动现象,我利用数码相机和背投电视(也可以用带视频卡的电脑)结合显微镜的方法,演示布朗运动,在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怎样观察布朗运动郭许玲(开封市二十五中学)高中物理第一册用较长的篇幅谈了布朗运动.若把《布朗运动模拟演示器》放在投影仪上让学生观察,是很容易办到的事.但这毕竟不是真实的布朗运动,不能令人信服.为了加深学生印象,确信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运动,我们可用普通...  相似文献   

3.
过去用显微镜观察藤黄粉末的布朗运动,由于藤黄粒子很小(直径约为10~(-4)厘米),而且不同的人眼睛焦度不同。因此,当分别观察时,必须仔细调焦,往往由于时间所限,以致此演示难以进行。如果用摄像法将布朗运动显示于微机的监视器屏幕上,一次就可供15—20人观看。  相似文献   

4.
1 内能做功演示器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第二册第三章“二、内能的利用” ,安排了如图 1a所示的演示实验 ,该实验虽然简单 ,但实验现象是瞬间的突发性 ,教师在演示过程会出现不安全感。为消除这一恐惧心理 ,使实验现象更可观察 ,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装置如图 1b所示。图 1(1)本实验装置的特点 :①变突发性的瞬间实验现象为持续性的缓慢实验现象 ,延长现象可观察时间 ,消除不安全因素 ,有利于学生观察。②实验现象与第一册第十四章“功的知识”扣合更紧 ,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与运用。③可演示机械能的转化。④制作材料普通易找 ,一般实验室都…  相似文献   

5.
高一化学第四章第一节[实验4—3],钠跟水起反应一实验,演示时,要反复做二次,第一次是让学生观察:“浮”、“熔”、“串”、溶液变红色。第二次是观察气泡、气体的收集、检验。笔者认为这样演示此实验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①该实验二次,耗费时间多。②检验气体时,现象不明显。因此,现将此实验改进如下: 1.器材 250ml烧杯一个,20ml透明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物理中,有关光的衍射及干涉实验是证明光具有波动性的最重要实验。目前大部分学校实验室只能做两个传统的学生实验:一个是“用卡尺观察光的衍射现象”,另一个是在光具座上的遮光筒里“观察双缝干涉、单缝衍射现象”。这两个实验都只能作为学生实验,实验现象只能由学生本人观察到,不能作为课堂演示实验和教师解说介绍用。虽然在近年来出版的各类物理教学杂志中也介绍了诸如“泊松亮斑”之类的一些自制教具,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且大部分不能做为教师课堂演示实验讲解用。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因此许多重要知识讲深了学生听不懂,讲浅了又难于见效,教学深度不好掌握。基于这一点,新编的初中物理教材增加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小“制作”,以便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具体化,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观察机会,以获得丰富的感知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布朗运动投影演示所需要材料及设备的连接与调试的介绍,向人们展示了让许多人同时在大屏幕上看到微料做布朗运动的即时实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毛钱管实验”主要目的是演示自由落体运动,并从中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要求用实验说明“不同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是相同的”.但是在原演示实验中,由于物体的下落是把玻璃筒翻转过来实现的.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现如下几个问题:1.将玻璃筒倒立的过程中,筒内重物具有了初速度.2.由于重物的初速度具有水平分量,所以如果没有器壁阻挡,它的  相似文献   

10.
比热实验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必做的重、难点实验。但长期以来这一实验的演示效果很难令人满意。“比热”这一概念是以实验为基础建立的 ,这一实验的成功与否 ,效果好坏 ,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比热”这一重要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理解 ,因此 ,要使该实验取得满意的演示效果 ,就必须改革这一沿用了几十年不变的陈旧实验方法 ,以提高实验效果。1 原实验存在的主要问题(1)普通温度计可见度过小因该实验观察的主要实验现象是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而普通温度计存在着刻度线过细 ,内部红液柱横截面又过小的毛病 ,其温度示数的变化只能近距离观察 ,对全班绝…  相似文献   

11.
观察金属钠色态的演示器郑云宝(福建省永泰一中350700)高级中学课本第一册(必修)第83页“钠的物理性质”的演示实验。课本上是取一块钠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钠的颜色,由于切开外皮的钠暴露在空气中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在很短的时间内,钠的“...  相似文献   

12.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和灵魂。课堂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实验题的“题源库”。从演示实验中发掘命题点,是体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思想的重要措施,也是近几年高考实验题的一大特色。本文试通过对《碱金属》章节中有关演示实验的变式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达到熟练掌握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使用北京市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第三册“种子萌发条件的观察”实验装置的过程中,发现该装置在设计上有些不够完善之处,故对此加以改进,设计制作了“种子萌发所需的内部因素和环境条件的演示筛板”(以下简称演示筛板)。  相似文献   

14.
1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必由之路中学物理课程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演示实验和做好分组实验。实验中有许多奇妙的现象,可能是新奇的、令人惊讶的、意想不到的,它能激发学  相似文献   

15.
巧得锌电极     
在中学阶段,Zn—Cu原电池实验是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但由于一般中学实验室所备的锌片纯度不够高,当把铜片与锌片用导线连接,平行地插入盛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时,观察到的现象是在锌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而铜片上只有少量气泡生成。并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会充满小气泡而影响对铜片上小气泡的观察。这样的实验其实起不到演示实验的作用。所以有的教师干脆以“讲”代“做”。其实,我们只要对纯度不够高的锌电极稍作处理,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四年级“加热和传热”一课中 ,“水的传热”这一知识点 ,通过教师演示加热方框形玻璃管来得出水是靠对流方式把热传播开来的。这样的实验简单 ,学生没有亲自动手操作 ,只看演示实验印象不深 ,理解不透彻 ,为了提高实验的效果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对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改进。首先学生通过实验(图 1 ) :试管上部的水烧开了 ,下部手拿的地方却不烫 ,知道了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图 1 接着 ,研究水是怎样传热的呢 ?为了提高实验效果 ,我增加了一个学生实验 (图 2 ) ,加热烧杯中的水 ,观察。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水的流动 ,在加热过程中 ,往水中放入…  相似文献   

17.
在分子的热运动教学中,有效观察布朗运动一直是个难点,文中从实践中总结了一套取材容易,操作快捷,观察效果好的实验方法,可以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观察。  相似文献   

18.
在化学实验中,气体反应生成物的检验,从未有过固定的仪器,由其它仪器组装实验效果较差。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让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了适应教学的要求,我设计了“气体生成物检验”这套装置,实验效果较好,直观性较强,符合演示实验的要求,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演示实验是以教师操作为主,用以配合讲解,建立概念,总结规律为目的实验;演示实验以全体学生集体观察为特点,因为力求明显、直观、可靠、规范吸引学生.那么如何做好演示实验呢?1.准备好器材、设备.准备好器材、设备这是做好演示实验的基础.尤其是一些小材料,比如:一盒火柴,一根导线,一个图钉,等等,都会影响实验的效果.比如:做“串联和并联电路”这个实验,同学们的兴趣很浓,因为缺少一根导线,致使实验停做,等拿来导线接着做,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上课前一定要把实验所用的一切药物品准备齐全.2.提前试做不论有经验的教师还是特别熟悉的实验,都不应该大意,每一个实验最好都要提前试做,以便课堂上克服不利因素.比如:做“摩擦起电”这个实验,如果不提前试做,由于潮湿,到课堂上可能会发生“不起电”的事故,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你所讲的内容产生怀疑,达不到教学的目的.3.选择最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用“块规”演示内聚力重庆市第37中学董映霖初中物理课演示分子引力,历来采用内聚力演示器。实验时要求两块铅的接触面干净、平整,加压力后,分子之间才可能有足够大的引力使两块铅结合在一起,甚至在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两铅块拉开。由于铅的硬度小,故每次实验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